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財政部新聞發言人解讀預算報告

  • 發佈時間:2015-03-10 10:52:44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預演算法實施後,我國預算制度發生哪些深刻變化?預算公開如何更加細化?財稅體制改革如何推進?收入增速放緩會不會影響民生方面的支出?PPP模式下,老百姓從中能得到什麼實惠……2015年財政預算報告亮相後,各種財政話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3月7日上午,財政部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歐文漢做客中國政府網,介紹了財政預算報告的有關情況,並回應了社會關心的諸多話題。

  新預演算法帶來深刻影響

  歐文漢介紹説,今年的預算報告由三部分內容構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紹2014年中央和地方的預算執行情況;第二部分詳細説明2015年中央和地方的預算安排情況;第三部分主要是認真貫徹新預演算法,做好2015年財政改革發展工作情況。

  同時,今年的預算報告作了一些改進,如全面貫徹落實了新預演算法的各項規定;突出了改革創新,報告了2015年財稅改革的重要舉措;全面報告上一年度人大決議提出的一些要求;增加了分析的內容和分量;積極回應社會各界關切的問題。在報告的寫法上也盡可能努力做到通俗易懂。

  有網友問到,新預演算法的實施雖然僅兩個多月,但對我國預算制度的影響是很深的,在這種背景之下,我國的預算制度發生了哪些重要變化?這些變化對財政部門落實依法行政有哪些積極影響?

  對此,歐文漢表示,新預演算法給我國的預算制度帶來的變化是深刻的、全面的,尤其是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完善政府預算體系。建立政府預算體系統籌協調機制,加大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與一般公共預算的統籌力度。二是編制中期財政規劃。在現行政策下科學預測未來三年財政收支,分析現行財政收支政策存在問題,制定財政收支政策改革方案,並進行綜合平衡,形成中期財政規劃,增強財政政策的前瞻性,促進財政可持續發展。三是全面推進預算公開。將公開透明貫穿預算改革和管理全過程,進一步規範政府行為,轉變政府職能,推動相關改革,實現有效監督。四是改革和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優化轉移支付結構,完善一般性轉移支付制度,嚴格控制專項轉移支付,逐步取消競爭性領域專項轉移支付。五是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解決“怎麼借”“怎麼管”“怎麼還”的問題。六是清理規範稅收等優惠政策。統一稅收政策制定許可權,規範非稅等收入管理,嚴格財政支出管理,全面清理已有的各類稅收等優惠政策,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預演算法的修訂和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是一脈相承的,體現了財稅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在預算管理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等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翻開了預演算法治化的新篇章,是財政部門落實依法行政、依法理財的基礎。財政部將進一步認真貫徹實施新預演算法,加強新預演算法的學習宣傳,加強立法配套,把各方面工作做好,努力做到理解到位、落實到位。

  預算公開內容更加豐富

  預算公開不夠細,國家的錢從哪來、到哪去,公眾看得不夠明白,難免也不放心,對於下一步如何推進預算公開,讓預算公開更細,讓公眾明白國家的錢從哪來、到哪去的提問,歐文漢表示,預算公開是現代財政制度的基本特徵。近幾年來,財政部在推進預算公開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應該説,在預算公開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2014年,中央財政預決算和部門預決算公開到了“項”級科目,專項轉移支付預算公開到了具體項目。各省區市全部公開了本地區一般公共預算和本級部門預算。新預演算法實施後,全面推進預算公開的內容更加豐富,具體來説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擴大預算公開範圍。及時公開經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批准的預算、預算調整、預算執行情況、決算的報告及報表。除涉密資訊外,中央和地方所有使用財政資金的部門或單位均應公開本部門預決算。

  二是完備預算公開資訊。除公開財政預決算外,還應公開本級財政轉移支付安排、執行情況,舉借債務的情況,以及各類財稅制度;各部門除公開本部門預決算外,還應公開本部門“三公”經費情況、政府採購資訊,並逐步公開預算績效資訊和國有資産佔用情況。

