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2025:工業4.0要應對高低端人力資源雙挑戰
- 發佈時間:2015-03-18 07:1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康斯坦丁
2014年4月,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工業4.0概念橫空出世,迅速在全世界範圍內走紅,也讓中國製造隱約看到一絲曙光。如今,在政府工作報告繪就的“中國製造2025”藍圖之中,中國的製造業正準備挽起袖子大幹一場。
從現實來看,中國製造在機械、電氣和資訊自動化等方面,依然落後於世界的先進水準。我們過去也曾在製造業領域創造過許多奇跡,但更多是靠中國工人的雙手來完成的。如今,中國在引入工業4.0概念上,並沒有落後於歐美發達國家,但要真正轉化成具體的成績,還有許多功課要補。
工業4.0被定義成“第四次工業革命”,與之前的機械、電氣和資訊技術一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德國提出這個戰略旨在通過充分利用資訊通訊技術和網路空間虛擬系統相結合的手段,讓製造業向智慧化轉型。
在可預見的未來,智慧工廠、智慧生産、智慧物流將會成為工業4.0時代的三大主題,並由此衍生出自動化、3D列印、工業乙太網等數以千億計的製造産業鏈。僅從這些定義看,中國要完成工業4.0時代的生産模式,最大挑戰來自技術人才。
眾所週知,中國長期以來一直處於製造業的中低端,我們的青年常常被告知要“吃大苦、耐大勞”,而在“新技術、新思想、新生産工具”方面卻缺乏應有的激勵。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目前我國每萬名製造業工人中,機器人擁有量為23台,而德國為273台,日韓更超過300台。如前文所述,工業4.0會衍生出大量相關配套産業,如自動化、大數據和3D列印等,但同時也意味著會讓一些崗位面臨消失局面,其中受到最直接威脅的,或許是那些流水線上的裝配工。如何安置這一群體,也是中國製造邁向工業4.0之前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否則一旦失衡,可能危害社會穩定。
中國進入工業4.0時代,不僅要面對高級人才匱乏的挑戰,也要面對低端人力過剩的境地,更要為此前“工業3.0”的缺課而付出幾倍的努力來進行補救。
當工業4.0在中國被炒得很熱之時,我們不能忽視製造業正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尷尬境地:一方面,因連續的金融危機,歐美發達國家正日益認識到實體經濟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高端製造業正回流本土;另一方面,受國內生産要素成本上漲等因素變化的影響,低端製造業開始大舉向東南亞轉移。
但在正視不利因素的同時,也不必妄自菲薄,畢竟我們有政策扶持這一最堅實的基礎。在改革紅利不斷釋放的未來,只要不斷加大投入,力推創新,中國製造在工業4.0時代一定會走向成功。 (作者為財經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