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0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亞投行成全球熱議話題 解析亞投行如何吸引目光

  • 發佈時間:2015-03-20 14:4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亞投行的“英雄帖”吸引了全球目光。繼英國之後,德國、法國和義大利三個歐洲大國日前決定加入亞投行。隨著創始成員國資格確認截止日期日趨臨近,亞投行成為全球熱議的話題。那麼,亞投行與其他國際區域性金融機構有何不同?又該如何更好地為亞洲經濟建設發揮作用?

  互利共贏的務實選擇

  亞投行全稱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由中國倡導籌建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2014年10月24日,中國、印度、新加坡等首批21個意向創始成員國在北京簽署了籌建亞投行備忘錄,隨後印尼、紐西蘭等國家也陸續加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全國兩會期間透露,已有27個國家表示要參加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並作為創始成員國。

  按照國際慣例,創始成員國往往享有參與規則制定的權力,非創始國則不享有,也不能擔任高層。3月12日,英國向中國提交了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投行的確認函,正式申請加入亞投行,成為首個申請加入亞投行的主要西方國家。3月17日,法國、義大利和德國宣佈將申請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投行,並將儘快向中方提交書面確認函。

  在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看來,加入亞投行是一項互利共贏的選擇。“一方面,亞洲是當今世界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但部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相對落後,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嚴重不足,融資需求巨大。另一方面,世界經濟仍不穩定,歐債危機尚未解決,歐盟前不久推出量化寬鬆政策,正在尋求擴大國際市場的契機。”趙錫軍認為,亞投行的建立不僅可以促進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對於亞投行的股東來説,也可以分享更多亞洲的投資機會和經濟紅利。

  發揮更大作用 承擔更大責任

  亞洲開發銀行預測,2010年到2020年,亞太地區約有8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需求。巨大需求面前,僅靠現有多邊開發機構很難滿足,集合多方力量破解建設資金短缺難題、促進亞太區域互聯互通成為大勢所趨。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主任高海紅説:“事實上,世界銀行與亞洲開發銀行也在長期承擔一些欠發達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項目,但就亞洲來看,總需求量與總供給的缺口依然很大,亞投行的成立無疑為亞洲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的情況增加了一份供給。”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相比,亞投行將更加側重於商業化運作,而不是採取官方政府機構的運作模式。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指出,在定位上,亞投行不是中國的銀行,也不僅僅服務於中國“一帶一路”等戰略,更無意于對抗或顛覆秩序。“亞投行是在現有多邊國際開發金融機構之外的有益補充,其實質是對多邊開發金融機制進行的‘增量’改革。”張茉楠表示。

  2014年中國GDP突破10萬億美元,是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也是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但是,中國在一些全球區域性機構,包括國際金融機構中所發揮的作用與中國經濟總量及其在全球經濟中的份額嚴重不匹配。亞投行設立後,中國將在這個互利高效的基礎設施投融資平臺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承擔更多的義務和責任。”高海紅指出。

  以開放透明贏得信任

  一方面,亞洲各國經濟發展水準參差不齊,需要持續的有效融資來滿足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另一方面,巨大的融資缺口需要整合國際舞臺上多方面的力量,作為國際發展領域的新成員、新夥伴,亞投行將如何通過規範運作來發揮更大的作用?

  亞投行設立初衷就是倡導在一個新的開放式合作框架下不預設合作條件和門檻,不排斥和針對任何第三方,向亞洲以及其他經濟板塊開放。事實上,包括亞投行的目的和使命、成員構成、股權分配、組織結構、治理框架等都遵循現有國際多邊開發銀行規範運作和標準,力圖打造一個包容、開放、透明的新型全球金融機構。

  高海紅表示:“亞投行作為一種全球公共産品的提供者有其獨有的國際運作規則和模式,對中國而言將是一個接納、融合與學習的過程,要積極學習那些通行規則,尊重國際經驗,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與其他國際機構在同一個平臺上運作,從而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也曾表示,此前中國對外表示可出資到50%,是表明中國對亞投行的強有力支援。但中國在亞投行並不刻意尋求“一股獨大”,也不一定非要佔到50%,隨著亞投行成員的增多,中國的佔股比例會相應下降。針對外界關於未來項目執行標準的擔憂,樓繼偉指出,亞投行將充分尊重和借鑒現有多邊開發銀行的有關標準和好的做法,制訂嚴格並切實可行的高標准保障條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