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第三屆北京農業嘉年華啟幕

  • 發佈時間:2015-03-16 02:31:3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3月14日,儘管外面依然有些春寒料峭,但位於北京市昌平區的草莓博覽園卻已然一片生機盎然。這裡,令人期待已久的第三屆北京農業嘉年華如約而至。以“自然·融合·參與·共用”為主題的第三屆北京農業嘉年華,以“美麗鄉村,快樂生活”為口號,傾力打造一個突出農業主題、體現農業生産、將生態休閒、娛樂體驗、教育示範等多功能于一體展現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盛會。

  在積累了兩屆辦會經驗之後,第三屆北京農業嘉年華依然創意十足:每一個場館,你都能看到由蔬菜、玉米、草莓、向日葵等傳統農業元素營造出的新奇景觀;在農業體驗館,你可以感受“桑蠶織夢”“蜜境先蜂”等場館帶來的互動體驗,並能從農事體驗中了解許多生活常識;而“台灣濃情”“燕趙葡園”“山海情緣”展館則首次為觀眾展示了台灣、河北、天津的特色農業和風土人情。與此同時,本屆農業嘉年華充分運用現代農業科技手段,突出強調了科技性、前瞻性、娛樂性。

  蔬果繽紛如畫 互動體驗樂翻天

  “咦,這些扇子是用豆子拼成的嗎?”剛一走進農業創意館,由幾把扇子組成的“蔬情畫意”印入眼簾,可別小看了這些扇子,這可是用成千上萬顆黃豆拼成的圖案,除了其中一把扇子上寫著“蔬情畫意”,其他扇子還分別寫著“蘋果”“草莓”,代表了昌平的主要特色農産品

  由入口主景觀、種植展示、創意互動三大區域組成的“蔬情畫意”展區,通過空中栽培新奇特蔬菜的方式,展示了宏觀大氣、春意盎然的場景,讓遊客猶如走入一幅精彩的蔬菜畫卷。同時展區結合蔬菜品種展示,闡述了蔬菜健康安全等知識。

  穿過“蔬情畫意”展區,便走入了“金玉糧緣”展區,該展區由玉米種植展示、文化展示、農事互動三大區域組成,以重要農作物玉米為主題,通過玉米品種、種植、應用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深度挖掘,全方位多角度地演繹了玉米的重要功能。通過場景再現和互動體驗的表現手法,使人們在參觀遊覽和互動參與的過程中了解、認知玉米。

  在本屆嘉年華的農業創意館和農業體驗館裏,共展示了百餘個新特奇農業創意景觀,玉米瀑布、水果祥獅……每個展區都獨具特色,巧妙運用了五穀雜糧與各種水果的天然色彩。除了新特優蔬菜以及農副産品展現出神奇有趣的農業大觀園外,200余項的互動體驗,也讓遊客樂翻了天。本屆嘉年華的“三館”之一——農業體驗館由桑蠶織夢、蜜境先蜂、向陽花海、草莓奇境四大特色主題展館組成。桑蠶織夢、蜜境先蜂以互動體驗為主線,讓遊客了解平時看不到的蜜蜂、春蠶的生活習性,在娛樂、遊玩的同時收穫知識;向陽花海展示了美麗的向日葵田園景觀,讓人仿佛進入了花的海洋;草莓奇境則展示了現代化草莓栽培模式、特色品種等,不僅向遊客介紹相關科普知識,還提供了有趣的互動娛樂項目。

  此外,在農事體驗樂園內,組委會還以“市民農園”的形式,重點向以家庭為單位的遊客,提供田園認養、農事體驗、採摘互動、創意製作等多項互動性強的活動。而新增的草莓休閒觀光采摘帶,組委會已與周邊5個鎮共1萬畝草莓種植溫室簽約,遊客可以到這些草莓基地享受更多的農事之樂。

  創新成果亮相 農業科技高大上

  北京是科技創新中心,本屆農業嘉年華活動充分結合首都功能定位,利用科技創新中心資源優勢,充分發揮了都市型現代農業的引領作用。技術與景觀的結合,讓遊人在賞心悅目之餘,近距離地了解了都市型現代農業。場館內一系列的現代農業科技展示,則成為了都市型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的微縮窗口。