  三是細化預算公開內容。各級政府本級預決算及部門預決算,應在公開到功能分類項級科目的基礎上,公開到經濟分類款級科目;對下專項轉移支付預決算公開到具體項目,在此基礎上公開分地區的稅收返還、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情況。

  四是均衡預算公開進展。預算公開進展較慢的地區要採取有力措施加快推進;縣、鄉級等基層政府及其部門要充分發揮面向基層、貼近群眾的優勢,進一步細化公開內容。

  五是規範預算公開程式。各部門應當自預決算資訊形成或變更之日起20日內,主要通過門戶網站的形式,主動公開預決算資訊。設立預算公開專欄,匯總集中公開政府預決算、部門預決算等各類預決算資訊,方便社會公眾查詢監督。沒有門戶網站的,也可通過政府公報、新聞發佈會、報刊、廣播、電視等方式公開。

  六是回應預算公開關切。在及時準確公開預決算資訊的基礎上,對其中涉及財稅政策、規章制度的一些專業名詞作出詳細的解釋説明;對公開過程中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和情況,及時解疑釋惑。

  七是完善預算公開考核。建立健全定期考評機制,加大預算公開考核力度,對未按規定對有關預決算事項進行公開和説明的,追究有關人員的行政責任。

  下一步,財政部門將按照新預演算法、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有關要求,加大工作力度,採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措施,全面推進預算公開工作。

  積極推進財稅體制改革

  在回答按照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時間表今年將會推進哪些改革以及2016年能不能全面實現這個目標的問題時,歐文漢表示,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也是中國最大的紅利。去年的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吹響了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號角。

  財政部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著力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一是要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進預決算公開,完善政府預算體系,推進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優化轉移支付結構,積極盤活全國財政存量資金,進一步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推進建立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二是要完善稅收制度,包括非稅管理制度完善,擴大營改增實施範圍,調整消費稅徵收範圍、環節和稅率,配合人大開展房地産稅立法相關工作,組織實施煤炭資源稅費改革等。三是要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財政制度,研究調整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提出合理劃分事權和支出責任的指導意見。

  從改革成效來看,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開,稅制改革有序推進,財政體制改革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總體來説,開局很好。

  針對財政部在清理規範專項轉移支付方面有些什麼舉措的提問,歐文漢表示,關於轉移支付制度,應該辯證地看。轉移支付制度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轉移支付制度的實施和轉移支付規模的不斷加大,促進了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保障了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目標的貫徹落實,支援了社會事業發展。當然,這項制度當前仍有一些問題和管理漏洞,比如新增項目和資金規模控制不夠嚴格,介入競爭性領域過多,要求地方配套資金過多等。

  針對這些問題,財政部積極優化轉移支付結構,清理、整合、規範專項轉移支付,嚴格控制新增項目和資金規模,2014年專項轉移支付項目數量已經壓減三分之一。2015年,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在嚴格控制新設專項轉移支付項目方面,對提出申請但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規定的新增項目,一律不予安排。同時,嚴格控制現有專項轉移支付資金規模。除政策已定事項外,現有專項轉移支付原則上實行零增長。在清理整理專項轉移支付項目方面,對市場機制能夠有效調節或小、散、重復的項目予以取消,對目標接近、資金投入方向類同的項目予以整合,對保留的項目研究調整資金使用方向,規範資金分配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在預算公開方面,主動向社會公開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的具體項目、管理辦法,逐步向社會公開分配結果,接受社會監督。同時,努力建立科學的轉移支付項目的績效評價機制。

  今年積極財政政策“適當加大力度”

  針對網友提出的今年“適當加大力度”的積極財政政策在內容上與以往相比有哪些不同以及“加大力度”具體體現在哪的提問,歐文漢表示,今年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並適當加大力度。具體來説有幾個方面:

