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書寫永續發展綠色答卷

  • 發佈時間:2015-03-15 05:27:0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王慶喜代表:

  懲治污染須出重拳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王慶喜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説,非常贊同總理在報告中講到的“環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需鐵腕治理……對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要讓其付出沉重代價”。他認為,要完成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今年我國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別降低和減少3%左右和5%左右的工作目標,任務十分艱巨。儘管近些年我國生態治理的大環境越來越好,但民眾尤其是企業界人士的環保意識還沒有真正樹立起來。

  王慶喜代表説,“去年我在許多地方調研發現,‘你來我就關,你走我就排’的企業不在少數,還有一批企業寧願交罰款也不肯治污。我建議應當打一場戰役,就像懲治腐敗一樣懲治污染!不能再走‘先污染後治理、邊污染邊治理’的老路,只有出重拳,狠追猛打,使其不想污、不敢污。”

  文/本報記者 許 淩

  鮑義志委員:

  綠色建築推動城市轉型

  “綠色建築在建築的全壽命週期內能夠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實現與自然和諧共生。”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政協副主席鮑義志説,“大力發展綠色建築,是推動城市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鮑義志委員建議,要建立健全綠色建築標準規範及評價標識體系,制(修)訂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綠色建築規劃、設計、施工、驗收、運作管理及相關産品標準、規程;研究制定綠色建築工程定額及造價標準;編制綠色生態城區指標體系、技術導則和標準體系。要提高建築領域新能源推廣普及程度和水準,同時積極推動科技進步,促進綠色建築産業發展。 文/本報記者 常 理

  旺堆代表:

  生態旅遊為林芝更添美好

  林芝素有“西藏江南”之稱,憑藉著獨特的自然風光資源和對口支援等優勢,生態旅遊業逐漸發展為林芝的支柱産業。全國人大代表、西藏林芝地區行署專員旺堆説,“我們規劃的重點是既能夠保持現有旅遊發展良好態勢,又要加強生態建設。我們要的是旅遊業發展和生態保護與建設共贏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同時,林芝還將生態旅遊的概念納入遊客自覺、自律方面,讓遊客在感受藏族生産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感受到藏族自古以來愛護生態的傳統,自覺維護生態環境。

  文/本報記者 代 玲 裴珍珍

  胡衡華代表:

  讓湘江再現“漫江碧透”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應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在湖南,曾經“漫江碧透”的湘江一度被重金屬嚴重污染。保護和治理湘江是落實長江經濟帶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民生實事。全國人大代表、長沙市市長胡衡華告訴記者,通過努力,湘江治理已經取得顯著成效。“2014年,湘江長沙段市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及市級湘江幹流交界斷面水質達標率均為100%。”

  胡衡華代表説,湘江保護和治理的任務依然艱巨。“污染在水中,根子在岸上,關鍵是突出綜合治理。”他認為,湘江治理要打好“卡、截、提、關、退”組合拳,建議國家加大對湘江保護和治理的支援力度,在重大環保項目的鋪排、節能減排專項資金安排等方面對湖南給予扶持;將湘江發展納入長江經濟帶戰略,支援長沙建設國家級湘江新區,支援長沙開展全國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 文/本報記者 歐陽夢雲

  陳述濤代表:

  全力護住黑土區這方水土

  東北黑土區是世界上僅存的3塊黑土區之一,也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農工黨中央副主席陳述濤指出,近年來,黑土區水土流失逐年加劇,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已對黑土資源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損失。

  他建議,要加大投資總額,提高投資標準,降低地方配套資金比例,並在確保農民土地使用權和數量不變的前提下,制定相關政策。一是在治理項目區,允許當地政府結合土地保護措施對局部土地進行重新調整;二是鼓勵探索農業規模化經營的實現方式,積極探索推進土地集約經營;三是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土地使用者的責任和義務;四是鼓勵支援秸稈還田,多渠道綜合治理。

  文/本報記者 倪偉齡

  張利平代表:

  建成國家級生態旅遊目的地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市長張利平説,呼倫貝爾發展旅遊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主要體現為原生態、多民俗和國際性。張利平代表介紹,呼倫貝爾將努力推動旅遊向縱深發展,突出原生態的特點,建設國家級生態旅遊目的地。呼倫貝爾將深度挖掘獨有的歷史與民俗文化,利用“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成長的歷史搖籃”的名片,設計開發歷史遺跡遊、尋根祭祖遊、民俗體驗遊等精品旅遊線路。此外,呼倫貝爾地處中俄蒙三國交界,有8個國家級口岸。呼倫貝爾將充分利用海拉爾、滿洲裏兩個國際機場,建設連通俄蒙、輻射東南亞的國際航空通道體系,積極開闢國際旅遊客源市場。

  文/本報記者 羅 霄

  孫喆代表:

  創建節能減排綜合示範城市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市長孫喆在談及齊齊哈爾創建“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時説,齊齊哈爾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也是國家“一五”、“二五”時期建設起來的重要裝備工業基地。近年來,齊齊哈爾市不斷推進技術創新、産業升級,並以創建全國第二批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為契機,撬動社會資金,助推産業的升級、結構的調整。齊齊哈爾是一個美麗的生態城市,通過産業的升級、結構的調整,能夠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讓城市的生態能夠持續地發展下去。創建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不僅可以使齊齊哈爾市走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的道路,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節能減排示範工作的推動,可以提高人民的環保意識,讓環保意識深入民眾的心中。 文/本報記者 倪偉齡

  劉漢元委員:

  鼓勵在西部建設清潔能源基地

  “治理霧霾的根本解決方式是改變原有以化石能源為主的消費結構。只有用清潔、安全的新能源替代傳統的化石能源,才能從根本上緩解能源危機,解決霧霾等生態環境問題。”全國政協委員、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説。

  去年年初,2014年國家能源局計劃完成14GW光伏裝機目標,但最終全國只完成了10GW。對於推動分佈式光伏發展,劉漢元委員認為要從政策引導上下功夫。他建議,應儘快實行分佈式光伏發電增值稅全免政策;落實光伏電價補貼;簡化光伏項目建設和審批流程。他同時認為,發展光伏要因地制宜,建議在西部建設清潔能源基地,並儘快確定我國西電東輸的骨幹網路,加速推進西部以光伏發電為核心的國家新能源基地建設,從而使太陽能這種最經濟、最清潔、最環保的可持續能源真正惠及百姓。 文/本報記者 鐘華林 祝惠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