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濟“新勢力”有望成增長新引擎

  • 發佈時間:2015-03-11 00:29:44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制定“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推動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引導網際網路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多位兩會代表委員和相關專家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中國製造2025”這三項具體措施體現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全新思路,將鍛造中國經濟增長“新勢力”,有望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思 路 網際網路擔當催化劑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網際網路+”概念,引發各方關注。所謂“網際網路+”是指網際網路與其他傳統行業相融合,産生出的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外界普遍認為,“網際網路+”意味著以資訊化為手段促進經濟發展的思路已經基本確立,未來將會以網際網路為經濟催化劑,對“中國製造”進行全面升級。

  “‘網際網路+’意味著將網際網路的創新效果融合於各個領域,對於經濟轉型升級、保障民生以及政府職能轉變都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資訊産業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在拓寬網際網路應用的同時,其影響力正從最初的消費端滲透到産業和公共服務領域,未來將進一步推動産業升級。

  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資訊消費規模達到2.8萬億元,同比增長18%;預計2015年底達到3.2萬億元,同比增長15%左右。2014年,作為移動網際網路代表産品的微信拉動了952億元的資訊消費,相當於2014年中國資訊消費總規模的3.4%,帶動社會就業1007萬人。預計到2015年底,微信帶動的資訊消費將增長至1428億元。

  與此同時,“網際網路+”正全面應用到各個行業,形成了諸如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交通、網際網路醫療、網際網路教育等新業態,並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産業滲透。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工業網際網路正在從消費品工業向裝備製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業領域滲透,全面推動傳統工業生産方式的轉變。農業網際網路也在從電子商務等網路銷售環節向生産領域滲透,為農業帶來新的機遇,提供廣闊發展空間。他呼籲,應當從頂層設計層面制定國家的“網際網路+”發展戰略,推動“網際網路+”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儘快出臺,促進網際網路與各産業融合創新,在技術、標準、政策等多個方面實現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的充分對接,並加強網際網路相關基礎設施的建立。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浙江公司總經理鄭傑認為,“網際網路+”是變革傳統製造業的重要力量。他舉例稱,目前國內的部分工業生産設備已經與網際網路聯通,借助強大的數據網路,這些大型機械能夠進行更為複雜和精密的生産,極大地提高了生産效率和水準。他建議以網際網路為突破口,將“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智造”。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曉靈在強調“網際網路+”的重要性時表示,網際網路、物聯網已經在推動生産方式、商業模式和管理方式的改變,這將引領中國經濟實現彎道超車,趕超世界。如果我們不能抓住這一趨勢,對中國經濟而言將是重大損失。

  目 標 促進製造業升級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製造業是我們的優勢産業。要實施“中國製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慧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

  有政協委員認為,這肯定了“中國製造”在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並提出了下一階段製造業發展的目標。一旦這一目標順利實現,不但會使中國製造業再度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還將實現中國經濟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型。

  目前,我國製造業正處在從産業鏈低端向高端“爬坡”的轉型升級階段。全國政協委員、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表示,中國製造業一度出現“脫實向虛”的危險傾向,出現資本游離、人才流失、要素轉移、效益低下等問題。未來十年是“中國製造”轉型升級的關鍵十年,也是中國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的決定性十年。而這正是制定“中國製造2025”,並調動各種有利因素促進製造業升級的目的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一輪的全球産業鏈重組過程中,中國製造業還面臨著來自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競爭壓力。目前,以網際網路等新技術重振製造業已經成為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共識,並紛紛推出重振製造業的國家戰略和計劃,如美國的“再工業化”“製造業復興”“先進製造業夥伴計劃”、德國的“工業4.0”、日本的“再興戰略”和法國的“新工業法國”等。

  對此,多位接受採訪的政協委員表示,應該以創新驅動為抓手,借助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技術,促進製造業升級,並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全國工商聯在《關於借鑒德國“工業4.0”,推進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的提案》中表示,德國提出的“工業4.0”是國家層面對未來製造業走向與相關問題的戰略佈局和對策,與我國提出的“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兩化深度融合戰略”有很多相似之處,其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值得我們認真借鑒。全國工商聯認為,可以通過“超前部署建設國家資訊物理系統網路平臺”“啟動國家智慧製造重大專項工程”等措施,加速“兩化深度融合戰略”。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説,儘管中國是製造大國,但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缺乏全球知名品牌、産學研脫節等矛盾仍十分突出。因此,需要全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把握“工業革命3.0”與“工業革命4.0”時代的歷史機遇,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以此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

  基 礎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有利市場環境

  專家認為,如果説“網際網路+”是“中國製造”升級的具體工具,那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則將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更為有利的市場基礎環境。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著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準“雙目標”,堅持穩政策穩預期和促改革調結構“雙結合”,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産品、公共服務“雙引擎”,推動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本屆政府一直著力於通過簡政放權激發民眾的創業創新熱情,並取得積極成效。數據顯示,2014年3月1日至今的一年間,中國平均每天誕生1萬多家企業。專家認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會給“網際網路+”和“中國製造2025”提供必要的市場基礎環境,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意義重大。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辜勝阻表示,不斷産生的創業活動和新企業將給經濟增長帶來持續活力,結合目前出現的城鎮化、消費升級、資訊化等趨勢,創業創新活動將促使我國産業結構水準從低端、中端逐步走向中高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陳劍認為,進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不能再靠複製模倣,而是要靠轉型升級、靠創新驅動。否則,經濟結構難以調整,市場活力難以顯現。

  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所長宋立表示,以前我國經濟增長主要靠出口拉動和投資驅動,靠勞動密集型産業推動經濟發展,這樣的發展模式即將告一段落,下一階段將靠科技創新來驅動經濟發展。創新不是靠幾家大企業就能完成的,從發揮市場作用來講,要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既然要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新引擎,就有必要為其創造更好的市場環境。全國人大代表、小米董事長雷軍建議,繼續修訂公司法,改善創業環境。他指出,目前創業投資領域出現的一些新的實踐模式和公司法存在抵觸,應該大力破除對個體和企業創新創業的種種束縛,加快對人力資本制度和企業清算分配製度、庫存股和股權回購等條款的完善,和世界先進國家接軌,促進創業投資,進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