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將獲得新能源汽車的利好?
- 發佈時間:2015-03-16 08:31:43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丁華傑
兩會在京召開,“環保”二字成為無可爭議的最熱關鍵詞,這個詞彙也促使整個新能源汽車領域一片喜氣洋洋。不過,從趨勢上看,並不是所有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企業都能夠獲得利好。
第一,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空間不大
匯總新能源汽車的諸多利好,以及相應的産品力、企業戰略分析,平心而論,當下的我國新能源汽車政策利好明顯,很難再有突破性質的政策出現。簡單地講,新能源汽車免稅了,新能源汽車(特定要求參數)獲得補貼了,限購的城市對於新能源汽車放開了,中央及地方政府正在努力建設基礎設施,包括各級領導以及企業都在努力為新能源汽車代言,力促這件事情順暢發展。從這些方面來看,以後的利好政策還能如何突破?
所以,在新能源汽車政策方面,利好政策空間不大,並不是説沒有利好,而是利好已經擺在了汽車製造商面前,能夠做的事情基本上都做了。“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能否有順暢、明朗的未來,關鍵的問題便是一段時間內持續落實利好政策。
此次兩會反覆提到“新能源汽車”,是為了使當下的新能源汽車政策自始至終地實施下去,這就是問題的關鍵。而在兩會上也表明瞭,這種執行力和貫穿力會持續下去。這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講,足夠了。
至於説新能源汽車如何“修行”,兩個方面,其一是走在政府對於新能源汽車理解的前面,其二是用産品力贏取消費者。這二者結合起來,才能真正享有國家關於新能源汽車的利好。
第二,企業提出“能效概念”越早,機會越多
坦率地講,當下對於新能源汽車補貼、優惠政策的界定有點兒過於簡單。比如説純電動續駛里程達到了多少公里才能在“乘用車平均燃油消耗核算辦法”中進行折算,續駛里程達到了多少才能拿到補貼,這個界定有點兒過於“粗暴和原始”,因為達到這兩個技術參數要求不需要太高深的技術含量。
我們都知道只要增加電動車的電池容量,就能夠達到更遠的續駛里程。如果在這個方面進行補貼,等同於使汽車製造商不斷增加電池容量,和節能減排沒有太大關係,因為電能産生的過程也需要進行排放。當然,這是現階段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理解。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政府可以從能效角度進行更嚴格的界定。
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講,能效意味著車輛每行駛一公里要耗費多少電能,這個指標體現了節能減排的技術含量。不過,目前來講,在汽車製造商戰略發佈、新能源汽車産品發佈中,談及這個概念的不多,如果這個方面做得好,未來搶佔先機也是有可能的。
第三,産品力是贏在未來的關鍵
再談産品力,産品力是個關鍵因素。因為在産品力方面如果處於弱勢,即便政策補貼額度越來越高、基礎設施越建越全、免稅額度越來越高、政策輔助力度越來越大,消費者也不會購買你的新能源汽車。這些利好和你沒有任何關係,但這些淺顯的道理不是所有企業都清楚的。
正如有些企業相關負責人在談到新能源汽車政策時,總是希望政府把一切都給包辦了,在公務用車優先購買、補貼、政策輔助等方面談論得頭頭是道。但是歸結到産品本身,沒有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理解消費者的需求,以及開發相應的産品。從這種思路來講,在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利好政策中,不存在對自身的利好。
所以,對於新能源汽車製造商來講,不能跟風地去尋求一個理想的發展環境,而應披荊斬棘地開拓未來的市場,變被動為主動。這些才是企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才是贏在未來的關鍵。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