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步入新常態 民企更發力

  • 發佈時間:2015-03-05 05:20:3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全國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做客中國經濟網“聚焦2015兩會”特別節目,暢談經濟新常態、激發民營企業活力、企業走出去等熱點話題。

  新常態須創新驅動

  在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增速回落,但經濟發展將實現向品質更優、效率更高、結構更合理轉變。

  “中國已經過了高速發展的階段。原來我們是為了吃飽、穿暖,拼命發展經濟;這樣也帶來一些問題,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也造成了環境的污染。在新常態下,我認為要把過度擴張型的發展,轉變為品質效益型的發展,以及既有金山銀山又有綠水青山的環保型發展。”

  宗慶後代表認為,“現在經濟增速下降了,並不是説我們的經濟衰退了,這只是一個轉型升級的過程。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們要通過以創新為驅動,去改造原有落後的東西,爭取更好的發展。”

  改革步子再大些

  在新常態中,2015年我國也迎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二年。“我感覺現在中央改革的力度比較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幾百項改革舉措,對企業來講,最關注的是審批制度改革和財稅體制改革。”宗慶後代表説。

  對於審批制度改革,宗慶後代表回憶説,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主要舉措就是放權、讓利、開放,把這6個字用起來,經濟就活了。現在進一步改革審批制度也需要這6個字,但是意義更加深遠,不僅對外開放,對內也要開放,打破壟斷。

  對於財稅體制改革,宗慶後代表認為現在企業稅負比較重,導致一些企業放棄實體經濟。

  宗慶後代表説,實體經濟是創造財富的經濟,中央一直號召鼓勵實體經濟發展,要實現這個目標,我們應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為企業減負。

  民企迎來發展機遇

  近年來,我國政府大力推進混合所有制,很多領域都已向民間資本開放。2015年是國企改革的關鍵之年,對於民營企業也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一年。

  “相較於民營企業,國有企業擁有更先進的技術和科學的管理經驗。而民營企業的機制則更加靈活,如果把兩個優勢結合在一起,我想中國的企業會發展得更好。”宗慶後代表説。

  宗慶後代表説,民營企業更加注重效益,若想吸引民資進入,政府要拿出盈利性較好的項目。而民營企業跟國有企業搞混合所有制,民營企業要考慮是否需要掌握自主權、經營權,以合理控制風險。

  “走出去”互利雙贏

  在地方兩會上,許多省份提出將借助“一帶一路”戰略加速推進企業“走出去”,2015年民企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也將面臨新機遇。

  宗慶後代表認為,“一帶一路”是解決我國産能過剩、調整産業結構的好方法。

  “實際上我們現在過剩的一些産業,在欠發達國家還沒有飽和。例如在我國,鋼鐵水泥都過剩,但我上次到安哥拉去,中國人的水泥在那裏賣300多美元一噸,比國內貴6倍多。現在‘一帶一路’沿線的一些欠發達國家,産業發展還不完善,把我國過剩産業轉移到這些地方去,既幫助了人家發展,又解決了我們的産業結構調整問題。”宗慶後代表説。

  近幾年,“走出去”較為成功的大多都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宗慶後代表説,民營企業若要“走出去”,還是要“抱團”,有組織地出去比較好。

  “此外,由於缺乏經驗,民企‘走出去’還要依靠我國駐外使館的幫助,多了解當地的經濟、文化、政策背景等各個方面的資訊。”宗慶後代表説。

  對於2015年娃哈哈集團的海外投資計劃,宗慶後代表表示,目前集團還在進行有關考察,有機會的話會進行對外投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