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隨縣農民到柬埔寨種田7.5萬畝

  • 發佈時間:2015-03-20 15:31:17  來源:湖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湖北日報訊 記者 張真真 通訊員 鮑亞忠 江開軍

  “那裏種田大有商機,去年種2550畝,今年擴大到7.5萬畝。”昨日,隨縣種糧大戶、40歲的肖保新和他的五六個夥伴坐在一起,商量近期再出發去柬埔寨種水稻。

  東南亞國家柬埔寨,版圖面積與我省差不多,1993年才進入和平發展時期,是目前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出國種田,與國內有什麼區別?商機到底有多大?又有著怎樣的風險?

  氣候好成本也低

  “去柬埔寨種田,緣于一次偶然機遇。”肖保新説。他是隨縣農鑫糧食生産聯合社成員,在隨縣種田3600畝。

  去年3月,柬埔寨佳禾農業公司有意在我省聘一名基層水稻專家,經聯繫,農鑫聯合社63歲的監事長李冠軍赴柬擔任佳禾公司技術總監。

  18日,記者聯繫到還在柬埔寨工作的李冠軍,他説:“柬埔寨農業水準和我們上世紀70年代差不多,有著巨大的潛力和商機。”

  如今,柬埔寨種水稻還是用牛耕、撒播、刀割、牛車拉,因雜草叢生,水稻畝産僅300斤至500斤。“那裏土地資源豐富,平原廣袤,非常適合機械化種水稻。”李冠軍打聽到,柬埔寨土地私有,以每畝130斤左右稻穀的價格,能租到很好的土地,民工工資換算成人民幣每月1200元左右。

  更讓李冠軍驚喜的是,柬埔寨常年氣溫高,溫差小,光照好,雨量充沛,種水稻不受季節限制,幾乎每天都能播種。這樣,水稻生産可以流水線作業,機械使用率極高,一塊田一年可種三茬。

  消息傳回來,肖保新立馬帶人去實地考察。去年10月,他們委託佳禾公司代理,在貢布省租地2550畝,從武漢購買旋耕機等設備,當月開始種植。

  將當地産量翻番

  “按中國模式在柬埔寨種水稻,最缺懂技術的人手。”李冠軍説,柬埔寨人種水稻很“粗放”,不少人把種子一撒就完事,收穫時在草叢裏割稻穗。

  除了國內的夥伴臨時去幫忙,還得用當地人。“我們認為簡單的技術,也要反覆教。”李冠軍長期聘用3名當地民工,語言不通,得手把手地教他們拌種、育秧、施藥。

  因效率太低,聯合社商議後拿出他們的“絕招”——旱直播。這是隨縣農民在4年乾旱中自創的種稻技術,像種麥子一樣,用條播機把稻種直接播在旱地裏,旋耕、播種、施肥一次完成,省去了育秧、插秧環節,兩台機械每天種100畝以上,秧苗長到一筷子高再灌水。

  柬埔寨的稻種是“迴圈種”,相當於中國以前的常規稻,米質優、産量低。去年,李冠軍帶去10斤雜交稻種,試種了兩批。

  後期管理上,李冠軍更注重除草、施肥、灌水,對試驗田尤為關照。“我們種的水稻畝産700多斤,比原來翻了一番,雜交稻畝産1200多斤呢!”電話中傳來李冠軍自豪的聲音,“不光當地老百姓來看,柬埔寨幾個省的官員也來了,還有其他國家的人來考察。”

  賣糧難亟待解決

  形勢喜人,農鑫聯合社今年將租種面積擴大到7.5萬畝。他們計劃增加收割機、烘乾機等設備,利用柬埔寨自然優勢,實現全程機械化流水線作業。

  據了解,柬埔寨版圖面積18萬多平方公里,與我省相當,可耕地面積630萬公頃,人口約1440萬,每人平均耕地6.5畝。人口少、耕地多,多餘的糧食一般出口。“最大的問題是賣糧難。”肖保新説,當地政府不像中國保護價收購糧食,一斤稻穀在柬埔寨賣不到一元人民幣。

  因為沒有糧食進出口資質,農鑫聯合社目前按訂單賣給佳禾公司,“但這不是長遠之計,7.5萬畝水稻種出來,賣不出好價就是最大的風險。”肖保新説,他們正在積極想辦法,計劃將糧食賣給柬埔寨或者國內的糧食出口公司,同時自己申請辦理糧食進出口資質,“社員們更傾向將糧食賣回國來,既能賣個好價錢,又能充實國家的‘米袋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