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淮河治理有喜有憂 皖訴求建立聯防聯控等機制

  • 發佈時間:2015-03-22 16:0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合肥3月22日電 (記者 倪欣然)經過逾60年的持續治理,曾被稱為“最難治理”的淮河流域,其生態環境“雖然不能説現在已令人滿意,但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世界水日來臨之際,安徽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水所研究員張瀏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説。

  安徽省環境保護廳的分析顯示,近半個世紀以來,淮河流域水質自1980年代開始急劇下降,而從1995年開始有好轉趨勢,淮河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體上水污染依然嚴重。2014年,安徽省轄淮河流域總體水質狀況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錳酸鹽指數。從污染狀況看,生活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佔重要的成分。

  張瀏説,淮河流域的安徽省各市的生態狀況也不盡相同,在皖南大別山地區,水源涵養基礎好,生物多樣性豐富,總體來説其生態環境要好于皖北,“但隨著經濟發展及城鎮化步伐加快,農村地區的生態保護更加迫切。”

  “具體來説,在淮河上游如六安地區,建設水源涵養林,防治農村畜禽養殖污染,水土保持,對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包括從大的方面調整一些産業佈局,因為一些經濟作物的種植對於水質也會有影響。”張瀏説。

  安徽省環保廳自然生態保護處副處長許建説,安徽省目前通過大力開展生態示範區和生態功能區建設,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和無公害農産品,加強規模化養殖業監督管理,積極探索農藥、化肥、農膜的科學合理使用,減少氮磷排放,農村面源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據介紹,目前,安徽省已經建設了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6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創建國家級生態縣2個,國家級生態鄉鎮19個。生態建設措施到位使得目前的六安市五大水庫水質達到地表水一類標準,境內七條主要河流水質達到地表水三類標準,為淮河、巢湖輸送清潔水源。

  而在淮河中下游,工業廢水、城市生活污水、以及來自跨界的影響則是主要原因。

  “所以現在都提‘低影響開發’,就是在城市開發過程中要把對環境的破壞降到最低。”張瀏説。

  不僅如此,嚴格環保準入、加快淘汰落後産能、開展環保專項執法檢查,都是安徽省在治理淮河時所採取的舉措。僅2014年環保專項行動開展以來,該省共排查出存在問題企業1800余家,立案查處350余起,處罰金額1500余萬元人民幣;對75家企業進行掛牌督辦。

  安徽省環保廳水環境保護辦公室負責人梁園園告訴記者,淮河干流安徽段總體水質為優,除入境斷面水質為Ⅳ類外,境內及出境11個斷面水質均為Ⅱ類或Ⅲ類。境內及出境水質好于入境水質。

  因此,借鑒新安江經驗,加快建立淮河流域跨省界生態補償機制、日常聯防聯控機制、跨界水污染糾紛協作處置機制,成了安徽省在治理淮河時的一項訴求。

  如今,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專項中的淮河專項從“十一五”期間開始,仍將在“十三五”規劃中繼續進行。淮河的治理也將不再僅限于某幾條河流,而是擴大到包括其源頭、幹流和各大支流,即“由線到面”。

  淮河流域是中國重要的糧食産區和商品糧生産基地,並且煤炭資源豐富,是中國14個大型煤炭基地之一。

  因此,安徽省發改委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閃輝認為,淮河流域的建設要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綜合開發”,不僅可以帶動皖北地區經濟發展,而且可以連接長江經濟帶和中原經濟區,形成協同推進東中部經濟互動協調發展的格局。將淮河流域建設成為中國第三條出海黃金水道和新的經濟增長極。(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