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關於以“網際網路+”為驅動 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建議

  • 發佈時間:2015-03-06 16:21: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網際網路+”是以網際網路平臺為基礎,利用資訊通信技術與各行業的跨界融合,推動産業轉型升級,並不斷創造出新産品、新業務與新模式,構建連接一切的新生態。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面臨增長放緩、生産過剩、外需不振等嚴峻挑戰,“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任務,創新驅動正在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通過多年創新發展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已躋身世界前列,為我國資訊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由於網際網路具有打破資訊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促進專業化分工、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勞動生産率的特點,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的途徑和發展機遇。為此,我們需要持續以“網際網路+”為驅動,鼓勵産業創新、促進跨界融合、惠及社會民生,推動我國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與轉型升級。

   一、“網際網路+”對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與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新業務和新生態的發展,各行各業正在以網際網路為平臺進行融合創新,進入到了“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時代。

  (一)“網際網路+”成為産業轉型升級和融合創新的重要平臺

  網際網路正在重塑傳統産業,推動資訊通信技術與傳統産業的全面融合。在廣度上,“網際網路+”正在以資訊通信業為基點全面應用到了第三産業,形成了如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交通、網際網路教育等新業態,並正在向第一和第二産業滲透,如工業網際網路正在從消費品工業向裝備製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業領域滲透,將全面推動傳統工業生産方式的轉變;農業網際網路也在從電子商務等網路銷售環節向生産領域滲透,將為農業帶來新的機遇,提供廣闊發展空間。在深度上,“網際網路+”正在從資訊傳輸逐漸滲透到銷售、運營和製造等多個産業鏈環節,並將網際網路進一步延伸,通過物聯網把感測器、控制器、機器和人連接在一起,形成人與物、物與物的全面連接,促進産業鏈的開放融合,將工業時代的規模生産轉向滿足個性化長尾需求的新型生産模式。

  (二)“網際網路+”推動産業生態共贏,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創新是網際網路發展的生命線,如以微信為代表的“快速迭代式”創新模式,迅速滿足用戶需求、解決用戶痛點,同時通過開放介面和開放平臺,推動了“生態協同式”的産業創新,帶來了新産品、新模式與新生態,促進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騰訊、阿里巴巴、百度、小米等一批平臺型的網際網路企業已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産業生態系統,基於這些平臺又創造出了新業態,如O2O(線上與線下結合)、移動支付、可穿戴設備等。各平臺將用戶資源和技術資源開放給合作夥伴,通過大數據分析和個性化行銷,降低了中小微企業與創業者進入市場的門檻,提高了創業成功率,形成了互利共生的生態系統。以騰訊開放平臺為例,應用總數已達240萬款,應用類型有娛樂、生活和教育等方方面面,創業者總數達500萬,覆蓋全國1-3線城市,合作夥伴總體估值超過2000億元。

  (三)“網際網路+”整合併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極大地惠及民生

  “網際網路+”通過打破資訊不對稱、減少中間環節,提升勞動生産率,從而提升資源使用效率。通過“網際網路+”的發展,將公共服務輻射到更多有需求的群體中去,提供跨區域的創新服務,為實現教育和醫療等公共稀缺資源均等化提供全新平臺。如網際網路教育打破了國內地域限制,並連接了全球的優質教育資源,為三、四線城市及偏遠農村的學生提供了新的選擇。目前騰訊已與多家教育機構合作開設騰訊課堂,面向中小學、大學、職業教育、IT培訓等多層次人群開放課程,每週上課人數約7.3萬人,課程總數達三萬多門。另外,“網際網路+醫療”的模式為民眾就醫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解決方案。目前全國已有近100家醫院通過微信公眾號實現移動化的就診服務和快捷支付,累計超過1200家醫院支援通過微信掛號,服務累計超過300萬患者,為患者節省超過600萬小時,大大提升了就醫效率,節約了公共資源。同時,“網際網路+公共服務”的模式可以提升政府服務能力,提高效率,便利民眾,例如微信的廣州城市服務介面開通了包括醫院掛號、違章辦理、汽車年檢、出入境業務等17項公共服務入口,極大的為民眾提供了便利,提升了公共服務效率和水準。

