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推進現代農業關鍵在培育主體

  • 發佈時間:2015-03-22 03:59:1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前,全國大部分地區全面進入春播春管的大忙時節。有關部門日前發佈,有20個現代農業示範區已率先進入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階段,這是伴隨春天而來的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這些示範區經過不懈努力,基本達到了農業現代化的指標,現代農業的産業體系、生産體系和經營體系已初露端倪,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培育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傳統農戶不同,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主體從事專業化生産、集約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代表了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以家庭農場為例,平均經營規模達200畝,成為東亞經濟體中農業規模經營的範例,他們用較高的農業生産率回答了“誰來發展現代農業”的問題。

  人是生産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中國農業要再上新臺階,並在全國範圍內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就要培育出更多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就要在土地制度、金融體制改革等方面為新型經營主體創造條件、保駕護航。

  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在國內資源環境成本的三重約束下,在國內外農産品價格倒挂日趨嚴重的背景下,必須提高我國新型農業主體的競爭力,必須積極穩妥地推進土地制度改革,以確權和流轉為核心,提高農地配置效率,擴大土地經營規模。去年,中央密集出臺了《關於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經過確權的3億多畝土地正加速流向新型農業主體,全國耕地流轉比例已超28%。

  當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資金需求旺盛,但農村金融供給總體不足。在農業支援保護政策體系中,財政和金融具有協同效應,要通過創新探索試點,實現財政支農與金融支農的“雙輪驅動”,讓新型主體不再為錢發愁。財政方面,對農民進行補貼是國際通行的做法。今後我國新增的農業補貼,應進一步向新型經營主體傾斜。金融方面,國辦去年下發了《關於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若干意見》,通過豐富資金供應主體、創新資金供應方式等來解決農村金融“缺血”問題。這將撬動更多資本進入農業,為新型主體提供資金動力。

  發展現代農業是我國現實與歷史的重大任務。我們不能只看到務農人群老齡化、低學歷化,也要看到正在興起的新型主體正逐漸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中堅力量。總體看,通過構建新型經營體系,農業面臨的資源、環境、成本等制約正被破解,我國農業競爭力將穩步提高。相信在黨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指引下,我們一定能夠走出一條産出高效、産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