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新券:準備了1000萬,才送出11萬

  • 發佈時間:2015-03-07 03:31:2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延斌

  ■兩 會 視 點

  山東電力臨沂供電公司鄒兵代表在調研中發現的三件事,讓他感到疑惑。

  事件一:為促進科技型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山東依託全省儀器設備共用網上平臺,採用“創新券”形式,對高新區科技型小微企業使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科學儀器設備給予補助。但去年一年,1000萬的補貼,最後只送出11萬。這讓政策制定者始料未及。

  事件二:山東省分析測試中心是該省最大的分析測試機構,其裝備的科學儀器設備數量也在山東名列前茅。但2014年年終盤點時,該中心主任劉建華卻發現,“2014年完成了3000多個單位的分析測試任務,但這其中知道‘創新券’的小微企業超不過10例”。

  事件三: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由於大型儀器價格昂貴,濟寧科力光電産業公司只能四處租設備,一年花費幾十萬,對這家科技型小微企業來説,這無疑是沉重的“包袱”。

  四川省工商業聯合會主席陳放委員也發現了這一現象。近幾年,國家密集出臺政策扶持小微企業,為其成長創造良好氛圍。這些政策的落地情況如何?為此,他幾乎跑遍四川21個市,調研了近百家企業後卻發現,“儘管中央針對中小微企業發展出臺了很多政策,但真正到了基層,一些政策還難以落地”。

  “政府還需要下更多工夫,讓企業享受到應該得到的優惠。”曾經擔任過企業總經理、黨委宣傳部長的江蘇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主任徐一平代表明白這些問題的癥結所在,“這裡面既有政策本身的‘接地氣’問題,也有宣傳、送達等執行力問題。”

  “有些政策出發點是好的,但不接地氣。”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辛穎梅委員説,這兩年,很多地方針對科技型小微企業,出臺了不少政策。但在落實過程中,求快心態造成“蘿蔔快了不洗泥”。政策沒有廣泛地徵求意見,欠缺一點“地氣”,就可能出現政策與企業對接難的問題。

  當地政府有關部門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向劉建華徵求意見。劉建華直言不諱:“政策設定了能夠享受優惠政策的小微企業的範圍,那就是高新區駐區企業。其實,在高新區之外,還有大量的科技型小微企業需要這種政策,他們沒有本質區別。”

  劉建華認為:“對於政策,一些基層政府宣傳、執行並不到位。這也造成了‘創新券’被冷落。”他發現,很多前來測試的企業並不知道“創新券”的存在,“政府的政策發佈之後,召集全省高新區相關部門開了一個培訓會,解讀了相關政策,但到了各地高新區之後,政策的宣講、覆蓋程度怎樣,就不知道了。”

  如果説各級政府對優惠政策的推廣不夠使政策打了折扣,那麼小微企業“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封閉姿態也制約著政策的落地。

  “我們做了詳細了解和第三方評估,竟然發現近一半的鄉鎮企業對於國家出臺的優惠政策並不知情。”這個結果讓陳放感到吃驚,“按理説企業家應該非常關心相關的免稅政策,但不少基層的科技型企業連研發費用可以加計扣除這條都不知道。”

  在調研中,鄒兵也在關注著存在類似情況的多個省份,“中小微企業多集中在傳統和産能過剩領域,面臨著調整、轉型和升級的問題,亟須了解並充分利用政府出臺的這些産業扶持和稅收優惠政策。可如果連這些政策都無法順利傳遞到基層,又怎麼能推進中小微企業的順利轉型?”

  制定政策如何“接地氣”並推得開?辛穎梅認為,各級政府制定政策時,必須“頂天立地”,“頂天”便是將中央政策的精髓,不打折扣地吸收進來;“立地”,便是“接地氣”,廣泛的調研,徵求每一個利益相關方的意見。

  陳放建議:“目前,亟須在這些企業和政府之間搭建一個資訊平臺,完善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管制度。”

  (科技日報北京3月6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