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浙江:新常態下的新思考

  • 發佈時間:2015-03-09 21:29:49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浙江省商務廳産業損害調查局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截至2014年10月底,浙江省有53家企業發起或參與發起了60起貿易救濟案件。涉及行業有紡織、化工、造紙、機械、電子資訊等。貿易救濟措施實施有效遏制了低價進口産品的傾銷行為,修正了被扭曲的供求關係,促使國內市場同類産品價格回歸到正常水準。發起調查的企業抓住時機,在恢復受損産業的同時,通過技術改造、加大研發、拓展市場等措施,推動産業結構調整優化。

  貿易救濟調查(通常指進口救濟)是WTO框架下保護國內産業的一種法律武器,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採用。就我國而言,它是因其他國家向我國傾銷其出口産品引起的對我相關産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或威脅),只要産業或企業提起反傾銷調查等申請,國家可以依法進行立案、調查與裁決工作,通過實施徵收反傾銷稅率等措施,使國內産業得以至少5年甚至10年或更長時間的有效保護,從而發展壯大,提高國際競爭力。

  在當前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如何認識貿易救濟調查的作用,如何通過貿易救濟措施的實施來保護國內重點和新興産業的安全和健康發展,本文對此作了思考和分析。

  探索貿易救濟新方式

  為了適應國際競爭新形勢,保護浙江産業和企業的合法利益和反擊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浙江省商務廳積極開展貿易救濟活動,按照“建機制、打基礎、強隊伍、促發展”的要求,多方聯動,積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建機制——充分發揮基層商務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的作用,上下聯動,形成合力,逐步在全省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一體兩翼”的工作機制和“四位一體”的産業預警監測體系,保證了貿易救濟工作有序開展。

  搭平臺——建立了産業損害預警監測系統,監測産品356個,涵蓋化工、輕工、紡織、機械、電子資訊、通訊器材等12個重點行業,入庫龍頭企業達900多家。

  抓資訊——建立了“一網兩刊”資訊服務平臺,省商務廳主辦的“中國産業安全指南網浙江站”、産業安全資訊參考、産業損害預警報告,為基層、企業和行業協會提供了較為全面的貿易救濟調查資訊。

  重救濟——按WTO口徑,截至2014年10月底,浙江省有53家企業發起或參與發起了60起貿易救濟案件。目前仍在實施的貿易救濟案件17起,涉及的行業有紡織、化工、造紙、機械、電子資訊等。貿易救濟措施實施有效遏制了低價進口産品的傾銷行為,修正了被扭曲的供求關係,促使國內市場同類産品價格回歸到正常水準。發起調查的企業抓住時機,在恢復受損産業的同時,通過技術改造、加大研發、拓展市場等措施,推動産業結構調整優化。

  貿易救濟為企業提供機遇

  入世十多年來,浙江在國際貿易摩擦應對(通常指出口救濟)上,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工作機制的建立、政策法規條例的發佈、預警點的佈局到人才的培養,可謂政府重視、企業得益,各屆人士關注。在國際貿易摩擦應對上,浙江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成為商務部推廣的經驗和各地學習的榜樣。

  如果説入世前10年,浙江在國際貿易摩擦應對上的成功是順勢而為,那麼在入世的第二個10年,正是浙江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和高科技、戰略性新興産業崛起的關鍵時期,浙江省更要應勢而上,更加主動地拿起WTO法律武器,實施貿易救濟措施,維護浙江省的産業安全。

  有能力——浙江不僅是貿易摩擦的重災區,更是國際貿易摩擦應對成功的受益地,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經驗。

  有基礎——在運用世貿規則和我國貿易救濟法律,打擊和反制貿易保護主義,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和産業安全等方面,浙江已具備紮實的貿易救濟工作基礎和實踐經驗,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有需求——當前,浙江經濟發展正處於轉型升級關鍵時期。傳統産業急需轉型升級,高科技、戰略性新興産業正在崛起。在此過程中會面臨著全球性産業競爭的挑戰,如何利用WTO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法律手段來保護産業的健康發展顯得非常重要。

