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監管趨嚴牌照緊俏 第三方支付行業迎並購浪潮

  • 發佈時間:2015-03-19 07:45:0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市場上對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需求高漲。近日,多家公司表示已向央行遞出牌照申請,並被央行受理。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預計第三方支付企業競爭激烈,爭奪移動支付市場份額,行業或迎並購浪潮。

  京華時報記者余雪菲

  第三方支付牌照緊俏

  “前幾年,第三方支付企業沒有那麼多,做起業務來也比較輕鬆。這兩年,行業發展迅速,感覺遍地開花,行業競爭愈發激烈。目前行業是‘百花齊放’階段,預計三年到五年時間行業格局基本定型。”一位近期離開第三方支付行業的人士對京華時報記者表示。

  記者統計發現,截至去年7月份,央行已經下發第五批第三方支付牌照,持牌單位將增至269家。

  艾瑞諮詢研究數據顯示,2014年第三方網際網路支付交易規模超8萬億,同比增長50.3%;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近6萬億,同比2013年增長391%,約為2011年交易額的80倍。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方移動支付,在2013年、2014年兩年爆髮式增長,預計2018年移動支付的交易規模有望達到18萬億。

  比達諮詢發佈的《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産品市場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僅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家就瓜分了第三方移動支付九成的市場份額。

  同時,記者注意到,目前市場上對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需求高漲,市場上仍有公司向央行遞出牌照申請,並被央行受理。

  企業發展遭遇瓶頸

  市場需求高漲的同時,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監管也日趨嚴格。

  截至去年7月份後,央行並沒有再發新牌照。同年9月,央行出手整頓第三方支付市場,下發針對匯付天下、富友、易寶和隨行付4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處罰意見,要求其退出部分省市的現有收單業務。業內人士紛紛指出,監管機構整頓收單市場、規範市場的合規性。同時,第三方支付企業發展遭遇瓶頸。

  全國政協委員、建行信用卡中心原總經理趙宇梓在兩會提案中指出,國內獲牌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已成為收單市場的重要參與方,但經營業務在未報監管批准的情況下,已延伸至存款、理財、信貸、國際結算等傳統銀行業務。由於第三方支付機構準入門檻過低,管理水準與銀行業管理要求相距甚遠,存在較大風險隱患。

  “第三方支付從其業務類型上看大體可以分為線上和線下兩種,其中線下主要為銀行卡收單,線上主要為網際網路支付和行動電話支付。目前線上的交易量處於暴增階段。雖然行業銀聯商務、支付寶、財付通三大巨頭優勢明顯,但未來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移動支付成為第三方支付巨頭爭奪的焦點。行業面臨新一輪洗牌,預計最快三年行業格局將定型。”一位第三方支付機構企業人士對京華時報記者表示。

  他認為,隨著監管趨嚴,預計一些小的第三方支付企業未來經營壓力加大,可能會出售牌照或者選擇和企業合作,以尋求資方。此外,信用卡還款、生活繳費、網上金融、其他創新支付領域等細分領域的份額會擴大。

  行業迎來並購潮

  近年來,第三方支付市場上並購案例頻發。今年2月10日,海印股份公告稱擬以1.75億元控股廣東商聯支付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第二天,華控賽格公告稱,已與成都支付通新資訊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簽訂意向協議,擬入股成都支付通。此前,還有萬達收購快錢68.7%的股份京東收購網銀線上,平安收購壹卡會等等並購案件。

  對於第三方支付的發展趨勢,研究機構報告指出,2015年,第三方支付市場競爭將更激烈,行業集中程度加強;線上線下融合趨勢明顯,O2O模式是未來企業佈局的主要戰略;跨境支付成為未來發展的機會;移動支付成為第三方支付巨頭爭奪的焦點。

  上述業內人士指出,“移動支付業務快速增長的背後是,移動支付被看作移動端最大的入口之一。隨著應用場景增加,移動支付將介入到人們生活中。諸多網際網路巨頭圍繞支付進行的戰爭,其實就是對潛在用戶的爭奪。但是我相信,普通用戶手裏最多安裝3-5個移動支付端,一般就安裝兩個,競爭未來十分激烈。”

  “企業並購第三方支付企業還是看中了這一介面,既能沉澱資金,又能拓展用戶量。一些迫切需要自己支付渠道的企業,選擇直接收購拿到央行支付牌照的公司。現下網際網路金融巨頭搶佔第三方支付介面也是這個邏輯。另一方面,有機構分析預測2015年移動支付市場近8000億元規模,第三方支付企業將抓緊佈局,尋求資本或者實業支援,試圖借模式創新、網際網路金融創新搶佔市場份額。”一位接近第三方支付行業的人士向京華時報記者分析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