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開啟“輕創業”時代

  • 發佈時間:2015-03-13 03:32:4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這是一個創業最好的時代,因為有了網際網路。

  這張網讓創新的速度更快,讓創業成功的幾率更大。

  這張網讓創業者更少依賴土地、廠房、設備等有形硬體;讓銀行、基金、協會、團體、機構以及其他服務型企業,“站在最容易找到的地方”,使項目與資本的對接更加便捷;讓創業團隊能夠方便地讀懂、搞明白、獲取創業資源。

  “這是一個創業最好的時代,因為有了網際網路,讓許多我當初創業時無法解決的困難變得容易。”張方——這位已經年近六旬的“發明人”對記者説。

  如今,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科技服務業與網際網路的融合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是科技服務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新趨勢、新契機。這一模式有一個時髦的稱呼——網際網路+科技服務業。

  手把手教你創業

  現在,張方樂意別人叫他發明家,而不是“張總”。他看到電腦作業系統的市場需求並落實這一項目,是中關村最早的一批創業者之一,在20世紀九十年代初也曾是業內的風雲人物,説起段永基、裘伯君,他都透著一股了然于胸的氣勢。輝煌時期,即便微軟之類的大公司也把他的團隊視作重要對手。可惜他的公司最終成為“被拍死在沙灘上的那一波”,幾經起落已經不復當年的雄心。

  現在的張方在西南一個城市做一些無線電方面的創造發明,生活也算怡然自得。他身邊的朋友私下對記者説,他確實聰明得很,懂技術、管理水準也不錯,融資這塊也算有點辦法,但終究不是全才,缺乏一些助力,要是當初有這麼發達的網路,有越來越完善的給創業企業的配套服務,結果又或許不同。

  這裡隱去了這位老者的真名是對一位失敗先驅者的尊重,但更多是因為他的故事其實是許許多多創業者的代表。是不是覺得很熟悉?一個技術好手,有不錯的點子,於是走上了創業之路,但是公司成立以後才發現有一堆問題等著他解決,員工要發工資、公司要租辦公樓,還有一堆説不清道不明的政府關係、媒體關係等著他處理……

  “我焦頭爛額的時候真是找不到出路,沒人能教我有哪些事情要辦,也沒人告訴我事情該怎麼辦,一切變得越來越複雜。現在網際網路發展這麼成熟,獲得資訊和服務都變得十分便捷”,事過二十年,張方仍清楚地記得當時的經歷。正因為如此,科技服務業被提到了相當的高度,它對一個創業企業的成敗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讓創業創新的重要環節都在聚光燈下

  科技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産業附加值大、輻射帶動作用強等特點。當前,科技服務業與網際網路的融合成為備受關注的新趨勢。

  在2014年底頒發的文件《國務院關於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這樣描述未來科技服務行業的圖景——“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蓋科技創新全鏈條的科技服務體系,服務科技創新能力大幅增強,科技服務市場化水準和國際競爭力明顯提升,培育一批擁有知名品牌的科技服務機構和龍頭企業,涌現一批新型科技服務業態,形成一批科技服務産業集群,科技服務業産業規模達到8萬億元,成為促進科技經濟結合的關鍵環節和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重要引擎。”

  針對網際網路新趨勢,《意見》提出,積極探索基於網際網路的新型孵化方式,提升孵化器專業服務能力;支援科技諮詢機構、知識服務機構、生産力促進中心等積極應用大數據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等現代資訊技術,創新服務模式,開展網路化、整合化的科技諮詢和知識服務;利用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服務科技創新,完善投融資擔保機制,破解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這既代表了國家對網際網路與科技服務業融合的殷切期望,也代表了産業界對科技服務平臺網路化的急迫需求。

  “不管是政府還是企業,不管是投資人還是創業者,網際網路讓所有創業、創新的重要環節站到了別人最容易看到的地方”,投資人郭松柳如是説。郭松柳是清華大學電腦係的博士生,高性能數據處理與雲計算專家,同時他也是高校畢業生創業成功的典型代表,在創業成功之後他又涉足投資領域,成為一名天使投資人。他的經歷讓他總結起這個問題時有旁人未及的權威性。

  郭松柳説,科技型的創業公司是最難做成的,技術的儲備、研發已經對整個創業團隊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而處理好投融資、管理、各方關係等問題又對這個團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這種挑戰很大程度上需要創業者的思路和認知有徹底的轉變。“有了網際網路,交流和資訊的獲得變得便捷,創業者能在這個過程獲得更多。”他説。

  培育有利於創業的小生態

  網際網路與科技服務業的融合帶來最大的利好便是讓項目與資本的對接變得更加方便,企業獲得投融資的機會大大增加。天使匯是國內首家發佈天使投資人眾籌規則的網際網路平臺,截至2013年10月份,天使匯平臺上總共完成了70個項目,2.5億人民幣的融資。在天使匯平臺上註冊的創業項目達到8000個,通過審核掛牌的企業超過1000家,創業者會員超過22000位。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融資案例——滴滴打車、黃太吉傳統美食連鎖、 大姨嗎—月經週期助手、LavaRadio、萌寵360的融資故事都與這一平臺息息相關。

  必須看到的是,除去諸多便捷,網際網路並不是科技服務業前行的萬金油。網際網路能給科技服務業帶來改變、進步,但是究其根本還在服務二字。在網際網路與科技服務業融合的大環境下,將“服務”做得更加細緻、深入仍是關鍵。

  朱保舉是一名年輕的創業者,2012年初夏,他從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而後走上了創業之路。他創立的天平派旨在搭建全國餐飲食材一站式購銷服務平臺。公司落址北大科技園,去年10月獲某頂級風投數百萬元天使投資,今年3月將啟動A輪融資,是大學生創業項目的亮眼新星。前後經歷過兩個創業項目的他先後經歷過清華X-Lab與北大孵化器。他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對於創業者來説,資源對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一方面是投融資機構的對接,另一方面是講座和法務諮詢。同時,他告訴記者,入駐團隊互相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是一個特別好的方式,不同創業團隊之間互相交流學習以及培訓都能讓團隊有更加快速的成長,這些交流和學習可能是線下的、也可能是線上的。他説,科技服務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當然能帶來更多的便利,但從根本上來説,是不是網際網路+並不是最重要的,更深入細緻的服務才是創業者最需要的。

  另一位創業者周晨亦有同樣的看法,周晨是納特微視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這家致力於開發新一代智慧視頻分析、安防監控、智慧玩具、新媒體領域的技術和産品的公司在技術上一直居於行業領先地位,作為總裁的周晨曾經是一位媒體從業者,整合資源、完善團隊正是他的擅長之處。周晨告訴記者,對於現在的創業者來説,資源、資金往往並不是最缺乏的,團隊本身的成長和能力的不斷提高反而是關鍵。他認為科技服務最需要做的就是為創業者提供一個更加成熟的環境、一個專業的成熟的小生態支援,在這種環境裏創業團隊才能有希望做大做強,而不是消耗完資源就死掉了。

  “網際網路化是一個趨勢,對於解決投融資等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周晨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