  第一,適當擴大財政赤字規模和動用以前年度結轉資金,加大直接支出力度。赤字率由去年的2.1%提到今年的2.3%。此外,中央財政動用以前年度結轉資金1124億元。

  第二,實行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援。結合稅制改革,在清理規範稅收等優惠政策的同時,力爭全面完成營改增任務,進一步消除重復徵稅。同時,落實好普遍性降費措施,減免涉及小微企業的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繼續清理亂收費,以實實在在的舉措減輕小微企業的負擔。

  第三,加大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力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清理結轉結余資金,將盤活的財政資金重點投向民生改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等領域。清理財政專戶,設定預算週轉金和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的上限,編制三年滾動財政規劃,防止産生新的資金沉澱。

  第四,保持一定的政府投資規模,更好地發揮好投資引導作用。2015年安排中央基建投資4776億元,比上年增加200億元。這些資金將主要用於國家重大工程,跨地區、跨流域的投資項目以及外部性強的重點項目,競爭性領域投入和對地方的小、散項目投資補助進一步減少。

  收入增速放緩會不會影響民生支出

  有人提出問題:這幾年財政收入增幅不斷下降,今年及今後財政收入形勢怎樣?收入增速放緩會不會影響民生方面的支出?

  歐文漢表示,不可否認,近幾年來財政收入增幅確實有所下降。財政部對此高度重視,積極應對。可以説,收入增速放緩不會影響民生方面的支出。今年的中央財政預算編制和工作安排,充分考慮了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深化,全面推進改革等各方面因素,在推進各項民生保障工作方面進行了統籌安排,支出重點明確向民生保障等領域傾斜。從預算報告中也可以看到,2015年中央本級支出中,農林水支出增長18.6%,教育支出增長8.8%,科學技術支出增長12.3%,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增長22.1%。在支出剛性壓力加大背景下,這樣的增長幅度是比較大的。

  有網友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提出孩子上學尤其是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上學問題,歐文漢回應説,近年來,為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8年,國務院印發《關於做好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工作的通知》,對符合當地政府規定接收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按照就近入學原則統籌安排在公辦學校就讀,免除學雜費,不收借讀費。中央財政積極跟進,採取了一些獎勵措施。對工作做得比較好的省份在財政上給予獎勵,以補充接收農民工隨遷子女的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公用經費和改善辦學條件。

  同時,財政部還積極研究、充分考慮部分教育經費跨省域可攜帶性問題,將流出地公用經費中央補助資金轉移支付到流入地。據統計,2008—2014年,中央財政共安排城市義務教育獎補資金約566.5億元,其中,用於免學費補助資金225.8億元,對進城務工農民工隨遷子女財政獎勵資金達到340.7億元。

  下一步,中央財政將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支援地方切實保障進城務工農民工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努力保障農民工的孩子有學上、上好學。

  支援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針對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中央財政在支援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有何舉措的提問,歐文漢表示,國無農不穩,農村的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全國人民都關注的問題。中央財政一直對農村的公益事業和公共服務給予很大的關注,對這方面支出的力度一直在持續加大,應該説改善農村民生、保障農村和諧發展穩定方面成效還是明顯的。

  下一步,中央財政將在五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對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較多地區,加大均衡性轉移支付支援力度,逐步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保障農業轉移人口享受應有的基本公共服務,並積極督促地方建立省以下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掛鉤機制。二是把農村義務教育作為教育支出的重點予以保障,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三是積極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以及城鄉醫療救助基金管理制度的整合,妥善解決農民工基本醫療保險問題,提高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的補助標準。四是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健全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並不斷完善低保政策、健全資金管理機制,積極穩妥推進城鄉低保制度統籌。五是支援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將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納入住房保障範圍,加大對農村公益事業建設和農村環境保護支援力度,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和建制鎮示範試點工作,努力解決基本公共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

  創新財政投資模式

  有人提出,去年年底,財政部公開了30個PPP示範項目,總投資規模約1800億元,花這麼多的錢,到底效果怎麼樣?老百姓從中能得到什麼實惠?歐文漢表示,PPP又稱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礎設施的一種項目融資模式。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2014年以來,財政部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大力推廣PPP模式,年底還確定並公佈了涉及供水、供暖、垃圾處理等多個領域的共30個示範項目。從地方實施情況看,PPP工作進展比較順利。江蘇、福建、安徽、湖南、四川等地已陸續公佈了PPP示範項目,總投資超過6000億元。一些省份還安排專項資金,為地方PPP項目融資提供支援。

