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公共語言中的“任性”

  • 發佈時間:2015-03-11 09:29:31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徐賁

  有一篇《翻譯不知道如何翻譯“大家都很任性”》的報道説,全國政協發言人在回應反腐問題時表示:黨和政府以及人民群眾在反腐問題上的態度是一致的,用網路熱詞來説,“大家都很任性”。譯員當時與發言人溝通,詢問“大家都很任性”是什麼意思。這是一則“花絮”報道,但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何在公共語言中使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來作清晰的表述。

  在漢語的習慣用法裏,“任性”是一個貶義詞。説一個人任性,是指他由著性子,沒有約束且不負責任。説黨和政府以及人民群眾在反腐問題上“任性”,或許會讓一部分不懂網路熱詞的人誤以為,反腐可以隨意胡來,無司法章程,想怎麼搞就怎麼搞。這就難怪翻譯不知道該怎麼翻譯了。翻譯必須是認真的,要吃透説話者的意思才行——“反腐”這麼一件好事,怎麼能用“任性”這個貶義詞來説明它的成就呢?

  事實上,但凡經常要面對公眾的發言者,都有必要了解公共語言的一個基本要求——包容性。在美國,公共説理教學課上都會向學生介紹使用“包容性語言”的重要性。既然是在公共場合發表看法,就應該清楚明瞭地讓大家都能聽懂。“不包容”的實際效果就是“排斥”。例如,如果在場的人都是中國人,有的懂英語,有的不懂,那就應該説漢語。

  網路上的“任性”,如果它的意思與大多數人在規範語言中所説的意思不合或産生矛盾,那麼它就是一個俚語。更重要的是,俚語是一種非規範的語言。另一種具有排外性的小群體語言是“行話”,如醫生、律師、專業人士之間使用的特殊語言。醫生們討論一個病人的病情或治療可以用行話。但是,如果要對病人作出解釋,就需要用病人聽得懂的語言。

  俚語往往很難翻譯,因為俚語不僅表達了一個意思,而且帶著某種難以傳達的態度、情緒、姿態、好惡。幾年前,當“不折騰”這個俚語被用做一個新政治詞彙的時候,也碰到了怎麼翻譯的問題。有人試圖將這個俚語翻譯成英語,但無法翻譯得很貼切。與仍然是貶義的“折騰”相比,貶義變成了褒義的“任性”更是一個翻譯的難題。

  政治人物在公共發言時使用俚語往往不是為了清楚地表達一個意思,而是表示一種姿態,如親民、幽默、隨和,以此拉近與聽眾的距離,獲得他們的好感等。但是,在公共語言中運用俚語也具有某種局限性。它會讓本該説清的問題停留在模糊不清的狀態中,讓人感覺好像是某個意思。為了避免將嚴肅的公共問題娛樂化,避免將公共論述變成一種娛樂化的政治,有必要重視公共語言中的俚語問題。

  (據鳳凰文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