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巴菲特”趙丙賢:股市是個“神經病”

  • 發佈時間:2015-03-11 02:31:19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繼1997年推出《資本運營論》後,時隔18年,素有“中國巴菲特”之稱的趙丙賢攜帶其新書《有效動作論》重新回到公眾的視野內。3月4日,趙丙賢接受新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作為擁有25年投資、並購、重組上市公司經驗,以及“價值投資”的長期踐行者,趙丙賢直言股市是個“神經病”,短期的股票價值波動並不值得投資者去關注,應以“長期持有”的心態買入自己熟悉的股票,而非跟隨市場的短期波動做一個投機者,給證券公司交“手續費”。

  買1%或100%股份用同一標準

  新京報:從1997年你推出《資本運營論》後,已經過去了18年,為什麼現在推出《有效動作論》這本書?

  趙丙賢:我做投資的時候,尤其是受巴菲特長期戰略投資理念的影響比較深,我就在想,咱們中國企業要怎麼樣建立一個可持續的、基業常青的企業,這也是我的一個理想。我覺得我應該建立一個有理念的企業,所以從2009年9月,我每月寫一篇文章,針對我們企業一個月的經營管理情況,寫一些感悟,把它抽象出來變成管理的一些規律、想法和方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現在這本書。

  新京報:你做股票投資二十多年,被稱為“中國的巴菲特”,但一直以來你都很少在公開場合談論股票市場,為什麼?

  趙丙賢:因為我不想鼓動人們去買了賣,賣了買。

  新京報:你覺得正常的股票買賣應該怎樣?

  趙丙賢:在中國,買一隻股票應持有三年以上,這是最起碼的,如果你不打算持有三年你就不用買了。而且要想發大財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你只要買兩三隻股票,持有十年、二十年就夠了。

  新京報:你是怎樣挑選股票的?

  趙丙賢:有兩大秘訣。第一,買一個公司1%的股份,和買一個公司100%的股份是用一個標準。

  就是要判斷企業的內在價值,或者未來三年、五年、十年折算到現在的現值,大致算一下,這個沒有準確數據。而不論買1%和還是買100%,都是這個心態,買的時候一定想著至少持有三年或者五年。以這種心態去看這個企業的價值,並去估值,這叫投資估值能力。

  第二,其實很簡單,正確認識到市場是個“神經病”。

  新京報:這個“神經病”概念如何理解?

  趙丙賢:市場的波動是一個“神經病”,一會兒歇斯底里地漲、一會兒歇斯底里地跌。它就像一個“神經病”,今天高興明天不高興,你別把它當成一個正常人,漲和跌都去分析是什麼原因。其實誰也不知道什麼原因,有很多原因漲有很多原因跌,我告訴你永遠每天漲有一百個原因,跌有一百個原因。但是到底這一百個原因、兩百個原因哪個是今天起作用,哪個明天不起作用,誰也不知道。所以應正確認知市場是一個情緒化的市場。

  天天看股價波動沒意義

  新京報:怎麼理解市場的長短期?

  趙丙賢:短期市場是一個“投票機”,買的錢多賣的錢少它就漲,反之就跌。長期來説,市場是一個“稱重機”,稱的是企業的內在價值,這就要看你的估值能力,比方説一個企業每股是二十塊錢,稱出來就行了。

  但短期市場是個“神經病”,“投票機”就會犯錯誤,一會兒把這個企業估值成十塊錢,一會兒又估值到一百塊錢。當估值到十塊錢時你趕緊買,因為企業原本應該是二十塊錢的重量,估值越低越買。

  就像買麵包,昨天買麵包二十塊錢,今天變成一塊錢了,買還是不買?大家肯定是搶著買。但當你買股票時,昨天二十塊錢今天變成一塊錢,你肯定不買了,為什麼?你以為這個公司有問題了。但是,其實這個公司根本沒問題,一天有什麼問題?昨天還二十塊錢,今天就賣一塊錢,不可能一下子有這麼大變化,公司變化是緩慢的。

  依靠市場“神經病”特性,可以短期投機炒作,但長期而言,不是靠“神經病”特性賺錢。 所以,買了股票想著持有三年、五年、十年,稱它重量就行,得忽略市場這個“神經病”。

  天天看股價的波動沒意義。任何一個普通人其實都能認識到這一點,但是做到這一點的人很少,屬於知易行難,巴菲特就屬於真正做到了。

  買自己熟悉的企業股票

  新京報:普通投資者應該如何挑選一隻股票來長期持有?

  趙丙賢:買兩三家熟悉的企業的股票,看這個企業基本健康,就給它稱下重,但別今天稱了明天又稱,發現沒“長肉”,換一個再來。

  新京報:如果宏觀經濟發生大的波動對其産生大的影響呢?

  趙丙賢:我是忽略對宏觀經濟的分析,忽略對行業的分析,我們更看重具體的企業。

  其實我買股票的原則是“三個圈”,“三個圈”環環相扣:第一,企業在我能力圈內,是我特別熟悉、能看得懂的;第二,在能力圈裏面再畫一個圈,即企業的“護城河”。而只有在自己能力圈內的企業,才能判斷出這個企業有沒有“護城河”。第三,在護城河內要看有沒有安全空間,比如我估值一個企業的股價是20元,購入的價格大致在20元左右,是安全的,當購入價格變成15元,那麼我有5元的安全空間。

  新京報:如何理解什麼是企業的“護城河”?

  趙丙賢:舉例來説,這個企業有專利保護,或者有獨家品種,專利保護二十年、三十年,別人不能賣同樣配方的藥,那就是“護城河”。當然,管理上、規模上也有“護城河”,但是“護城河”的寬度不一樣。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朱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