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背靠龍頭企業反被套 農戶獨擔風險難享收益
- 發佈時間:2015-01-22 07:18:26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貸款數十萬給當地一家簽約公司養鴨,卻在養殖虧損後被“遺棄”,河南潢川縣的一位鴨農感嘆自己沒吃到“餡餅”卻掉入“陷阱”,更令鴨農心寒的是,簽約公司承諾的技術指導、免費拉貨等配套服務非但沒有兌現,還趁鴨子出欄時強行跟農戶收取小費……
記者近期在河南、吉林、山東、貴州等地調研了解到,龍頭企業在引領産業發展帶動農民致富時,由於部分龍頭企業與農民仍以“鬆散型”的市場聯結為主,風險分攤和利益分配機制失衡,農業經營風險大部分被轉嫁給農民,農業産業化利潤大多被龍頭企業截留,較少惠及農民,甚至還出現龍頭企業“棄農”現象。業內人士及專家呼籲,加快探索以“合作聯結、股權聯結”為代表的“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
龍頭企業帶動增收農民簽單積極性高漲
各地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民聯結機制多種多樣,在一定程度上輻射帶動了當地産業發展、農民致富。部分農民在嘗到甜頭之後,跟龍頭企業簽單進行農業生産的積極性很高。
“如果不跟‘貴三紅’這樣的龍頭企業簽訂單,我不敢種這麼多辣椒。”貴州省遵義市務川縣九禾農産品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良平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合作社與“貴三紅”公司簽訂單,有最低保護價,現在辣椒種植規模,已經從3年前的200畝擴大到1000畝,其中帶動300多戶農戶種植800多畝。
李良平所説的龍頭企業是指“遵義貴三紅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以生産辣椒系列産品為主,10多年前這家企業還是一個不足10人的小作坊,現在已經發展成解決500人就業、産值達1.5億元的省級龍頭企業。
李良平説,以前老百姓怕種了辣椒賣不出去,現在積極性很高,合作社種植面積未來可能會達到3000畝。
遵義市新浦新區蝦子辣都辣椒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明天木説,龍頭企業的壯大對當地辣椒價格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保障了産業健康發展和農民穩步致富。“今年跟我們簽訂單的都嘗到了甜頭,沒簽訂單的虧慘了。”
在一些農業産業化發展比較好的地方,龍頭企業以各种經營方式建立原料生産基地,發展農産品加工,已經培育出完整産業鏈。如山東省萊西市已經依託農副産品加工企業,培育形成了奶牛、肉雞、豬肉、蔬菜、果品、花生6大産業鏈,將80%以上的農戶納入産業化經營體系,帶動農民增收。
據吉林省農産辦介紹,全省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不斷增強,糧食加工、畜産品加工、特色産品加工三大主導産業地位日趨凸顯,呈現産業升級、品質提升、效益增長的良好態勢。
儘管龍頭企業正在不斷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但其自身發展也正面臨重重困境。首先,用工和用地成本上升,導致企業生産經營成本上升、利潤空間收窄。此外,龍頭企業普遍反映,資金緊張、融資難,已成為發展的最大瓶頸。再加上市場不確定性因素增多,龍頭企業應對能力偏弱,防範風險難度進一步加大。
給簽約公司養鴨反被套“餡餅”變“陷阱”
部分龍頭企業和農民之間至今依然是“鬆散型”利益聯結方式,有些“看似緊密、實則鬆散”,個別龍頭企業收入年年漲,農民收入卻未隨之增加,甚至出現“棄農”現象,值得警惕。
河南潢川縣付店鎮46歲的鴨農葉先財,從不到20歲的時候開始養麻鴨,當時一年出欄5000來只,能掙5萬元。後來當地政府宣傳,開始給華英公司養鴨,結果發現被套牢了。
“原來宣傳的‘天上掉餡餅’,結果‘餡餅’沒掉,反而是掉進‘陷阱’裏了。”葉先財説,2009年以來,他從信用社、銀行等貸款籌資30多萬元用於養鴨,現在已經虧進去20多萬元。據他介紹,付店鎮10多家規模養鴨戶中,虧損或不掙錢的估計佔80%,“政府宣傳發動後,讓我們和公司對接,現在情況不好也沒人管了”。
