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業潮來襲 投資人説:淡定

  • 發佈時間:2015-03-19 15:44:21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四層樓高的電子屏矗立在中關村創業大街入口,不斷變幻的畫面時時閃出街內咖啡館的廣告:車庫、3W、Binggo……入駐其中的創業服務機構多以咖啡館的面貌呈現在人們面前,不過在這裡,重要的不是咖啡,而是“遇見”。創業者們在這些簡潔明快的空間裏,遇見靈感,遇見夥伴,尤為重要的,是遇見能用真金白銀支撐他們夢想的投資人。

  當創業潮來襲,大眾關注創業者,創業者關注投資人,那投資人們如何看待這場創業潮呢?

  最好的創業環境,此時此地

  幾乎沒有人懷疑,中國網際網路行業近十年來最好的創業環境正在眼前:更充裕的資金支援,更寬容的社會心態,更低的技術門檻;以及更注重本土的行業趨勢——在滿眼咖啡館的創業大街上,有客人排隊的食肆是一家貫徹“網際網路思維”的肉夾饃店。

  朱天宇(藍馳創投合夥人,主導對趣分期、唱吧、美麗説等項目的最早一輪投資):中國網際網路領域的創業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最初主要是模倣,抄美國的東西看在中國能不能做。當時,國內活躍的資本一隻手就可以數出來。慢慢的,大家發現模倣是不夠的,網際網路領域的領導者開始反思,必須按照中國的國情和市場特點來創新,産生了擔保支付、百度貼吧這些關注本土的實踐。這一階段,大公司的創新引領著創業的方向,TMT(電信、媒體和科技三個英文單詞縮寫的第一個字頭)是創投最活躍的領域。與此同時,進入中國的資本也越來越多,著名的投資機構相繼在中國開設分公司。

  而從2009年到2010年開始的移動網際網路創業潮,基本由本土創新在主導。中國市場的需求看起來和國外很像,但實質不同,創業者必須切中本土用戶的需求,自主創新越來越多。

  網際網路是中國最市場化、最透明的行業,當他們擁有了足夠的消費者的力量之後,會借助這種力量來“顛覆”上下游,改變以往那種圍繞“龍頭”國企形成的關係型、資源型導向的經濟模式。我想,這是網際網路創業潮為中國經濟注入的最重要的力量。

  蔣濤(戈壁創投 合夥人):更好的創業環境,不僅僅是資金支援更充裕,還有技術進步的影響。比如開發框架更開放,以前你什麼代碼都要自己寫,現在不需要了;還有軟體銷售的扁平化,以前一個創業者要把自己的軟體銷售出去很困難,現在你放在App store上就可以。

  而一些成功案例的影響,使投資者對創業者有更大的寬容度,允許你有試錯的過程,不排斥初次創業者,而第一次創業失敗的經歷還有可能會給你加分。

  和前輩們相比,創業者本身也更有經驗。同樣是剛走出校門,現在的畢業生基於朋友的經歷、媒體的報道等等因素,會對創業的過程更了解。

  此外,年輕人創業的意願更強烈,社會態度也在改變。當一個年輕人選擇創業,而不是去應聘一份工作的時候,周圍的人不會再覺得你是個異類。

  北京無疑是(創業)案源最多的城市,大概佔到40%到50%的比例,基金也最多,投融資最活躍;其次是上海。網際網路公司集中、大學密集度高都是優勢,北京還有政策和歷史的因素。今後,這種中心區域還會滾雪球式的發展——在這樣的地方創業,你失敗了,第二次創業可能更加獲得投資人的青睞,或者還可以比較方便地進入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家網際網路公司的首字母縮寫)工作,積累幾年以後,再從BAT出來創業。

  其他地方也在冒出來,像杭州、廣州、成都、南京。一個地方如果出現一家成功的網際網路公司,帶動效應會非常大。阿里巴巴上市催生出了一批千萬富翁,他們很可能會成為新的天使(投資人);而途牛上市之後,就帶動了南京的網際網路創業。

  環境再好,也要先認清你自己

  “××閃投 創業者人生中最高效的一天”。

  “你贏,我陪你君臨天下;你輸,我陪你東山再起。”

  “免費咖啡、免費辦公場地、免費創業服務、免費投融資對接……”

  創業大街上隨處可見的海報招貼激動人心,被鏡頭追逐的成功案例很接地氣,連印象中高冷的政府部門都在這個問題上格外的面目可親,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鼓勵你:創業吧!兄弟!

