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國亟須建立心臟康復模式

  • 發佈時間:2015-03-19 01:31:4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熱點聚焦

  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的冠心病介入手術達到45萬多例,但心臟康復/二級預防體系基本空白。一方面我國醫療衛生資源不足,另一方面又存在巨大浪費。

  “心臟康復”這個詞,或許在許多的心臟病患者和家屬眼中還十分陌生。放完支架,做完搭橋出院前,家屬與醫生談完話,會帶著一張簡單的服藥、飲食、運動醫囑和一大堆藥回家。然後就是把一切交給時間,直到再有意外又不得不回到醫院。

   放任自流致大量心臟“返修”

  心血管疾病是我國居民致殘致死率最高的疾病。2004年和2008年全國死因監測資料顯示,我國居民心肌梗死發病率呈逐年增加趨勢,但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死亡率呈下降趨勢。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胡大一教授認為,這與我國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救治技術已達國際先進水準有關。

  另外,全球急性冠狀動脈事件註冊研究中國數據表明,心肌梗死和心絞痛患者即使經過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4年累積死亡率仍高達22.6%,其中50%死於再發心肌梗死,反覆住院和再次血運重建治療率達25%。而綜合心臟康復治療可使一年內猝死風險降低45%,心血管死亡風險降低38%。

  “心肌梗死恢復期的治療直接決定患者的預後和生活品質。”胡大一指出,現在我國醫療水準已經能夠使急性心梗、心衰等嚴重心臟病患者存活下來,總體死亡率短暫下降。但由於心臟康復環節的空白,患者出院後沒人管,“放任自流”,導致這批患者會不斷“返修”——反覆住院,再介入、再支架、再搭橋,“二進宮”甚至“三進宮”。

  “目前的醫療模式是對患者‘大修’,而不是對健康的維護和疾病的預防。”胡大一曾在多個場合、反覆評價過我國在心臟康復上的缺失。“一輛汽車買回來,我們還知道不能等到出了問題才送到4S店去大修,平時也要定期保養。從這一點上來説,對人的保養還不如對汽車的保養。”胡大一表示,對於汽車大家都有意識需要定期保養和售後服務,但我國人民卻在遭遇沒有保養機制、患病治療後因為沒有進行術後康復治療而不斷返診的尷尬局面。“這不僅造成醫療資源被大量浪費,更給患者帶來身體的折磨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

  國外一組研究數據顯示,對於心臟病患者來説,進行系統的心血管病康復與不康復相比,死亡率可下降20%—27%;心衰患者如果在醫生開具運動處方的指導下合理運動,僅這一項就可使死亡率下降20%。

  德國是心臟康復發展較成熟、體系完備的國家,也是世界上開展康復比較早的國家之一。在德國,對醫生來説,如果不推薦自己的心血管病患者進行心臟康復,會被醫療委員會調查,職業生涯將有很大影響。

  對患者來説,醫療保險賠付機制會鼓勵甚至強制要求做心臟康復,因為第一次發生心血管事件後的心臟康復費用,醫療保險會全部支付,如果患者沒做心臟康復,再次發生心臟事件時,保險的賠付率就必須下降。在制度的約束下,德國無論是心血管病醫生還是康復科醫生、運動醫學科醫生,都有很好的心臟康復概念,會推薦病人在急性期治療後馬上進入到康復程式。德國的心臟康復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急性期康復、門診或住院康復、社區康復。

  心臟康復醫學缺專業人才

  當德國已經從“強制”走到了自覺時,我國的心臟康復還剛剛“起步”。

  胡大一教授説,在我國康復醫學是短板,心臟康復更是短板中的短板。現在的醫學專業越來越細分,一個心內科就可分出五六個病區,但對患者的綜合服務卻很難跟上。比如醫生只注重對疾病本身的治療,難以關注患者的心理問題;患者出院後,也沒有健全的隨訪機制。

  “缺人是最大困難。”胡大一説,我國至少需要40萬專業從事康復的隊伍,而目前還不到4萬人。北京市至少需要5000名康復專業人員,但目前不到一千人。整個康復領域專業人才尚如此,其中的心臟康復專業人員更是缺之又缺。

  心臟康復有兩個關鍵,一是長期,二是綜合,因此從事康復的團隊成員要包括醫生、護士、理療師、營養師、心理治療師、運動康復師、藥劑師、社會工作者和患者家庭成員。

  胡大一在“康復從心開始暨社區—家庭心臟康復經驗交流會”上介紹説,心臟康復療法是一種系統治療手段,以心血管醫生為主導,組成多學科治療團隊,突出強調醫學整合和整體治療理念,涵括預防和治療,是心血管疾病慢性期最佳的治療策略,正逐漸受到我國心血管醫生的關注。“作為從事心臟康復的臨床醫生,需要是一個知識全面的心血管醫生,具有辯證思維和整體觀念,充分掌握危險評估方法和各種疾病現有治療手段和進展,了解不同治療方法可能的效果和風險,了解運動、心理、營養和行為干預的基礎知識,才能有效幫助患者決策,有效實施康復。”

  五大處方推動社區心臟康復

  為了促進我國心臟康復工作的開展,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臟康復委員會根據心臟康復的內涵,針對其人體三個臟器面對三個人群——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病人群與老年人群,提煉出5大康復處方概念,包括運動處方、營養處方、心理處方(包括睡眠管理)、戒煙處方和藥物處方,並分別就5大處方撰寫了具體操作專家共識,目的是讓我國臨床醫生利用這些指導性工具儘快開展心臟康復工作,使我國患者享受到心臟康復的益處。“心臟康復的發展將彌合公共衛生/預防醫學與臨床醫學的裂痕,應對非傳染性疾病的嚴峻挑戰!”胡大一説。

  “康復醫療和預防臨床是三個緊密關聯在一起的環,形成一個完整的服務鏈,只有這個服務鏈做到了才標誌著我們醫療服務體系的完善,這是中國政府向世界衛生組織和全世界的承諾。”中國康復醫學會常務副會長、南京醫科大學附屬一院康復醫學中心主任勵建安教授強調,2020年我國要形成人人享有得以醫療服務的局面,這是對整個健康服務體系的概括。但是目前,康復醫療在整個健康服務體系中顯得相對薄弱,衛生部門在多種會議上也曾強調,康復醫療是健康服務體系的短板,應予大力發展,來保障國民的健康。

  “加強心臟康復/二級預防,是推動醫藥衛生事業改革、醫療衛生事業和醫院的科學可持續發展以及醫學模式轉型的杠桿支點;是實現醫學目的和價值,推動醫患和諧的關鍵點;更是推動心理—生物—社會醫學模式發展的落腳點!”胡大一強調。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