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青島市市南區:全力打造國際國內一流的宜業宜居幸福城區

  • 發佈時間:2015-03-06 04:31:4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陽春三月,萬象更新。美麗的浮山灣畔春潮涌動,一派繁榮景象。

  時間的航船揚起前行的風帆,帶走了令人難忘的2014年,迎來了生機勃勃的2015年。2014年,是碩果纍纍的一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也是青島市市南區為全力打造國際國內一流的宜業宜居幸福城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

  這一年,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市南區廣大黨員幹部以“在路上”的精神狀態形成作風建設新常態,尚實幹、勇作為、敢擔當,努力推動各項工作加速、提升、創新、增效、落實。

  這一年,市南區用世界眼光謀劃未來,用國際標準衡量工作,將經濟社會建設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按照學有方向、趕有目標,自我加壓、標準更高的原則,持之以恒地尋標、對標、達標、奪標、創標,努力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爭當“領頭雁”,在帶動區域發展中爭當“火車頭”,在率先科學發展中爭當“先行區”,不斷開創全區科學發展的新局面。

  “宜業、宜居、幸福”,12個創新工作亮點詮釋了市南區精彩的2014年;2015年市南區將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以全面建設法治市南為目標,把握新常態,抓住新機遇,實現新發展,全面推進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區、全面打造優質一流興業環境、全面營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全面建設美麗宜居的生態環境、全面提高居民生活幸福程度,全力打造國際國內一流的宜業宜居幸福城區。

  宜業市南:

  著力提升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

  回眸2014年,在全國經濟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下,按照青島市調結構穩增長抓落實現場推進活動的部署和要求,市南區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以提高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為中心,堅定率先發展信心,努力實現“鳳凰涅槃”,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實現不斷提升。

   ★市南區率先全省發佈航運服務業綜合指數及發展報告

  事件:2014年,市南區率先發佈了全省首個區域性航運服務業綜合指數,該指數由市南區航運服務業協會編制發佈,以轄區內50余家重點航運服務企業為調研對象,通過數據匯總、模型設計、評估推算等系列工作,全面分析區內航運、貨運代理、船舶管理、海事服務等各類航運服務領域發展情況,並綜合推斷市南區航運服務業發展動向,有效滿足政府、企業及公眾的資訊需求,成為全區航運服務業發展新的風向標。

  解讀:市南區率先全省發佈航運服務業綜合指數,成功開拓了行業資訊交流、資源共用的新渠道,引領全區航運服務業跨入了數字化發展新時代。航運服務業綜合指數的出臺,是市南區繼成立航運服務業協會後的又一力作。近年來,市南區積極融入青島藍色引領戰略,堅持以行業需求為導向,以政策扶持為支撐,通過深化資源集聚、引導品牌建設等措施,著力建設高端、現代、綜合的世界級航運服務體系。2014年,全區新增物流企業150家,總數達3355家,1—9月份,全區航運物流相關産業實現增加值68.55億元,同比增長12.7%,佔全區GDP比重達10.98%,航運及物流業已逐步成為市南區優勢産業。

  ★市南區《文化産業發展規劃(2014—2020)》出臺

  事件:2014年,市南區《文化産業發展規劃(2014—2020)》出臺,立足不同區域的産業優勢和區位特點,以西部膠州灣以東、小魚山以西的膠州灣區域、中部小魚山以東、湛山寺以西的匯泉灣區域、東部湛山寺以東、青島大學以西的浮山灣區域三個海灣為基點,規劃“一極一區兩翼”文化産業佈局,規劃還提出,今後,市南區將優先發展創意設計業、文化旅遊業、動漫遊戲業和現代傳媒業等新興産業,鼓勵發展演藝娛樂業、節慶會展業和藝術品業等傳統行業。

  解讀: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也是一個區域發展的軟實力。在文化強區建設中,市南區有傳承提升,也有融合創新,近年來,依靠“政府規劃引導,民間資本跟進”的“雙輪驅動”策略,全區的特色文化産業蓬勃發展,不僅讓本土居民享受到了多姿多彩的文化藝術,也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體驗到了海風濃郁的青島藝術。在注重發展文化産業的同時,市南區還一直以文化人的發展理念和大文化的發展視角來提升居民素質,通過這幾年的精心培育和引導,公民道德建設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打造了一方有靈魂、有內涵的文化高地。

