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民創業存多重薄弱環節有待補強

  • 發佈時間:2015-03-16 01:15:2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發現,張世光、呂彥文融資被騙一案中,不法分子屢屢得逞,凸顯相關部門監管不力,農民貸款難、融資難,以及受害農民防範意識較弱等三大漏洞。部分群眾和基層幹部呼籲,儘快補強防騙薄弱環節,加大對融資詐騙的專項打擊力度。

  一是相關部門加強對涉及投融資業務公司的監管力度,及時甄別、查處“騙子公司”。呂彥文説,面對5000萬元的融資誘惑,他也懷疑過,但看到這些公司的辦公地址在東方梅地亞中心等高檔場所,經常人來人往。“騙子公司怎麼會堂而皇之地在這裡辦公?”他想。

  根據呂彥文提供的線索,記者發現,曾經自稱B公司投資經理的遊士才,已變為另一家投資公司的總經理,仍在網上發佈融資廣告。呂彥文稱,在一些報刊網站上,還有很多類似的投資公司在散發廣告。

  二是切實解決中小企業,尤其是農民貸款難、融資難的問題。麻田村村民郭福慶説,當地農民貸款一般只有兩個途徑:一是向小額貸款公司貸款,“貸1萬塊錢得先把一年的利息留下,這樣算下來利息高達20%,老百姓貸不起”。二是向信用社貸款,但要以存款單為擔保,“有一萬塊錢的存款也只能貸8000塊錢出來,根本不划算”。

  不少老區群眾認為,目前農村的貸款政策仍存在“助富不扶貧”的政策門檻,希望有關部門在降低貸款門檻的同時,給予貸款農民必要的監管與指導。

  三是加強宣傳引導,增強農民防騙意識和能力,引導農民健康有序創業。麻田村位於清漳河沿線,氣候條件適宜發展設施農業。當地建設一座大棚的成本在8萬至10萬元左右。投資5000萬元發展大棚項目,足可建造數百畝大棚。然而,麻田鎮平川地約1萬畝,僅設施蓮菜的種植面積已達3000多畝,剩餘平地不多。僅僅麻田村撐不起這麼大的大棚項目。

  左權縣設施蔬菜産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劉翁銘認為,農民創業最好量力而行,在各項政策補貼和貼息貸款的扶持下逐步壯大。自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左權縣開始發展設施蔬菜建設。截至目前,全縣設施蔬菜種植面積已達8800余畝,總産量3.4萬噸。多年來,左權縣對設施蔬菜按不同建設標準給予每畝4000元至15000元不等的補貼。2014年,左權縣已有十幾戶農民領到總計500多萬元的設施蔬菜補貼。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