  不過,投資人們的經驗之談是:不管誰喊你創業,都先淡定地認清自己。

  “一個領域裏最後只能存在一到兩家公司”

  朱天宇:雖然行業環境很好,但我認為對創業不能做沒有節制的鼓勵。我仍然不認為大學生是適合創業的群體,因為我們的教育體系很難讓學生在早期實踐中積累相關經驗。

  選擇創業是選擇一種成活方式。從某種程度上説,成功的創業者是“天生的”。創業需要你永遠能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找到問題,並且有效地解決問題——這一點和在大公司裏工作其實很像。

  同時,你還要在壓力下長期保持興奮、有快感;每天反省自己,然後迅速改進。知錯,能改,還要改得快!選擇創業,一定要有清晰的自我認知,你是不是這樣的人。不管環境多麼好,這個領域多麼熱,也不管是誰在號召——是總理還是你媽,關鍵是要認清你自己。

  劉暢:就現在的市場情況來看,對大量的創業者投入進來還是完全能容納的。但是必須要説,目前創業的成功率還是蠻低的,我感覺八九成都是失敗的,而且這樣的淘汰率是一定的。因為通常一個領域裏最後只能存在一到兩家公司,打車、團購……都是這樣。

  “傳統行業的人嘗試本行業的網際網路化,較難成功”

  蔣濤:不管行業熱還是不熱,創業都不是適合每個人的生活。我認為創業者最重要的是自主的學習能力——而這方面是我們教育體系的一個弱點。資本的寬容度高,支援你試錯,但你會不會試錯?能不能隨著公司去成長?你在壓力下的表現怎麼樣?有沒有足夠的情商處理跟其他合夥人、投資人的關係?有沒有領導力和一定的個人魅力?

  我的感覺,創業團隊在天使輪或者A輪融資的時候,能否找到一個關鍵合夥人很重要。因為早期團隊完美的很少,需要吸引能彌補團隊缺陷的合夥人,如果你覺得適合的人不願意跟你合作,那你就要考慮自己的領導力和魅力了。

  目前來看,有些年紀比較大,從傳統行業過來的創業者在學習能力上容易有欠缺,離網際網路的思路比較遠。沒有傳統行業背景的人用網際網路去切入傳統行業,成功的可能性比較大,反過來,傳統行業的人嘗試本行業的網際網路化,很難成功。前者從外部來看,只關心用戶的需求,認為沒有什麼東西是不可以改變的;而後者從內部來看,到處都是壁壘,行業經驗有時候帶來的是固定的思維模式,只有突破這些框框,才有新的機會。

  投資人這樣做決定

  環境在改變,投資人做決定的方式也在改變。關於這場創業潮中的創投生態,流傳著這樣一些説法:譬如投資人選擇項目並不那麼認真,講的是概率,他們會投大量的項目,有一個能成功上市就OK;譬如在移動網際網路領域吸引投資人,考驗的是創業者“講故事”的能力……

  劉暢(有超過十年的投行經驗,作為VC和天使投資人,對傳統行業和網際網路項目均有涉獵):這個領域的投資方式和傳統行業完全不一樣,對於傳統行業,評估投資項目的時候你可以有一個模型分析他的盈利能力,可以通過市場調查去看他的市場前景,看他的資産負債表……總之,對於很多問題都有成熟的方式去找到答案。但是現在網際網路領域的投資顛覆了過去的套路,很多東西沒有一個傳統的模型來判斷。

  投資人每天都會接觸大量資訊,有時候的確需要創業者會“講故事”,如果你能講到讓投資人第二次聽你講,就差不多了。現在市場越來越細分,專業性越來越強,我會更傾向於選擇有技術和市場行銷背景的創業者。

  蔣濤:現在的環境會要求我們加快做決定的速度,通常要在一個月內完成。不過,我們判斷項目的方法不會改變,仍然需要做深度的研究,投前一定要做比較完善的盡職調查。速度的提升,主要通過加大工作密度和對行業的積累來解決。

  行業積累能幫助投資人比較快地做出判斷,投資途牛的時候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接觸這個項目,在當時應該算很快了,因為之前我在藝龍做了很長時間,對旅遊(領域)有判斷。

  另外,我們強調對行業的前瞻性,比如我們在2012年開始投生活o2o,當時這個領域還完全不熱,可以有充裕的時間去做研究。

  投資創業團隊有點像找人結婚,不能只考慮某一方面的情況,性格非常不匹配的話,對投資人和創業團隊來説都會很痛苦。

  熊偉銘(華創資本 合夥人):這就像找工作或者申請海外學校,你不太可能一下中頭彩,拿到哈佛的全額獎學金;所以需要分散投資、多家申請。但是每個過程,每次投資都是“真愛”。只是到最後只有極少數公司能變成小米和滴滴打車,其中一部分能變成還不錯的大公司,大量的公司還都是默默無聞。

  平均來看,成為一家 “獨角獸”公司(估值達到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 需要7至10年的時間,由於基金年限的限制(一般是10年),我們一般不得不忍痛割愛,在10年期限上出售手中的股票歸還給基金的最終出資人(LP)。少量基金是常青基金,可以永遠持有,比如巴菲特。我們這個行業最好的回報一定來自於長期的創業者,不歡迎短期套利者,那是二級市場的運作方式。(主筆 張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