  ★市南區稅收過億元樓宇總數達23座

  事件:2014年,市南區高端載體建設繼續提檔升級,總投資1083億元、總建築面積806萬平方米的62個重點發展項目紮實推進,預計年度計劃完成投資128億元。隨著全球規模最大的P2P金融仲介機構宜信財富青島旗艦店,中國最大的商務中心運營商世鰲國際商務青島分公司、新加坡星展銀行、全球著名市場調研機構AC尼爾森公司、青島鼎信通訊等總部或機構的順利落戶,市南區內市級大型總部企業已達到130家,金融機構達160家,佔全市的82%。這些高端優質的産業載體正成為市南區築巢引鳳、不斷提升對外開放水準的重要平臺。

  解讀:平臺代表著發展層級,城市的重點項目建設是帶動投資增長、促進經濟發展、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的重要支撐,也是優化産業結構、提升區域發展層次的重要載體。近年來,一座座高樓大廈在市南區拔地而起,不斷刷新著島城的新高度,成為産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和拉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力引擎,為全區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2014年,市南區高端仲介暨産業合作聯盟也順利成立,成為助推全市現代服務業轉型升級的有力抓手,截至目前,市南區投入使用的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務樓宇達到126座,總建築面積424.7萬,其中5A甲級商務樓宇達13座,佔全市總量的70%左右,全區稅收過億元樓宇達23座,全區高端服務業發展實現了深度和廣度的同步拓展,實現了從平面發展到立體發展的新突破。

   ★市南區東部精品商圈繼續擴容升級

  事件:2014年,位於香港路2號的海航萬邦購物中心盛大開業,眾多世界頂級奢侈品品牌齊聚一堂,賺足了高端商務人士的眼球。海航萬邦購物中心的開門納客,標誌著由海航萬邦購物中心、中鐵青島中心廣場和華潤萬象城構成的三足鼎立的香港中路“西商圈”的新格局逐漸清晰起來,這些定位高端、瞄準國際、引領時尚的商業載體讓本就“流金淌銀”的浮山灣畔商業氣息更加濃厚,成為市南區東部精品購物圈擴容升級的重要助推力量。

  解讀:近年來,擁有海信廣場、百麗廣場、佳世客、麥凱樂等大型綜合性購物中心的市南區東部精品商圈毋庸置疑是青島各大商圈中的高端代表,引領著全市時尚消費理念。而隨著海航萬邦購物中心、青島中心廣場等香港路“西部勢力”的崛起,再次刷新了香港路商圈的品質檔次,成為對市南區東部商圈服務能力的補充和消費內容的提升,對整個青島商業來説可謂一次質的飛躍。有專家這樣評價,香港路“西商圈”的崛起是城市現代化消費的標誌,提升了人們的消費空間,東西商圈各具特色,滿足了不同層次人群的消費需求,實現了客流的細分和轉化。他們的誕生,意味著青島商業市場逐漸進入品質消費時代,是整個香港路商圈競爭力的自我完善。

  宜居市南:

  著力提升城區功能品質

  回眸2014年,市南區把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推動城市開發建設管理和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加快建設國際國內一流的宜業宜居幸福城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繼續著眼夯實基層基礎,著力建好基層陣地,建強基層組織,壯大基層力量;繼續注重推進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社會建設和城市管理工作實現再提高、再細化、再升級,城區功能品質實現不斷提升。

  ★市南區志願服務工作邁入第十年

  事件:2014年,市南區志願服務工作邁入第十年,從2004年市南區註冊成立“義工(志願者)協會”開始,經過十年辛勤耕耘,全區志願者隊伍規模不斷發展壯大,相繼開展了“關愛空巢老人”、“認對門,幫到家”、“愛心門鈴”等系列關愛主題活動,以及“文化活動進社區”、“名師義教進社區”、“科普教育進社區”等志願服務活動,打響了“幫到家”志願服務品牌,覆蓋全區的志願服務網路已成為宜業宜居幸福城區建設的文明使者。

  解讀:志願服務作為一項公益活動,已成為現代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開展志願服務,是創新社會治理的有效途徑,是加強新形勢下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十年磨一劍,十年來,市南區的志願服務已經融入了建設文明城市的生動實踐,越來越多的人匯聚市南區“義工(志願者)協會”旗幟下,全身心地投入服務社會、奉獻愛心的志願服務行動中,他們將愛的火炬心手傳遞,讓愛的溫暖灑遍每個人的心中,他們的行為包含著青島精神,體現著青島精神,並影響、鼓舞、改變著我們每一個人,他們用愛心包圍著我們這座幸福的城市,讓這個城市變得更好。

