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礦山治理有成效漸變綠
- 發佈時間:2015-03-16 01:15:23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3月的贛東北春寒料峭。從德興銅礦大山一號公路六公里處俯瞰山下,滿眼鬱鬱蔥蔥。很難想像,那是存了22年工業尾砂和廢水的尾礦庫庫區。
成立於1958年,德興銅礦這座中國第一大露天銅礦“年過半百”卻依舊追求“年輕”。55歲的王德安一家三代都在礦區工作,父親20世紀70年代從軍隊轉業後成為德興銅礦的一名技術員,而現在王德安和兒子也成為這裡的員工。在礦區守候幾十年,他目睹了逐漸發生的變化。
“幾十年前,礦區裏的大塢河是一條名副其實的‘大污河’,水的顏色泛黃,還有刺鼻氣味。”王德安説,那時,人們對環保認識不足,污水處理技術跟不上,一部分廢水被排進了河裏。現在,汩汩流動的河水已清澈許多。
煥發生機的尾礦庫與重歸清澈的大塢河水是德興銅礦近些年重視環保、加大投入的成果。從20世紀80年代起,德興銅礦在各個建設階段不斷加大環保設施建設。到現在,已累計投入環保資金7.4億元。
銅礦的環保重點在於治理工業廢水。德興銅礦礦長管勇敏介紹説,礦區不僅修築了排水溝和大型酸性水庫,從源頭上對雨水和污水進行分流,減少工業廢水産生;還通過自主研發或與國外企業合作,開發和利用先進技術每年從廢水、廢石、尾礦中提取數千噸銅。曾經的“資源—産品—廢棄物”轉變為“資源—産品—再生資源—再生産品”的迴圈模式。
此外,德興銅礦還與多家科研單位合作,成功在純尾砂上種植了水蠟燭和無葉節節草等數十種植物。如今,礦區492公頃可復墾廢棄地中80%以上都進行了生態恢復,曾經的荒地成了礦區居民們休閒的好去處。
德興銅礦的變化反映了許多中國礦業企業正在經歷的變化。
2007年舉行的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時任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首倡“發展綠色礦業”,社會的目光開始從礦業和環境的對立轉移到兩者的統一上來;2010年,國土資源部提出建立一批“開採方式科學化、資源利用高效化、企業管理規範化、生産工藝環保化、礦山環境生態化”的綠色礦山。
2011年,德興銅礦、同煤大唐塔山煤礦、首鋼水廠鐵礦、平果鋁土礦等37家礦山企業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全國首批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近年來,被列入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的企業已增至661家。
在全國10萬餘座大小礦山的龐大基數面前,這600多家綠色礦山企業是先行者。按照規劃,到2020年,國家將全面推廣試點經驗,形成大中型礦山基本達到綠色礦山標準,小型礦山企業按照綠色礦山條件嚴格規範管理的全國綠色礦山格局。
但不可忽略的是,中國礦企的綠色發展之路還面臨許多問題與挑戰。
中國礦業聯合會綠色礦山促進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史京璽指出,中國礦産資源分佈有小礦多、大礦少、貧礦多、富礦少的特點,因而管理難度大、污染物堆積量大,且絕大部分礦山仍面臨裝備技術落後、産業集中度低的問題。建設綠色礦山一般以系統化的技術創新和生産設備的一系列升級改造為支撐,這意味著企業需要大量投入資金。
對此,受制于資金技術的小企業有諸多無奈,而走在前面的大企業得到的政策支援也有限。例如,浙江省湖州新開元碎石有限公司被國土資源部認定為首批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在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減排、清潔生産等方面已取得26項專利,卻始終被評價體系擋在國家支援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政策的門外。
“現在儘管作為國家級綠色礦山,卻仍改變不了社會對礦山企業的傳統看法。”湖州新開元碎石有限公司總經理姚紹武説,在當前的礦業形勢下,企業建設綠色礦山所付出的代價遠超市場成本,缺少政策支援更讓他們感到“壓力山大”。
“目前的專項資金基本是針對礦山綠色發展的某一個方面,在使用上呈現‘碎片化’。”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趙全厚坦言,加之綠色礦山的試點數量偏少,短時間內整體推動礦業的綠色發展,還面臨很大挑戰。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