  在“蔬情畫意”展區,記者看到,通過嫁接技術,一個植株上同時生長出了茄子、番茄、辣椒三種蔬菜;而據紅薯爬蔓不定根的生長特性,一條空中番薯長廊在這裡建造而成,呈現了番薯“空中”生長的情景。同時10余种先進現代化栽培模式也在這裡一一展示,包括移動管道式水培、雙層DFT水培、多層鏈條式水培、螺旋倣生立柱、燕尾箱培、儲氣儲液式栽培、耶糠岩棉基質複合式條培、花盆疊式立柱、抱柱式栽培、高空管道水培、墻體栽培、懸挂式氣霧培、六邊形氣霧培、氣霧種植床、家庭園藝栽培架等。而在展館的設施設備上,通過引進水肥一體化技術、節水精準灌溉技術、空間電場電除霧技術、煙氣電凈化二氧化碳增施技術、LED補光燈技術、吊袋式二氧化碳氣肥等,這裡的蔬菜瓜果突破季節約束,得以健康生長。而運用現代化的生物防治技術比如釋放捕食螨,可減少蚜蟲等蟲害發作,通過釋放熊峰,可以為果蔬授粉促進其生長。

  據主辦方介紹,本屆嘉年華場館建設以先進的智慧連動溫室為基礎搭建,採用110余項科技為支撐,其中“草莓奇境”館展示了13種特色無土立體栽培模式,運用節水灌溉、生物防治、物聯網調控、帶電種植等一系列現代農業前沿科技,體現了昌平草莓種植的最高水準,充分突出集約化管理高效農業生産特點。此外,展館還展示了農藥無殘留檢測儀、果蔬糖度檢測儀等設備和智慧農業、專家系統、物聯網農業等新型農業科技監測與流通手段,打造了一個高大上的現代農業科技盛宴。

  搭建交流平臺 京津冀協同發展

  作為最大亮點之一,本屆嘉年華首次邀請天津、河北設立地方館,設置了天津、河北專題館展示、主題日活動、文化民俗推介、優質農産品展示等,促進三地特色農業、民俗文化宣傳推廣以及推動三地協同發展,實現互惠共贏。

  記者走進農業創意館的山海情緣展區(天津館),看到薊縣盤山大型實景山水錶演——《天下情山》吸引了眾多遊人的目光。盤山風景區工作人員楊陽介紹:“整個背景是盤山的一個微縮景觀,台下有一個舞臺,在這兒可以為大家展現一小段主題演出。”以海文化為主題的天津館,除了帶來了栗子、核桃、野山菇等20多種天津特色農産品和原生態的漁村面貌,龍達溫泉城還將真實的溫泉和魚療項目帶到了館內,為遊客呈現出海濱天津的特色旅遊資源,展示當地特色民俗。同時在天津非遺文化展示體驗及農産品售賣區,還將舉辦“天津三絕”—楊柳青年畫秀、泥人張現場秀、風箏魏現場秀等。

  緊鄰山海情緣展區的燕趙葡園(河北館)則打造了滿園的“葡園盛景”,以葡萄為主題,從品種、種植、生産、應用等方面,多角度演繹葡萄在河北農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北京市委農工委研究室主任王修達表示,本屆嘉年華秉持“惠民、興業、創品牌”的辦會目的;堅持城鄉融合發展為理念。最為突出的是瞄準了現代國際農業發展方向,與京津冀功能定位相結合,實現了三位一體協同發展。

  在參觀北京農業嘉年華開幕式及各展館活動之後,前來參觀的京津冀各方代表還共同召開了現代農業協同發展座談會,並簽署了《推進現代農業協同發展框架協議》,旨在推進區域現代農業協同發展。北京市委常委牛有成表示,北京、天津和河北各有其自身的市場優勢或資源優勢,關鍵是要把科技優勢、資源優勢轉化成市場優勢,變成真正讓農民增收致富的優勢。“企業才是市場的主體,政府需要多搭建一些合作交流的平臺,讓各方的資訊得到充分溝通。企業是敏感的,關鍵是資訊要對稱。”牛有成説。

  河北省副省長沈小平對此深表認同,他認為此次北京農業嘉年華實現京津冀聯合辦展,讓各自的資源和成果得以展示,就是一種很好的交流互動的形式。這樣的活動非常有意義,既是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務實活動,也是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深化現代農業發展合作的重要活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