  ★市南區百名黨員領導幹部進社區蹲點辦公

  事件:2014年,市南區啟動了“局長進社區蹲點辦公”活動,與社區聯繫密切的機關部門的局長、副局長,與全區65個社區結對,每個月到結對社區蹲點辦公1天,白天“走、幹、講”,深入基層,解決問題,講解政策;晚上“讀、寫、想”,讀書學習,總結經驗,思考工作,針對居民們的需求,局長們現場調研,第一時間給予了答覆和承諾。與此同時,全區349名處級黨員領導幹部與特困家庭建立長期聯繫幫扶對子,每年至少到結對家庭走訪慰問一次,黨員幹部進社區實現常態化、長效化。

  解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市南區把徵求意見作為基礎性的工作來抓,先後啟動了“局長蹲點進社區”、“困難家庭結對幫扶”、“民情大走訪”、“包到片 幫到家”、“機關幹部深耕民情責任田”等活動,全區各級黨政領導幹部深入基層,解決問題,講解政策,“零距離”傾聽民聲,“零誤差”了解民意,“零障礙”解決合理問題,放下架子與群眾打成一片,撲下身子真心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將為民服務的觸角延伸到了最基層,一些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得以解決,真正實現了為民服務“幫到家”。

  ★市南區招聘289名大學生社區工作者充實基層工作力量

  事件:2014年,市南區為破解基層社區服務群眾力量不足的問題,投入專項資金1000萬元,先後兩次面向社會招聘大學生社區工作者,招聘的289名大學生社工現已經過培訓全部到崗,社區工作人員不足的現狀實現有效緩解。據介紹,市南區這批招錄的289名社區工作者平均年齡24歲,均為本科以上學歷,其中碩士研究生48人。這批社區工作者上崗後,全區社區工作者的平均年齡下降為40歲,原來每個社區工作者平均為4—5人,現在達到9人,社區工作力量得到有效改善。

  解讀:“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作為與百姓生活距離最近的基層社區,工作覆蓋面之廣、頭緒之多、壓力之大可想而知,這些足跡踏遍巷道街裏的“小巷總理”們,常常愁眉難展。隨著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市南區的居委會主任們得到了傾訴的機會,289名大學生社區工作者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來到了最基層的社區居委會,腳踏實地地從頭開始,從最小的事情學起,從繁瑣的工作做起,社區工作被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這是一種象徵新生的力量,充滿朝氣,傳遞著能量,相信這股強大的年輕正能量,一定能給社區工作帶來新的起色,賦予新的內涵,詮釋新的意義。

  ★市南區率先全國啟用景區新型分類果皮箱

  事件:2014年,市南區在全國率先啟用景區新型分類果皮箱,9個旅遊景點共設置分類果皮箱134處。除景區之外,為了減少小型餐飲戶向居民分類垃圾桶中亂倒垃圾的情況,便於環衛公司統一安排車輛清運,市南區還為全區小型餐飲業戶配發餐廚專用垃圾桶349個,室外專用垃圾桶87處,並與其達成了單獨投放餐廚垃圾的約定,以保證垃圾處理準確有序進行。

  解讀: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作為一種國際流行的環保生活方式,關係著城市的文明,更影響著城市的生態健康,功在當今,益在未來。自2013年3月份市南區啟動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工作以來,全區299個封閉小區、1434個開放式居民樓院、11處農貿市場和39所中小學校已實現全覆蓋,1033家大中型餐飲企業、349家小型餐飲單位和178家駐區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也實現同步推進,截至目前,市南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的用戶已擴大到15萬餘戶,佔全區用戶的七成,市南區用實際行動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幸福市南:

  切實讓發展成果普惠民生

  回眸2014年,《2014中國民生發展報告》發佈,首次將“民生中國夢”的理念納入其中,指出民生發展是實現中國夢的落腳點。這一年,市南區堅持把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作為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作為加快建設國際國內一流的宜業宜居幸福城區的根本目的,民生工作以人為本、著眼全局,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各項為民要辦實事紮實推進、有效落實,努力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

  ★市南區搭建社區便民服務微平臺

  事件:2014年,市南區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號召廣大黨員幹部、各基層組織因地制宜,建立多元化溝通渠道,為百姓搭建建言獻策、互相溝通的平臺。在這一宗旨指導下,社區QQ群、微信圈、便民卡、小紙條等應運而生,讓居民遇難題知道該找誰,有需求知道該問誰,足不出戶即可掌握周邊全方位訊息,居民訴求及時得到回應,居民意見立改立行,一個個小平臺譜寫了一篇篇服務民生的好文章。

