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金融消費維權難 暴露監管漏洞

  • 發佈時間:2015-03-16 01:15:1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又到一年國際消費者權益日(3·15),消費者維權話題再度成為各方關注焦點。據報道,2014年我國消費者投訴量大幅上升,數量和增幅均創五年來最高。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金融消費領域的侵權、違規和詐騙現象屢見不鮮,已成為消費者投訴重災區。

  博友認為,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金融消費者有必要了解金融方面的基本常識,提高防範和維權意識,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來維權;與此同時,有關部門必須創新市場監管機制,加強事中事後監管,讓金融消費者有地方維權,讓維權變得不再難。

  金融消費陷阱多

  存款被盜刷、儲蓄變保險、網貸平臺跑路……在今年的微網志“3·15曝光臺”上,這些都是金融消費者投訴的常見案例。

  博友“TheWangs2012”投訴稱,聽力失聰的王女士去銀行存款,被誤導買了10年期保險,若強行取出只能拿回部分本金。據許多博友反映,銷售誤導、誇大收益、理賠難是當前保險行業的三大頑疾,老人、農民工等弱勢群體最容易被忽悠。

  除了銀行、保險、券商等傳統金融機構外,P2P網貸平臺等新興網際網路金融領域也是博友的投訴熱點。博友“雙魚座的溫柔一刀”表示,P2P網貸藏有太多騙子,想要投資的朋友們千萬要謹慎,一旦被騙都找不到報案的地方。

  維權意識亟待加強

  博友“一片光明在眼前”指出,消費者屢屢受害,維權意識差是重要原因之一。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提高公民的維權意識,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發生金融消費糾紛後,該怎麼維權?有博友支招:與金融機構協商解決;向金融機構或其上級機構投訴;請求依法設立的第三方機構調解;向金融機構所在地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機構投訴;根據與金融機構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加大監管力度

  博友“BandSoul_E9”表示,我國金融監管體系還存在較大的漏洞。不少博友認為,金融消費領域投訴多、維權難,與監管不力有很大關係,尤其是在網際網路金融方面。

  以備受關注的P2P網貸平臺為例,博友“愛上海-彪彪哥”稱,“相關部門監管不到位,是騙子騙術得逞的重要原因之一。”

  博友“劉碩”認為,維權機構的缺失與網際網路金融投訴處理機制的不完善,讓眾多消費者始終處在一個高風險的境地,長期以往,監管成本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沉重,期待監管當局能及時出臺相應規章制度來加強監管。

  (記者 王玉 整理)

  敬請關注經濟參考報法人微網志,參與微話題討論,@經濟參考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