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治理創新為世界注入活力

  • 發佈時間:2015-03-22 03:59:1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李春霞

  編者按 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備受世界關注。去年以來,隨著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際上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時有質疑之聲。正在召開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經濟峰會上,圍繞著“中國經濟短期內會不會繼續下滑”、“中高速增長的均衡點何在”等問題,國外多位專家學者展開了熱烈的交流和討論,其中不少是對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理性客觀思考。本報今起將在“海外看中國”欄目中刊登部分專家學者的觀點,敬請關注。

  “大家現在有悲觀情緒,可能是錯的,為什麼呢?因為它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不能把精力放在真正的挑戰和機遇上。”美國紐約大學教授保羅·羅默以研究經濟增長見長,他的觀點得到了不少呼應。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何帆笑稱,“如果有一個經濟學家可以影響股票,我肯定買保羅·羅默教授的股票,他不僅是藍籌股,而且是潛力股。”

  在出席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經濟峰會有關論壇之後,保羅·羅默接受了《經濟日報》記者的專訪。他表示,改革是中國當代最鮮明的特色。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已成為中國政府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一項項簡政放權措施給予了市場主體更多自主權,也讓中國的宏觀調控進入靈活、精準可控的階段。“中國在縮小政府治理範圍的同時,從根本上提升了國家治理的強度與力度,這將是中國未來在國家治理層面最深刻的變化,會引導中國在下一個‘五年規劃’中取得更輝煌的成績。”

  保羅·羅默分析説,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資源匱乏論帶來了不必要的恐慌,而八九十年代的全球饑餓論最終也不攻自破,這些理論都著眼于資源與技術的匱乏,而忽視了當代真正的挑戰與機遇,即政府治理能力嚴重不足。當前的普遍現象是,政府的力量太弱了,甚至連公路的合理使用都做不到。所以,我們需要一種新型的政府、新的機制。

  為此,保羅·羅默認為,要想建立更好的治理機制,需要打破常規,也需要更多的創新與試驗。在後危機時代,各發達經濟體增長持續疲軟的重要原因,在於對傳統經濟與政治治理機制的盲目自信。而中國當前的全面改革進程,恰恰是在挑戰過去,推動政府職能實現跨越式變革,其力度之大、範圍之廣,足以孕育更多機制創新,帶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果。

  他表示,當前,全球經濟正經歷深刻的結構性變化,真正的挑戰並非資源能源匱乏,而是政府治理能力的不足與固態化。要打破傳統固態思維,不僅需要新型政府治理機制,還亟須新型國際機制。

  “在提升全球治理品質方面,中國更是讓世界眼前一亮。”保羅·羅默表示,競爭是提升治理品質的最好方式之一,中國倡議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組織形式與參與機制上都創造了先例,吸引了眾多發達經濟體踴躍參與。在亞投行框架下,可以推動很多前所未有的合作方式,並通過實踐不斷完善。亞投行也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改革,為國際金融機構的創新提供一個實驗模板。

  展望未來,保羅·羅默對中國改革前景充滿信心,“中國政府在推動市場發揮資源配置主體作用的同時,綜合利用各種調控手段,必將推動經濟邁入更加可持續的發展軌道。”

  (相關報道見四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