葉先財分析認為,除了養殖場地成本年年上升之外,虧損的外部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合同不規範,合作約定“先天不足”。剛開始鼓勵養鴨的時候,公司與農戶合作,農戶只是負責養殖,公司給保本收益,即公司承擔市場風險,農戶承擔養殖風險,但後來政策變了,保本收益取消,一切跟著市場行情走,農戶既承擔養殖風險,又承擔市場風險。
二是不嚴格履約,公司承諾的配套服務沒有兌現。開始公司提供鴨苗、平時有技術人員到府指導,鴨子出欄有車免費拉貨。現在技術指導不到位,鴨子經常生病,有的死亡率很高,鴨子出欄時,還強行跟農戶收取小費,每車要30到50元不等。
而在貴州,多位企業家及農業方面的基層幹部表示,貴州省很多企業關注的還是最基礎的生産環節,與農民的聯結大多停留在“購銷聯結”、“市場聯結”階段,緊密型的利益聯結幾乎沒有。
貴州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朱滿德通過對“黔東南州施秉縣中藥材種植與加工”、“黔西南州興仁縣薏仁種植與加工”、“安順市肉牛養殖與牛肉加工”等典型案例進行研究發現,總體而言,貴州農業産業化發展仍然滯後,龍頭企業經濟利潤至上、社會責任意識淡薄、影響力和帶動力有限,農戶經營規模小、文化素質低、組織能力差。
研究結果還表明,由於龍頭企業擁有品牌、技術、資訊、渠道、管理等優勢,而農民處於弱勢和依附地位,由此導致風險分攤和利益分配的失衡,農業經營風險大部分被轉嫁給農民,農業産業化利潤大多被龍頭企業截留,較少惠及農民。
“龍頭企業是市場化運作,肯定要追求利潤,肯定會優先考慮自身利潤。但也不能強迫企業為社會作貢獻。”山東省委副秘書長、山東省農工辦主任王澤厚説,要從政策的導向上做文章。
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培育農業“契約”精神
由於服務主體多元化、利益關係不穩定、市場機制不完善等原因,龍頭企業與農戶在訂單履約和收購價格等方面常常産生矛盾,既影響了龍頭企業的經營發展,也損害了農戶的利益。
針對目前龍頭企業、農戶之間利益聯結現狀,一些地方進行了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效。有關人士建議,宜鼓勵各地根據農業産業化發展實際水準,進一步探索多種新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
“我覺得‘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很靠譜。”吉林省松江佰順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明柱説,農戶和公司本身就是一對矛盾,雖然理論上在商業上是合作關係,但如果農民違規,企業沒法追責,而合作社有自我的組織自律,更符合企業和農民的利益,公司現在跟兩個合作社合作,1100戶農戶參與,這些農戶的綜合效益比其他農戶高出每斤0.1元,每畝地增收300元。
青島九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行政副總裁王恒虎認為,相比“公司+農戶”,“公司+農廠”更有利於農企一體發展、帶動農民致富。其實“公司+農戶”看似利益共同體,其實還是“兩張皮”,“農民有農民的利益,公司有公司的利益”。
據朱滿德介紹,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城西村採用農民土地經營權折資入股公司的方式,以股權為利益紐帶,建立長期穩定的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龍頭企業通過市場化運作,實行專業化生産、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推動了農業産業化經營和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貴州省農業委員會農經站副站長雷基智表示,在企業和農民的利益聯結模式中,最關鍵的是企業能滿足需求、農民能增收致富,讓企業、合作組織、農民各自發揮自身優勢,長遠來看,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應該是未來值得探索的方向。
朱滿德還稱,未來一段時間內,利益聯結機制的完善還需要加快進行一項基礎性工作,即形成和提高行業“契約”精神,嚴格依法辦事。建議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民共同自覺通過教育和學習,形成按合同依法辦事、違約違法要承擔後果的意識和氛圍,養成嚴謹簽約、嚴肅履約的習慣。(記者蘇萬明、張興軍、楊洪濤、郭翔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