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亞洲農業合作蘊藏機遇

  • 發佈時間:2015-03-22 20:30:44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李高超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首次列入了“三農”領域的議題。對此,國際商報記者專訪了非政府組織樂施會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團隊項目經理梅家永。

  談及農業問題對亞洲國家發展的意義,梅家永認為,農業和農村發展在促進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和減少貧困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於廣大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小農戶來説,農業更是他們的生計命根。近年來,亞洲國家之間越來越多的農業投資和貿易為此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本屆年會列入了農業議題正反映了這一趨勢。在農業“走出去”戰略的推動下,中國農業投資對亞洲周邊國家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在不少東南亞國家,中國已經是位列前三的農業投資者。而中國的發展經驗也可以為這些國家提供借鑒。有鋻於此,樂施會在東南亞國家已經開展中國海外農業投資對減貧影響的研究,並組織多場利益相關方對話,倡導負責任的投資。

  梅家永表示,亞洲國家的農業投資雖然帶來了不少機遇,但普遍存在品質參差不齊的問題,整體上離負責任投資和可持續發展仍有相當距離。“我們的研究就發現,一些投資者沒有嚴格遵守相關法規,造成了一些負面的環境和社會影響。而一些國家也存在法規不完善、監管不嚴的情況。再加上該地區的農業投資主體為數量眾多的中小型企業,監管難度就更大了。這些問題反過來為投資合作帶來風險和不穩定因素,很容易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

  樂施會的一份針對寮國農業的研究報告顯示,寮國是外國投資者選中的投資地之一。這些外國農業投資為寮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重要的利益,比如農民收入增加、就業機會增多、收入渠道拓寬、農業生産率提高。但是,這些商業化的外國農業投資也對當地社區,尤其是小農戶和生態環境帶來了一些挑戰。

  在另一個亞洲國家緬甸,樂施會的研究發現,過去10年中,特別是自2008年以來,緬甸農業投資經歷了一個新的高峰,緬甸政府與其青睞的大型企業合作,通過大規模的農業特許經營,重塑緬甸的地理景觀、人口和生計。不過在緬甸新興農業産業化過程中,多種發展趨勢以及緬甸不同地區農業發展和投資模式存在差異,如何讓小農群體從土地開發形式的變化中獲得更多利益值得關注。

  梅家永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要改變這種現狀,一方面接收國要完善自己的法律法規,加強審批和監管;另一方面,投資國也應負起責任,不能走出去就撒手不管了。同時,企業除了依法辦事外,更要自覺履行社會企業責任和相關的國際標準。“今年中國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農業生産和進出口合作要互利共贏,在各個層面上實現這一目標也應該是這個區域共同努力的方向。”

  不過,梅家永對於亞洲國家在“三農”領域開展合作依然表示樂觀。梅家永表示,隨著農業區域合作越來越多,亞洲各國一來應該加強對話、分享經驗,二來應該在區域層面進行規管以提高農業投資合作的品質,例如推出一些有效的區域和行業標準,並聯合監管。“特別像中國這樣相對有能力的國家應該起領頭羊的作用,帶頭出臺更嚴格的標準,以及用高品質的龍頭項目作出示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