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羊年就業的“變”與“不變”

  • 發佈時間:2015-03-05 07:29:35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1個川籍農民工講述

  今天,農曆正月十五。在四川老家過完一個團聚的春節,農民工們又紛紛踏上了返城的路途。

  春節前,本報刊出《歸途2015·21個農民工的私人記錄》系列報道,聚焦21位農民工的歸鄉旅程。今天起,我們再次聚焦他們,推出新報道《21個農民工羊年記事》,從這21個個體,觀察2400萬川籍農民工群體,在城鎮化進程中的變化。

  今天推出的《返城·21個農民工羊年記事》,重點關注他們返城就業的狀況。

  □本報記者 熊筱偉 王成棟

  正月十五未至,農民工返城務工已進入高峰期。

  經濟轉入新常態,産業結構在轉型,會對四川農民工外出就業帶來多大影響?會有哪些變化?本報關注的21個農民工“聯手”學界專家,從農民工個體就業的“變”與“不變”裏,看整體就業的趨勢。

  A

  老闆“催上班”,找份工作還是不難

  3月4日上午給湯作勇打電話,聽到切菜的聲音——這位達州農民工還在老家,正在切蒜苗,準備炒回鍋肉。往年他大年初十就要回廣州,今年決定過了大年再走,“娃兒想我多待幾天。”

  不急著上班,底氣來自老闆的電話。大年初四開始,老闆先後兩次電話湯作勇,確認這位製衣工要回廠上班。

  已回廣州的自貢農民工陳春,之前同樣接到廠裏的電話。年前他還和表弟説起,今年找工作可能有點惱火,但節後一起出來的老鄉,沒有聽説誰因沒工作而“耍起”的。

  【解析】

  短期內就業態勢無實質性變化

  依據傳統經濟理論,經濟增長與就業呈正相關關係,經濟減速將導致更多人失業。就業競爭力相對較低的農民工,將率先面對“找不到工作”的困擾。但四川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郭正模認為,總體而言“工作依然好找”,短期內農民工就業基本態勢不會發生實質性變化。

  他認為,經濟增速放緩,固然減少投資、減少勞動力需求;但與此同時,受老齡化等影響,全國新增勞動力自2012年起呈不斷下降趨勢。供給、需求在同步減少。

  2013年,我國第三産業佔GDP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産業;去年前三季度,第三産業比重進一步擴大。郭正模認為,新常態下産業結構調整,有助於農民工就業——同樣投資,三産能比二産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花1000萬元建1個小工廠,雇十幾個人;同樣的錢開10個餐館,需雇上百人。

  B

  有裁員的,也有招不到人的

  年前走的時候,謝戴偉所在的工模部有42個人;年後回來,就只有26個人。

  “這麼大(減員)幅度,在這兒幾年了都沒見過。”這位自貢農民工在深圳一家塑膠模具廠工作,為汽車音響、手機殼製造提供模具。他認為,這和周邊製造廠的訂單少了,密切相關。

  眉山的熊建勇愁的卻是招不到人。他是溫州市一家按摩椅公司售後部部長,手下有13個維修技工,年後還要招5個。“年薪八九萬都不一定找得到合適的。”他説,高檔按摩椅都是機電一體化,需要複合知識,普通工人至少培訓1年才能修理——但學徒工資一個月不到2000元,廠裏沒人願學。

  【解析】

  就業結構性矛盾空前突出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趙忠認為,今年農民工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將空前突出。部分製造業、建築業等第二産業就業機會將減少。受勞動力成本上升影響,一些勞動密集型的製造企業正撤離中國;全國基礎設施投資下降,建築業及房地産業進入“調整期”——這將直接影響川籍農民工就業。

  省農勞辦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我省共有農民工2472.2萬人,其中約35%從事建築業,13%從事製造業。約半數川籍農民工,或將不得不從第二産業“轉業”。

  郭正模認為,四川處於工業化中期,仍有大量第二産業就業機會。但對於約1100萬省外務工的川籍農民工而言,“轉型”壓力將尤其明顯。

  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將更為“緊缺”。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認為,經濟新常態下産業加速升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增;而缺乏培訓的農民工,短時間很難勝任新的技能要求。

  C

  想跳槽,新的去處卻沒想好

  王波目前的工作幹了3年,今年他想辭職走人。

  這位眉山農民工學過鋼鐵材料成型,上完學就一直在雲南祿豐縣的小山村裏,當民營鋼鐵公司的原料採購員。要走,原因就一個——3000元的月薪,這兩年從來沒漲過。去年公司還以虧損為由,取消了年終獎。

  辭職了去哪兒,王波挺糾結。“鋼鐵不景氣,其他行業好像也不咋樣。”他説,老鄉中有做機械、水産生意的,都在賠錢。聽説有朋友為快遞公司代理收貨,一個月收入能上萬元,心裏癢癢的,“沒得經驗,不曉得弄得來不。”他猶豫著,“你有沒得啥子好建議?”挂電話前,王波兩次反問記者。

  【解析】

  短期化就業傾向日益明顯

  過去,農民工在一個崗位上願意幹個三五年,現在可能只幹三五個月——這種現象,被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郭曉鳴命名為農民工就業“短期化”。他認為,經濟新常態下,“短期化”傾向將日益明顯。原因,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壓縮了企業提高農民工待遇的空間。這將降低農民工就業穩定性。

  大量建築業、低端製造業農民工被迫進入新行業。新崗位和農民工的需求、能力吻合,需要一個過程。在這期間農民工會“用腳投票”,覺得不合適就走。

  D

  打工,不如回家開店

  內江農民工付華平,是深圳一家農民工子弟校7年級的班主任。今年孩子們開學報到時,她特意留意了人數:全年級360人,有18個人沒來,“一般都是父母回家工作,把娃兒帶走了。”

  同在深圳的達州農民工田小龍,卻準備返鄉,開五金店。工資本來就不高,節後廠裏突然規定,上班不準説話、不準帶食物進廠,發現一次扣5塊錢。“晚上經常加班,不讓帶吃的吃啥?這就是變相趕人走嘛!”

  出來打工7年,田小龍在好幾家五金廠呆過,基本技術都有,手裏也有點存款,“老家租房子便宜,這兩年蓋房子的人也多,都要用到五金(産品),生意應該問題不大。”

  【解析】

  農民工返鄉創業或成趨勢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都陽認為,沿海部分製造業農民工即使失業,但當地還有其他工作崗位。目前沿海用工整體緊缺,而待遇普遍高於四川,不會出現爆發性“回流”。不過,他認為對沿海企業、尤其中小型製造企業經營狀況,需密切關注。

  郭曉鳴認為,城市收入增長放緩,將激發農民工返鄉創業。而農村産權制度改革、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等政策,則為創業提供了可能性。今年將出現更多有一定技術、資本的農民工,回川成為農業大戶、開辦小微企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