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鼎暉攜1.4億注資中鼎牧業 中國奶業啟動"存量整合"進行時

  • 發佈時間:2015-03-10 13:3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記者 段丹峰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0日訊 (記者 段丹峰)10日上午,專注中國最大的投資基金鼎暉投資宣佈,將向中鼎牧業先期注資1.4億元,以助力中鼎將其獨特新穎的全程託管模式做得更快更好,針對現存的大量中小牧場和養殖小區開展優化整合,以更加強勁的勢頭推向全國。至此,中鼎牧業先期推廣階段已獲得4億元資金注入。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與很多養殖企業不同,中鼎牧業從成立之初,就把更多目光聚焦在現有中小牧場,不是通過新建牧場進行“增量提升”,而是順應國情進行“存量整合”,對現有的佔比70%的千頭以下中小牧場和養殖小區實行包含原料採購、養牛管理和原奶銷售在內的全程託管,輸出技術、管理和資源優勢,實行統一管理,實現轉型升級。獲得的盈利按照合同規定,由作為産業所有者的養殖戶和作為産業經營者的中鼎團隊共同分享。

  數據顯示,在中鼎託管6個月以上的22個牧場中,每頭奶牛月單産平均提升6.53公斤,原奶主要指標達到歐盟標準,每個牧場平均年利潤增加130萬,全部實現“3個月扭虧,6個月盈利”。 通過中鼎模式的全程託管,原奶品質、奶牛産量和經營效益明顯提升。

  “我們不是通過擁有産業,而是通過管理和經營産業來實現轉型升級和企業盈利。”孫國強説。與新建牧場相比,中鼎模式只需花費十分之一的啟動資金,還減少了土地流轉、基建投資、新奶牛養成的時間成本,易於快速複製。成立一年多來,中鼎已經以華北地區為核心整合牧場30多個,實現奶牛存欄25000頭,日産原奶260噸,成為輻射華北地區、規模較大的牧業公司。在3月10日的“鼎鼎合作”簽約儀式上,泰和牧業等三家中小牧場與中鼎簽署了合作協議。

  鼎暉投資總裁焦震、董事總經理王振宇表示,“中鼎牧業和以往我們在奶業的投資方向不太一樣,”王振宇説,中鼎不是新建牛場,而是關注現有牛場的管理提升,這是奶業市場發展的客觀需求,也是奶業轉型升級的一個趨勢。奶業的産業鏈作為一個價值鏈和利益鏈,各環節的分配要合理,通過中鼎的優化整合,最終形成一個各方得益的共贏局面,這也是鼎暉選擇中鼎的重要原因。據了解,曾經成功投資蒙牛乳業、現代牧業的鼎暉投資,在奶業産業鏈上游的全面佈局也令人關注。

  “中國奶業正處於整合優化的關鍵期,面臨轉型升級的‘新常態’。”中國奶業協會副秘書長劉琳指出,“品質”與“價格”的不匹配限制了國內奶業的競爭力,導致洋牛奶蜂擁進入中國。中國奶業要應對洋牛奶的挑戰,需要全面深入改革,必須在保量的基礎上提質降價,最佳選擇就是“存量整合”。

  在國家奶牛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勝利看來,中鼎模式的價值在於規模化、規範化和公司化。通過中鼎的託管,每一個牧場每一頭奶牛一旦接駁,就進入了統一的資訊平臺。中鼎通過公司化的運作,最終實現的是適度規模和散點飼養的統一管理。

  “國內原奶價格劣勢是階段性的,它是中國養殖業現代化轉型必然經歷的。”乳業專家宋亮指出,中小規模是未來畜牧養殖業向現代化轉型的主體。應對洋奶挑戰一個可行的思路就是國內外奶源分工,即國外奶源常溫化,國內優質奶源低溫化、巴氏化。中鼎關注的是幾百頭的中小牧場,可以重點針對城市周邊、緊鄰消費市場和加工工廠的牧場進行整合優化和轉型升級,提升原奶品質,實現“産地銷、銷地産”,為優質乳業的發展打下良好的佈局。

  包括鼎暉這筆1.4億的投資在內,中鼎牧業這一階段共計獲得4億資金。孫國強表示,鼎暉長期關注奶業,對奶業比較熟悉,相關經驗和資源配套都比較豐富,這是選擇鼎暉的重要原因。而這次入資不僅僅是資金的合作,也是中鼎與鼎暉兩方資源的聯合與結盟。中鼎還處於創業階段,此次所獲資金額是企業根據當前發展需求而定,未來的融資會根據項目進展情況適時啟動。

  孫國強透露,通過現有這筆資金,中鼎可以實現5萬頭奶牛的優化整合,初具規模並進一步完善中鼎平臺,以便於更好在全國範圍內複製和推廣中鼎模式。

  “中國約有600萬頭泌乳牛處在中小牧場,整合優化的需求和空間非常大。”孫國強説,“我們還是希望有更多的奶業同仁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到存量整合的行列中來,讓每一滴牛奶更放心,共同實現中國奶業轉型升級的強國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