  另外,從國家宏觀層面看,貿易救濟是維護和規範貿易發展秩序的重要手段,是反制貿易保護主義的有力工具,也是國家外交平衡的一個手段。從省一級中觀層面看,貿易救濟是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和維護産業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浙江省委省政府確定浙江經濟發展的重點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這些産業在發展初期,都會面臨著全球性産業競爭的挑戰。每當某一産業努力自主創新,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後,跨國公司等國外企業為維持壟斷地位,搶佔我市場份額,往往採取頻繁的、大幅降低産品出口價格,或有實質威脅等不公平貿易行為,抑制和阻礙我相關産業的競爭和發展。而貿易救濟調查可以通過WTO這一法律手段,保護新興産業的安全和健康發展。

  實踐表明,貿易救濟措施作為一大影響産業發展的外部因素,對促進産業發展和維護企業正當利益起了很大的作用。貿易救濟的最大效應,不是通過對低價進口商品採取懲罰性措施,以求短期內影響供求關係的改變、提高企業盈利能力、改善企業的生存環境,而是為産業和企業發展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

  分析浙江省絕大部分貿易救濟案件發起的時機,可以看出正是相關産業在面臨國內巨大市場需求即將啟動,或者剛剛啟動,相關産業苦於國內市場被低價進口産品所壟斷,而得不到發展良機的關鍵階段而發起的。

  因此,貿易救濟措施的實施迫使低價進口産品退出國內市場,為産業和企業發展創造了契機。貿易救濟調查後,國內産業(企業)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地位將會明顯提高,帶動産業鏈和相關産業的發展,從而進一步擴大出口。部分産業不僅實現了進口替代,還實現了向凈出口轉變。浙江省涉案産品聚酯切片、滌綸短纖等都産生了這樣的救濟效果。

  內外部壓力與長短期矛盾交織

  當前,浙江省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外部環境趨緊和國內市場競爭加劇等矛盾相互疊加,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交織。在市場更加開放、競爭更趨激烈的經濟全球化環境下,浙江省産業受到不公平貿易衝擊的風險將進一步增加,産業訴求將會增多。依法運用貿易救濟措施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提升浙江省産業競爭力的任務更加艱巨。

  可以預見,國家在權衡貿易平衡和産業衝擊的過程中,進口的擴大不可避免,國內市場競爭加劇。市場是全球化時代最稀缺的資源。我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消費潛力不斷釋放,國內市場份額不斷擴大,2013年商品零售市場規模僅次於美國,並保持10%以上的增長。我國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促進和擴大進口,未來5年我國進口額將會超過10萬億美元,成為各國擴大出口的重要目標市場。就企業來説,一方面是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是要與國外的企業分享國內市場份額,競爭激烈,機遇與挑戰並存。

  同樣,浙江的産業發展競爭力也面臨挑戰。一方面,浙江省傳統製造業低成本競爭優勢正在減弱,資源環境約束增加,要素成本快速上升,加上融資和國際輸入性通脹風險增加等因素,企業利潤率下跌,産業競爭力收到較大制約。另一方面,相對浙江省的新興産業,有些國家已經發展成熟,在國際市場已有競爭優勢,因此浙江省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和高科技、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容易受到國外競爭對手排擠,採取不正當的競爭手段扼殺我産業的崛起。

  再者,運用措施難度加大。貿易救濟措施與産業政策、貿易政策密切相關,貿易救濟調查能否實現政策目標,有效適度合理實施措施、協調上下游産業共同發展、維護雙邊經貿大局等,都是對商務主管部門業務能力和政策水準的重大考驗。其次,各利害關係方高度關注我調查和裁決工作,深入分析研究我國貿易救濟措施,加強抗辯和質疑,通過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和WTO爭端訴訟等挑戰我運用措施不斷增多。

  顧及各方利益不濫用救濟武器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方略,浙江省也提出了“法制浙江”戰略,社會和企業的法律意識將進一步增強,這將為全面使用WTO法律武器實施貿易救濟維護産業安全創造法治環境。浙江省要深刻領會和貫徹落實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圍繞浙江省委省政府“兩美、兩富浙江”建設和經濟轉型升級的總體部署,以WTO規則為指導,以高科技、戰略性新興産業為重點,以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為工作主體,以提高産業競爭力和産業安全為目的,加強貿易救濟政策法規的宣傳和普及,推進部門協作,深化四體聯動,研究政策,建章立制,在新常態下以“依法治國”理念引領貿易救濟調查工作,推進産業安全體系建設,保障浙江省經濟安全健康發展。

