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車險第三方平臺比價來者不善 險企一開始是拒絕的

  • 發佈時間:2015-03-19 09:56:5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個負面影響是可能形成“重價格,輕服務”的觀念,保險公司或許就盯著價格做文章

  ■本報記者 冷翠華

  經過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預計將於4月份正式實施。近期,記者了解到,多家主打車險比價功能的第三方平臺正卯足了勁,一方面爭取投資資金,大肆推出各種優惠活動吸引人氣;另一方面,抓緊與保險公司談判,爭取更多的對接數據,做大平臺,並培養用戶的依賴感,增加黏度,而平臺的營利則是“以後再考慮”的事。

  消費者: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在傳統車險定價模型下,各保險公司的保費相差無幾,主要區別在於投保禮和服務不同。這是很多人對當前車險的認識。不過,最近,有消費者體驗了一下比價平臺的功能,結果顯示,根據車主的投保車型和不同的套餐組合,保險公司的商業車險報價相差高達30%甚至50%!

  “保費價格是投保人關注的核心因素之一。一般情況下,他們通過保險公司官網測算車險價格或者通過電話諮詢保險公司來了解各個公司的保險價格,但這比較耗費時間和精力。”某大型財險公司車險電銷負責人文道(化名)告訴記者。此外,還有一些第三方網銷平臺有一定的比價功能,但大多為模糊報價,主要體現的是引流功能。

  文道表示,如果一款App或者微信公眾號能夠實現所有保險公司的車險比價,無疑,很多消費者會使用,甚至選購車險時會依賴這一平臺。正如在其他網購領域的比價網站往往很受消費者青睞的道理一樣。

  在車險費率市場化的大背景下,比價平臺的存在似乎更有必要。業內人士表示,費率市場化之後,保險公司將逐漸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可以走向細分、垂直的市場。消費者根據自己的需求,通過第三方平臺更便於選購到更合適的保險産品。而第三方平臺在比價功能的基礎上,也會開發更多功能,圍繞保險購買前、購買後以及車主的生活等各個方面不斷添加新功能,以增加用戶黏性。

  第三方平臺:

  搭乘“網際網路+”之風

  也許是巧合,也許是市場發展的必然,從2014年起,一些主打車險報價、比價功能的第三方平臺開始出現,如今,這些平臺的發展仍處在初創期,但勢頭兇猛。

  一方面,找錢及行銷。主打車險報價的APP“OK車險”在今年年初已獲IDG數百萬美元A輪投資,行銷活動一波接一波。繼在2月份推出不違章送1000元OK車險抵用券之後,3月份,該平臺再推1元“貼條險”,用戶在一年內如果被貼條,用戶通過OK車險APP使用“查違章及代辦”服務,系統將自動減去100元費用。另一車險比價平臺微信公眾號“最惠保”目前也正在與多家投資公司洽談投資。由於車險的購買頻次大概是一年一次,為提升使用頻次,增加黏度,該平臺還推出了1毛錢保險維權服務,主要服務於用戶與保險公司之間的理賠爭議協商。

  “在‘網際網路+’的概念下,從事網際網路保險的公司不缺錢,青睞的投資資金很多。”一位保險業內人士表示。

  另一方面,這些平臺正在尋求與更多的保險公司合作。據OK車險創始人兼CEO齊石介紹,目前,該平臺已經上線了的保險公司包括人保財險、太保産險、平安産險、安邦財險和陽光産險,“很快還有幾家小保險公司將上線。”齊石表示。最惠保行銷總監蘇微佳表示,目前該平臺可以提供10家保險公司的報價。不過,目前兩個平臺都尚未實現直投功能,尚在推進之中。齊石表示,他們希望和險企的合作能到直通支付的程度,但目前很多都沒有實現。

  對於消費者而言,比價固然重要,直通支付也很重要,否則比價之後還得再到保險公司的官網重新下單,繁瑣的操作會影響使用體驗。不過,目前OK車險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消費者無需去險企重新下單,可以直接下單,然後“貨到付款”。

  保險公司:

  警惕性很高

  在網際網路概念和網際網路思維下,不少第三方平臺的發展雖處在初創期,但在資金的支援下,投入舍得下本錢,發展方式靈活,勢頭兇猛。在這樣的背景下,保險公司怎麼看?時下流行的一句話或許可以形容他們的心情:“一開始我是拒絕的”。

  車險作為我國最主要的財險品種,保險公司都十分器重,但在車險業務發展歷程中,卻長期面臨被渠道扼住咽喉的痛苦,4S店等渠道長期壟斷車險銷售,保險公司利潤薄弱。為實現渠道掌控,保險公司通過電銷、網銷、社區門店等多種渠道全方位出擊,但整體上看,新車投保市場大多還是掌控在4S店手中。

  從目前推出的多款比價平臺來看,其對4S店保險業務的威脅似乎不大,因為這些平臺要實現報價、比價,都需要先輸入車牌和車主姓名等資訊,而在這一步,車主基本已經在4S店完成首次購險了。

  業內人士表示,比價平臺衝擊的主要是險企的續保業務,“一旦這些平臺掌握了大量數據,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比價,消費者在購買車險時很容易形成對這些平臺的依賴。那時,保險公司要銷售保險,可能就不得不通過比價平臺的入口,與現在比價平臺積極謀求與保險公司的合作形成截然相反的態勢,險企的官網或將失去意義。”文道坦承,保險公司對第三方比價平臺的警惕性很高。

  同時,還有業內人士指出,比價平臺的發展會逐漸對行業産生重大的影響,一個負面影響是可能形成“重價格、輕服務”的觀念,保險公司或許就盯著價格做文章。

  但是,面對比價網站,保險公司可以説“不”嗎?業內人士指出,短期來看,或許可以,但長期來看,總會有保險公司願意先鬆開口子,隨著加入的保險公司越來越多,會對沒有加入的公司産生一種倒逼的壓力,最後也不得不加入,或許,面臨比價是一個必然選擇。不過,從積極的角度看,在車險費率市場化之後,保險公司的車險産品可以更加細分、多元,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在某些險種領域取得價格優勢,通過比價平臺實現到官網的引流,這或許也能給保險公司帶來意外的收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