  推廣運用PPP模式,是對十八屆三中全會“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精神的落實,而且有助於化解存量債務,轉變政府職能,提升公共服務水準,推進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四川、江蘇、浙江等地的實踐,已在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初見成效。專家也指出,推廣運用PPP模式能夠更快更好地滿足群眾對公共服務的需求,使群眾的幸福感指數上升。具體來説,如供水供暖、垃圾污水處理等PPP項目的實施,既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還可能會降低我們在這方面的支出。可以説,推廣運用PPP,無論對政府還是對群眾都是一件好事。

  積極扶持小微企業發展

  針對全球經濟不景氣情況下中央財政對小微企業的扶持措施的提問,歐文漢表示,小微企業是發展的主力軍,是就業的主渠道,是創新的重要源泉。本屆政府對小微企業的發展非常重視。今年上班的第一天上午,國務院就給小微企業送上了一個“減稅降費的大禮包”,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稅費的政策措施。

  財政部門紮實貫徹中央精神,多年來積極扶持小微企業發展,取得了一些成效。據統計,2014年僅僅是降稅減費,對小微企業的支援就達到1000多億元。2015年,中央財政將繼續積極作為,多方面採取措施助推小微企業發展。

  一是實施支援小微企業發展的所有稅收優惠政策。從2015年1月1日開始到2017年12月31日為止,對於年應納所得額在20萬以下,包括20萬的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這就相當於對小型微利企業實行10%的企業所得稅。應該説,優惠的力度是非常大的。再加上之前推出的提高增值稅、營業稅起徵點等優惠政策,小微企業減負將更加明顯。

  二是進一步降費。繼續實施之前推出的一系列降費措施,如對小微企業予以免征房屋所有權登記費等42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對月銷售額不超過3萬元的小微企業,予以免征教育費附加等4項政府性基金。同時,從2015年開始,將失業保險金繳費率從3%統一降到2%,等等。

  三是予以財政資金扶持。2015年,儘管中央財政支出剛性增長壓力加大,中央財政仍安排了116億元用於支援中小企業發展。

  四是加強管理。指導地方財政部門進一步做好産業結構調整、企業兼併重組、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工作。同時,及時跟蹤小微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研究新的措施,做到與時俱進。

  加快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改革

  有人提出:預算報告中提出要加快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改革,當前這項工作進展到哪步了?推廣政府購買服務後,政府是不是就當甩手“掌櫃”了?歐文漢表示,政府購買服務説的是政府掏錢向社會機構購買公共服務。政府購買服務並不是一個新生事物。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上海就開始探索採用這種模式。近年來,各界關於政府行政成本和效益居高不下的思考越來越深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推廣政府購買服務,凡屬事務性管理服務,原則上都要引入競爭機制。”按照這一精神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2014年以來,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改革。總體上看,全國已形成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改革的良好氛圍和機制,改革試點工作效果較好。

  推廣政府購買服務,主要是為了打破公共部門在公共服務提供中的壟斷地位,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引入競爭機制,促進公共服務品質和效率的提高。可以看出,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責是沒有變的,只是變化了提供方式。在新的方式下,政府的職責並沒有削減,仍然是提供公共産品的主體,公共服務是否提供到位、品質如何、成本高低、老百姓是否滿意等,所有的管理責任仍然集于政府一身。所不同的是,政府的角色發生了轉變,政府從公共服務的直接生産者轉變為安排者,變“划槳”為“掌舵”。

  為了確保政府全面正確履行職能、避免出現“卸包袱”現象,從改革起步階段,中央就明確要求,既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推動政府簡政放權,防止“大包大攬”;也要確保政府全面正確履行職能,防止將應當由政府直接提供、不適合社會力量承擔的公共服務項目推向市場。(宗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