  解讀:時下,QQ群、微信群等網路微服務平臺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居民尤其是年輕人所喜愛,已成為社交和辦公的重要平臺,它們知曉率高、普及率廣、操作簡易、傳播速度快,社區便民微平臺的建立和推廣,是新時期、新形勢下黨委、政府維護群眾利益,密切黨委、政府與百姓聯繫的新渠道和新模式,這裡有居民需要的政策解讀、惠民資訊、預約服務等消息,這裡會隨時有人傾聽居民的心聲,第一時間為居民答疑解惑,提供貼心、務實的便民服務,社區便民微平臺成為網路時代市南區民生建設的新思考和新探索,詮釋了民生新政的網路新內涵。

  ★市南區為2萬餘名老年人發放千萬元高齡及生活補貼

  事件:2014年,市南區將提高老年人福利水準和扶持發展社會養老事業列為區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投入專項資金約1500萬元,為低保老人發放生活補貼和80歲以上老人發放高齡補貼,惠及20000余名老年人,與此同時,加快推進養老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發放補貼資金300余萬元,新增養老床位556張,並按全市統一要求,以每人150元的標準,為每名入住老人繳納意外傷害保險金。

  解讀:老有所養,如何來養?空巢、獨居老人探視和救助問題始終是個難題,經過幾年的探索,市南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2007年在全國首創獨具市南特色的送奶、送報、送愛心、送家政、送午餐、送健康的“六送”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全區已有8.5萬餘名老人享受到了貼心的“六送”養老服務,與此同時,在已有8個社區養老食堂的基礎上,2014年又新建7處養老食堂,近千名老人在家門口即享受到無償或低償的配餐或送餐服務,全區還有100多名居民與孤寡老人建立認領關係,千余名入住市南區養老機構的老年人享受政府購買的意外傷害保險服務,空巢老人也與社區居民結成幫扶對子,實現了困難及獨居老人養老服務工作的全覆蓋。

  ★市南區新建18所中小學校學生食堂

  事件:2014年,市南區確定的為民要辦實事中,為青島7中、福林小學等18所中小學新建食堂(廚房)名列其中,累計投入約2760萬元,通過整合校內、外空間等方式,陸續建設、改造18所學校食堂(廚房)。同時,市南區對全區已開辦的學校食堂(廚房)進一步加強了規範管理,與食藥等部門加強聯合檢查力度,培養一批學校食品安全員和營養師,有效提高了膳食營養安全水準。截至目前,全區已有14所學校食堂順利通過市標準化食堂驗收。

  解讀:2014年,市南區又有4萬多名中小學生吃上了食堂燒的熱乎放心飯,不僅如此,市南區還投入約70萬元為全區特困學生提供免費午餐,投入約1530萬元,為現有學校食堂補貼水電氣、從業人員等經費,有效改善學生午餐品質。政府投入為學校改善食堂設施,表明政府對孩子們健康成長的重視。其實,建好食堂,這只是改善學生用餐營養的第一步,要讓孩子吃上安全營養的飯菜,政府要做的還有很多,比如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再比如有針對性地培養一批食品安全員和營養師,市南區正在做著有益的嘗試,希望通過不懈的努力為全區的中小學生提供一個安全健康的用餐環境,真正讓學生受益。

  ★市南區打造5分鐘體育健身圈

  事件:2014年,市南區不斷優化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拓寬全民健身渠道,精心打造的5分鐘體育健身圈得到了居民們的廣泛好評,2014年共舉辦40多項群眾性體育賽事,成功舉辦全民社區休閒健身運動會、市南區首屆濱海健身節和首屆志願者運動會,打響了市南體育休閒健身品牌,目前,全區參與各種健身休閒活動人數已達到總人口的50%以上,居民生活品質實現穩步提高。

  解讀:體育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誌,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來,市南區全民健身工作以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對健康運動生活的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連續3年把完善公共體育設施列入為民要辦實事,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加強對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和管理力度,持續完善提升公共體育設施功能和使用效率,目前全民公共健身設施已實現65個社區全覆蓋,區域健身設施全面實現“5分鐘健身圈”,健身運動就在家門口,健身活動特色化、生活化、品牌化,全區全民健身的層次和水準實現不斷提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