  (四)“網際網路+”促進共用經濟發展,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共用經濟的核心是提倡互利共用,高效對接供需資源,提升閒置資源利用率,提供節能環保與資源再利用的創新模式。當前,以商務專車、拼車、房屋互換、二手交易、家政服務為代表的共用經濟模式正在快速發展,例如商務專車服務正在探索通過“汽車共用”優化利用社會閒置資源、提升服務品質、緩解城市交通擁堵,解決市民出行難的問題。同時,通過供需雙方的高效對接,提高了閒置資源利用率、減少空駛率,在提高勞動生産率、推動城市節能環保上做出了貢獻。未來將形成汽車共用、計程車、公共交通等多元融合的移動交通解決方案,大大便利了民眾出行,並提供了大量就業和創業機會。

  綜上所述,“網際網路+”正在大力促進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據測算,2014年我國資訊消費規模達到2.8萬億元,同比增長18%,對GDP貢獻約0.8個百分點,預計2015年底達到3.2萬億元,同比增長15%左右。微信作為移動網際網路的重要産品,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生態系統,2014年微信拉動了952億的資訊消費,相當於2014年中國資訊消費總規模的3.4%,帶動社會就業1007萬人,預計到2015年底,微信帶動的資訊消費將增長至1428億元。

  二、“網際網路+”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網際網路進入中國不過二十年,移動網際網路隨著智慧手機的出現深度介入到大眾生活中來,“網際網路+”又隨之發展起來,並日益介入到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呈現出高速發展的勢頭,為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平臺。為了確保“網際網路+”的持續創新發展與廣泛滲透,需要關注“網際網路+”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缺乏對“網際網路+”的正確認知,擁抱網際網路的積極心態尚未確立

  首先,相當一部分企業和個人缺乏對“網際網路+”的正確認知,主要表現為:一是對“網際網路+”認識不足,缺乏在現實中主動運用“網際網路+”的理念和模式;二是視“網際網路+”為洪水猛獸,擔心“網際網路+”成為自身商業模式和生活方式的顛覆性力量;三是“網際網路+”在不同産業中的認知度存在很大差異,“網際網路+”模式在商業零售、金融、交通等服務行業有較高的認知度,在工業製造業中也得到部分認同,在傳統農業、部分傳統製造業中認知度則普遍較低。 其次,由於缺乏對“網際網路+”的正確認知,擁抱網際網路的積極心態尚未在全社會得以確立,主要表現為:一是一些企業對“網際網路+”存在懷疑心態,擔心對其現有商業模式造成衝擊和顛覆;二是一些企業對“網際網路+”抱有觀望心態,不相信“網際網路+”所具有的巨大力量和積極作用;三是一些企業雖然有意願利用“網際網路+”提升效率、促進原有商業模式的革新,但由於自身惰性、歷史慣性等原因而不願主動做出改變,不想承擔革新原有商業模式帶來的成本,不願放棄固有的企業經營方式和既得利益。

  全社會如果不能形成對“網際網路+”的正確認知,真正樹立擁抱網際網路的積極心態,“網際網路+”的推廣和發展必將遇到很大困難。

  (二)“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需要進一步完善

  “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包括三個層面:網路基礎設施、數據基礎設施和標準介面的基礎設施。首先,在網路基礎設施上,還需要加快實施“寬頻中國”戰略並加強寬頻行動通訊網路的建設,確保我國在網路基礎設施上能夠趕超其他網際網路發達國家。其次,公共數據的開放成為數據基礎設施的基石,相互連接和數據共通的重要渠道,因此,需要打破各領域的資訊孤島,開放公共數據資源,推動全社會對資訊資源的開發利用。最後,新興行業生産服務標準的滯後和相關介面不統一是“網際網路+”發展的重要屏障,在跨界融合中已遇到了諸多因介面不統一而導致的重復開發和效率低下的後果。

