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産業怎麼搞,要多聽農民意見

  • 發佈時間:2015-03-17 04:32:4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買天

  對於一個地方而言,擁有良好的農業優勢資源,那是一件幸事;如果扶持政策對頭、措施得當,優勢資源自然就會轉化成富民産業,讓農民從中獲益,那更是一件幸事。

  一個農産品就是一張名片,一個産業就是一個地方的代名詞。在我國不少地方,往往因為擁有一兩個具備競爭力的地標産業,而使地方名氣大增,成為引領某個農産品的領軍者,成為決定該産業發展的風向標。比如河北行唐大棗、蘭州百合、碭山梨、煙臺蘋果、贛南臍橙等等,不一而足。

  發展地方特色産業,並確保其長盛不衰,地方有關部門若只是盲目“施政”,而無視農民意願和發展現狀,只會導致“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的結局。要多聽取農民意見和心聲,這樣才能制定出真正符合“民意”的扶持政策和發展規劃。尤其是當産業面臨發展瓶頸時,制定扶持政策就更要多聽取農民心聲,汲取“民意”智慧。

  以重慶的晚熟柑橘産業為例,當地政府在統籌考慮自然條件和生産條件的同時,充分尊重農民的種植習慣。在普及種植技術上,對農民不搞“填鴨式”的灌輸;在引進新品種上,對農民不搞勒令強迫;在制定扶持優惠政策上,對農民不搞“一刀切”。

  在運用新技術、培育新品種、研判産業形勢等方面,農民並不“擅長”。但對於長期從事農業生産的農民而言,他們最有經驗,也最熟悉當地的山水,在産業“接地氣”方面,他們最有發言權。

  聽取農民的意見,其實也就是在保障農民的根本利益。由於農民在整個産業鏈上處於弱勢地位,特別是和企業等經營主體之間,建立健康而公平的、能夠實現多方共贏的利益聯結機制,對於保障農民的利益就顯得尤為重要。

  對於産業化經營中的另一個“主角”——企業,我們也不能只盯著一兩個大型龍頭企業,對於那些與農民利益聯結更直接、更全面的中小企業,地方更要加大扶持力度。畢竟,“龍頭企業+農戶”已成為我國農業産業化經營的主要形式,在解決農産品銷售、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發揮著主渠道作用。

  不少中小企業就建在當地種植一線,離農戶近,便於農民交售農産品。因為這些中小企業的存在,可以將大量分散的農戶迅速組織起來參與市場競爭,是非常適合現階段我國農業家庭經營規模小而散的國情。

  農民對於這樣的企業是非常歡迎的。在重慶市涪陵區,農戶種植的榨菜80%是由中小企業收購加工的。當地在招商引資建廠時,充分聽取農戶意見,考慮農民“需求”,在符合科學規劃的前提下,企業原料生産基地建在哪兒,工廠車間選址在何處等,都要先問清農民的意見,從而確保這些項目建在農民的心坎兒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