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漢諾威博覽會帶來的期待

  • 發佈時間:2015-03-20 03:29:24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李倩

  正值國內各大商學院招生季。如果你有心去聽幾場宣講會,必定會發現總有小米、聯想、訊飛等來自網際網路企業的領袖講述成功故事,向台下來自各地的企業家拋出各色新鮮的科技詞彙。

  但台下聽眾間流動的氣息是焦慮的。坐在他們中間,你可以聽到類似這樣的對話:“轉型苦,想堅持但資金壓力太大,怕撐不住。”

  一場面向企業家的EMBA招生會,就仿佛看到當下經濟的縮影:一面是網際網路相關大企業,在全球市場參與角逐,一面是中小企業艱難地嘗試升級換代,以適應全球市場和國內環境的變化。

  正是因為這樣的焦慮,人們把希望的目光投向彼岸的製造強國德國。

  全球最知名的IT和通信産業盛會CeBIT(漢諾威消費電子、資訊及通信博覽會)正在德國舉行。本屆CeBIT展會的主題是:“數字經濟”。這一主題與德國提出的雄壯詞彙“工業4.0”氣質暗合。

  “工業4.0”是這樣的——2011年由德國工程院、弗勞恩霍夫協會、西門子、博世等學術界和産業界翹楚建議和推動,並得到政府大力支援,在德國製造業全面自動化、數據化的基礎上,利用網路與物理融合系統(cps)核心技術,實現製造業的智慧化。

  簡單來説,未來的製造系統,就是機器和機器的通訊、機器和人的通訊,機器、人、數據三方互相融合,如果機器壞了或者哪出了問題,這個系統可以自我調整、自我調節、自我修復,還可以自己生産産品。

  但事實上,工業4.0同樣也是全球競爭中焦慮的産物。在美國,矽谷的大科技公司已經擁有全球市場的龐大數據,包括中國和德國企業的數據。GE、思科、IBM、AT&T英特爾等80多家企業成立了工業網際網路聯盟,準備重新定義製造業的未來,並在技術、標準、産業化等方面做出一系列前瞻性佈局。以大工業為主導的製造業領袖德國,是落後於新一輪網際網路和未來領域創新浪潮的。

  2013年,我在上海見到了“工業4.0”戰略的推動者之一、西門子中國副總裁Wucherer博士。他説“工業4.0”是一個願景,尚需10年到15年的開發時間,而為了實現這一願景,西門子已經花費了數十億美元來收購一些軟體公司,幫助自己補足此前並不擅長的資訊化劣勢。此後,西門子又在慕尼黑成立數字化革命研究聯盟,以求建立自己在數字化領域的領先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慕尼黑被歐盟稱為歐洲主要的“IT燈塔(IT Lighthouse)”。

  本年度漢諾威電子工業展CeBIT,已經在全球資訊科技競爭中嶄露頭角的中國,以合作國身份帶著600多家國內創新企業技術隆重登場。漢諾威展會方面甚至表示,中國為德國帶來了CeBIT歷史上最大最強的展示團隊。開幕式主講嘉賓也由曾經登場的大眾汽車公司CEO文德恩、空中客車集團CEO恩德斯等人變為來自中國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

  工業翹楚德國在資訊科技層面與中國的合作創新將會走向何處,值得我們期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