  貿易救濟和維護産業安全工作要堅持“提高認識,突出重點,善用救濟,適度保護,顧及各方,穩步推進”原則。社會各界要提高貿易救濟調查對維護産業安全的認識,圍繞省委省政府明確的浙江省重點和新興發展産業,發揮好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積累的經驗,用好貿易救濟武器,施出兩個拳頭,防攻結合。同時,貿易救濟措施要善用而不濫用,不保護落後産業。要顧及各方,不僅要協調産業鏈上下游的利益,還要對因進口救濟受影響各方進行適當援助。要服從國家外交利益,穩步推進。

  提高全社會對貿易救濟與維護産業安全重要性的認識

  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貿易救濟和維護産業安全的社會認知度,使社會各方認識到,在堅定不移地堅持對外開放,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準的同時,要合理和善於利用世貿組織規則,保護産業發展。要使企業認識到維護産業安全不單單是一個企業生存發展的問題,更是一種社會責任,一旦産業受到外部因素影響而受到損害時,要積極運用貿易救濟手段,維護産業安全和自身正當利益。

  貿易救濟和産業政策緊密結合

  充分發揮貿易救濟的正面效應,健全完善我國的産業安全保障體系,促進産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一是把貿易救濟調查工作與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的發展重點和新興産業結合起來;二是加強與各部門在産業政策、貿易政策和貨幣政策如何相得益彰相互促進等方面的合作;三是積極借鑒他國的先進經驗,研究歐盟的低稅原則和公共利益審查機制,協調上下游産業,將環境成本、資源成本、社會成本納入産業損害調查,實現産業的科學和可持續發展。

  更大範圍地健全産業安全預警工作機制

  在已經建立的“一體兩翼、四位一體”的貿易救濟工作機制的基礎上:一是探索建立部門聯動的長效資訊溝通機制,統籌整合政府産業管理資源,加強産業安全調查的深度和廣度;二是充分利用駐外政府機構、中國駐外商會、駐外仲介機構等的力量,建立境外産業資訊蒐集系統,重視對境外産業發展和産業政策變化等資訊的蒐集,加快對國外傾銷和補貼等違反WTO規則的不公平貿易行為的反應速度。三是以産業安全數據庫為依託,擴展其功能,加強産業和企業的覆蓋面,建立全面的産業損害數據資料庫。增強産業損害調查中經濟分析的技術性,發揮産業損害預警機制在案源開拓及産業發展引導方面的作用。

  進一步加強貿易救濟調查工作法規條例的建設

  目前,我國的貿易救濟相關法律只規定了國家商務部在貿易救濟工作中的法律地位,省級層面的有關貿易救濟工作的法規條例處於空白。在具體工作開展過程中難以明確各方職責,特別在行業協會和相關部門工作的協調上缺乏依據。因此,一是要研究制定《浙江省貿易救濟調查工作實施辦法》。明確各方職責和地位,包括各級商務主管部門、行業協會、企業在貿易救濟工作中的法律地位和職責,以及經信委、發改委、海關、財政等政府部門在貿易救濟工作中的職責。二是研究貿易調整援助政策。貿易調整援助是現行貿易救濟措施的補充手段。它是對因進口貿易救濟等而受到不利影響的國內産業、企業或勞工就業提供多種方式援助以助其調整結構、恢復競爭力的法律制度及政策措施。目前,美國、歐盟、日本、南韓等國不同程度地實施貿易調整援助制度。浙江既是貿易大省,又是中小企業大省,要積極研究進口對浙江省相關産業、企業和勞工就業的影響,探索貿易調整援助制度在浙江的實踐。

  大力培養一支能戰善鬥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一是加強對商務管理部門和龍頭企業的貿易救濟人才培養。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培訓模式,如地方商務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到商務部學習,或邀請商務部派駐人員到地方商務主管部門指導工作,或不定期舉辦培訓班的形式,培養一批能打實戰的貿易救濟人才;二是依託浙江公平貿易律師團的力量,加強律師團隊的建設,讓浙江的律師更多的參與到貿易救濟調查的案件中;三是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進一步把重點産業的行業協會作為産業損害預警的一個重要節點,加強對重點産業行業協會的貿易救濟調查的人才培養,幫助協會建立相關的工作機制,加強聯繫和資訊互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