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綜述:海外專家長期仍看好中國經濟

  • 發佈時間:2015-03-17 19:55:3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3月17日電 近期,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熱議的話題,一些海外經濟學家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經濟保持在7%左右的增速儘管將不如以前強勁,但仍能滿足當前就業目標。考慮到中國結構改革和內需釋放,他們長期仍然看好中國經濟。

  會計師事務所安永全球新興市場委員會主席拉吉夫·梅馬尼説,中國的增速放緩受世界矚目,但不會製造恐慌,中國政府爭取在2015年達成的7%左右增幅的表態給外界足夠信心。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中國問題專家卜睿哲説,中國將今年經濟增長目標下調至7%,一方面是因為中國人口結構發生了變化,當前適齡青年就業人口與中國經濟過去增長8%或9%時相比已有所減少,因此保持7%的經濟增速也能實現就業目標;另一方面,經濟增長放緩對於調整中國經濟結構也很重要,中國經濟正從過度依賴投資和基建轉向更多依靠消費和開放金融體系。

  德國波恩大學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學武説,7%的經濟增長預期表明北京不會為了刺激經濟的增長而大規模地動用貨幣手段,而會主要是利用結構改革釋放的紅利,利用簡政放權所産生的市場溢出效應和積極的對外延伸發展來保證中國經濟速度的安全換擋。

  法蘭克福財經管理大學經濟學教授霍斯特·勒歇爾指出,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有著重要貢獻,因此中國GDP增速的下降會對世界經濟增長形成衝擊。然而,人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對中國來説,7%的增速沒有任何問題,這一速度仍要遠高於世界絕大部分經濟體。

  談到經濟增長模式的變化,拉吉夫·梅馬尼指出,中國正在積極改變經濟增長模式,通過釋放內需和釋放改革紅利,經濟動能將持續維持。他説,中國經濟正從外貿主導型向消費型經濟轉變,可持續的增長率預計將基於私人消費的提高、就業市場穩定和收入水準提高。

  卜睿哲説,中國需要減少對出口的依賴,轉向更多依靠國內消費和市場開放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經濟學界、國際社會和中國領導層已對此形成共識。他認為,中國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對美國經濟復蘇有利,因為這有助於改善世界宏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並減少中國與發達國家的經貿摩擦。

  勒歇爾認為,中國經濟將實現從“數量式增長”到“品質式增長”的轉變,金融系統也將變得更加靈活。中國當前亟需提高勞動生産率,這是收入的主要來源。中國製造行業就業人數眾多,唯一能夠提高製造業勞動生産率的途徑就是技術,將包括IT等在內的現代科技引入製造業對於提高勞動生産率而言十分重要。

  受訪的經濟學家普遍認為,中國經濟今年7%的目標符合市場普遍預期,顯示出中國政府對經濟的信心和改革決心,隨著中國經濟重心轉變,中國經濟仍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展現巨大活力。(執筆記者:汪平,綜合新華社駐海外記者班瑋、饒博、高攀、閆磊報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