  (三)對現有網際網路平臺的運用不足,有待進一步挖掘

  當前很多企業還沒有對現有的網際網路平臺進行充分的應用,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對資訊化需求非常高,但同時資訊化成本也是一項沉重的負擔。因此,如何更好的利用低成本、高效率的網際網路平臺提升中小微企業競爭力變得尤為重要。第一,網際網路的入口為企業提供了觸達數億級用戶的平臺。網際網路的網路規模效應將海量的用戶集中到了一起,為企業、公共服務、創業者提供了重要的入口,也成為企業産品和服務觸達海量用戶的核心突破口。但是,目前各行業對於通過網際網路觸達用戶還應用不足;第二,網際網路金融通過資訊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供需雙方高效對接並逐步建立徵信體系,可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第三,大數據、雲計算可為企業數據存儲與精準推送提供良好的技術手段和平臺;各類社交網路、新媒體平臺為企業社會化行銷提供了新渠道和全新的用戶體驗;但是,仍然面臨挖掘不夠的問題;第四,網際網路平臺可為企業管理提供良好的應用。例如微信企業號作為微信平臺的延伸,迅速連接上下游合作夥伴,適用於員工出差移動辦公,企業合作夥伴間的訂單管理與工作協同,支撐一線銷售、行銷代理、售後服務、巡檢巡店與安保後勤等工作管理,簡化政府機關、學校醫院等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的管理流程,大幅提升了組織間協同運作的效率。但目前在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對其利用程度不高。

  (四)國家政策與“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不相匹配

  如同電的産生,帶來了電燈、電視機以及電話等新事物,“網際網路+”進入各行各業也將帶來相應的産業創新。但是,以跨界融合為顯著特徵的“網際網路+”對原有的行業管理體系與管理方式帶來一定衝擊。如在過去的一年中,網際網路金融經歷了全面的政策適配的過程,從高速發展到暫停相關業務,再到政策規範;商務專車服務也面臨相同的困境,在有些地方遇到了監管壓力。這一系列問題都是“網際網路+”滲透到各個領域後,國家政策與“網際網路+”不相匹配的表現。

  三、推動“網際網路+”創新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制定推動“網際網路+”全面發展的國家戰略

  建議從頂層設計層面制定國家“網際網路+”發展戰略,推動“網際網路+”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儘快出臺,促進網際網路與各産業融合創新,在技術、標準、政策等多個方面實現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的充分對接,推動“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交通”、“網際網路+醫療”等新業態發展。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強化部門間協同監管,實現快速響應、聯動處置,形成融合市場的監管合力,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同時,政府應在鼓勵創新的原則下逐步完善和規範新的生産服務方式,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給予新事物發展機會和空間。

  (二)推進公共數據的開放,建立數據安全與相關方權益保護的保障體系

  研究並出臺我國公共數據開放戰略,將政府公共資訊與數據率先向全社會開放,打破行業資訊孤島,加強資訊資源的供給與傳播,以提升可用性和利用率,確保社會公眾能及時獲取和使用公共資訊;同時,逐步建立數據安全保護體系和數據開發利用的標準,確保數據的有效使用和相關方權益。

  (三)推動全社會對網際網路平臺的廣泛應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進步。

  現有的網際網路平臺上的眾多服務和應用可以助力各行業的資訊化與服務能力的提升。在政府治理方面,建議推進“網際網路+公共服務”模式,鼓勵政府利用新媒體、社交網路等網際網路平臺建立“智慧城市”的管理和服務體系。同時,政務民生服務平臺應該本著開放的原則與市場各方合作,分類逐步開放相關數據和介面,降低企業進入與運營成本,並鼓勵和引導相關成熟案例在全國其他城市的進行推廣。在企業資訊化方面,支援和推進廣大的中小微企業進一步對低成本、高效率的網際網路平台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深入挖掘網際網路價值,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整合辦公環境、資訊資源、扶持政策、融資平臺在內的綜合性創業載體,扶持創業型企業和助推中小微企業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