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鋼結構成為“綠色建築”突圍中堅力量

  • 發佈時間:2015-03-12 07:34:30  來源:成都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為了完善綠色建築的評價標準和獎勵體系,促進綠色建築行業的良性發展,今年伊始,新版《綠色建築評價標準》正式施行,有關數據顯示:一旦被評為最高標準的綠色建築,開發商每平米最多可獲得80元人民幣補貼。

  有專家表示,就在這個潛力巨大的房地産市場中,市場需求正在從先前的“以量取勝”逐步向“以質取勝”悄然改變,變革正在醞釀成熟。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人們對住房需求呈現多樣化發展,更關注“環保、節能、空間變化”為主的新住宅體驗。由此,以綠色住宅為代表的“綠色地産”作為21世紀房地産重要組成部分,將成為未來房地産發展主流。

  此前,對於地産開發商來説,綠色建築尚未形成規模效應,成本相對較高,利潤空間有限,加之市場認知度低,容易挫傷其積極性;對於購房者而言,在相關稅收優惠不足以抵消購房成本的增加額時,鋼結構等綠色建築往往只能成為高檔住宅的嘗試,難以贏得絕大多數市場。有專家認為,綠色建築是一個廣泛的概念,綠色絕不能意味著高價和高成本。鋼結構等綠色建築要想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必須褪去造價的“貴族”外衣。

  不過,由國內首家鋼結構上市公司杭蕭鋼構最新研發的“鋼管束組合結構住宅體系”一旦大規模應用在鋼結構住宅的建設上,就像手機接入移動網際網路一樣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杭蕭鋼構董事長單銀木在面對媒體時稱,該技術體系以“鋼管束”的應用為核心,在鋼結構住宅本就可以增加5%~8%室內得房率的前提下,還能進一步提升住宅的居住空間,為樓層攤派更多的居住面積。另外,堅固的“鋼管束”墻體還能大幅度增強房屋的抗震性能,保證住戶的生命財産安全。

  用杭蕭鋼構的最新技術體系建造一個“10億房地産項目”舉例,項目開發週期只需要1.5年,而傳統模式需要3年;在相同年利息基礎上,新模式利息成本約為0.5億,而傳統模式需要1億;僅論融資成本,新模式項目就比傳統模式要低1倍,也就是盈利凈增5000萬元。而且,在同等建築規模中,鋼結構建築相比傳統建築,其單位面積的碳排放量將降低35%,建築自重減輕40%,建築垃圾將減少83%,材料損耗減少60%,主體結構材料回收可達90%以上。具有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環保、減排等特點,是當前建築綠色“突圍”的中堅力量。

  多建“綠房子”,少建“灰房子”,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以“智慧、綠色、低碳”為代表的鋼結構一方面將成為未來房地産開發的主流,另一方面也在悄然改變著人們對住宅的認識和消費觀念。成都晚報記者 杜祖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