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黑色礦山的綠色印象

  • 發佈時間:2015-01-13 04:29:23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通訊員 劉光賢

  本報記者 李 振

  多煤、多灰、多塌陷地,礦山給人的感覺是往往與臟亂脫不開干系。不過,日前記者造訪山東能源棗礦集團柴裏煤礦,卻對這座“黑色”的礦山留下了美好的“綠色”印象。

  未至礦區,只見通往礦區的路上一輛灑水車迎面駛來,車後留下一路乾淨清爽。“為了抑制揚塵污染,柴裏煤礦還專門配備了一輛灑水車,每天不定時對道路進行灑水。”柴裏煤礦礦長徐永和告訴記者。煤礦採煤、儲存、運輸過程都是産生煤塵的環節,因此煤礦也很容易被四溢的煤塵蒙得灰頭土臉。不過在柴裏煤礦卻沒有見到“灰”,抬頭看見的是天空澄凈的“藍”,目之所及是松針青翠的“綠”和晾衣繩上衣被如新的“白”。

  已進入寒冬時節,礦區裏雖然綠色少了,生機卻不缺。東湖廣場上跳舞的老人們舞姿輕盈,跑步者環繞廣場健身晨練,孩子們追逐嬉戲,一派樂意融融。很難想像,這裡曾經是一處又臟又黑的矸石山。柴裏煤礦是一座開採了50多年的老礦,在為地方提供能源、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産生了大量的固體廢棄物——矸石。矸石堆放不僅佔用大量土地,還造成揚塵、淋溶水等環境污染。“從2013年起,柴裏煤礦開始對矸石進行綜合利用,原來45米高的大山被夷為平地,並且建起了休閒廣場。”徐永和説。

  矸石去哪兒了?原來,由於開採時間長、煤層厚、埋藏深,柴裏煤礦礦區周邊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塌陷地,塌陷嚴重處存有積水,耕地變形,不僅無法耕種而且污染了水源,多條道路通行被迫中斷。如何利用現有資源把煤炭開採對環境的破壞降到最低?柴裏煤礦新一屆班子決定將“廢物”利用起來,把成堆的矸石以及電廠粉煤灰、爐渣等固體廢棄物當做填充物,對採煤塌陷區進行回填。在認真研究分析了採空區實際情況後,柴裏煤礦將地質較為穩定東側塌陷區作為先期施工區,回填面積89900平方米,解放土地31.5畝,新造地134.85畝。並在東塌陷區回填的基礎上建設了礦辦公樓、載德樓、濟微公路柴裏段、職工花園雅馨園、中學、東宿舍、南平房、羅馬廣場、文化廣場、東湖廣場等辦公設施,和職工住房及娛樂場所。此後又陸續對木廠南塌陷區回填治理180畝,建設了16萬噸苯加氫項目工程;對西塌陷區回填造地600多畝,在矸石回填區域建設了洗煤廠、電廠、焦化廠、次煤廠、煤氣站、煤場、鑄造廠等部分廠房。“現在我們的腳下就是回填後的塌陷地。”站在辦公樓前,徐永和自豪地説。截至目前,柴裏煤礦累計回填造地1500余畝,利用矸石1200萬噸,保護和恢復了礦區生態環境。

  煤炭開採不停,新的矸石就會不斷産生。如何解決不斷出現的新矸石?柴裏煤礦研究建設了一套矸石綜合利用項目。在徐永和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該礦的新矸石山處。只見一座二十多米高的矸石山下,一條長長的皮帶運輸線連接不遠處聳立著涼水塔的熱電廠。矸石山下,幾輛鏟車正在一鏟一鏟地將矸石鏟起,放入皮帶,滾滾轉動的皮帶將矸石運到熱電廠。“通過科學配比,矸石也能充分利用,變成發熱發電的原料。”徐永和介紹。該礦引進了矸石熱電項目,把矸石與煤炭按比例産配並粉碎成粉末後,投入熱電機組,用以發電發熱。不僅每月可粉碎黑矸石近2000噸,更可為煤礦每年增加效益150余萬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