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醫生:跨過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 發佈時間:2015-03-05 03:32:20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文·本報記者 劉園園
給Ta點個讚
“健康的未來是所有人都可以真正享有自己身體的資訊權和處置權。”在官方網站上,春雨醫生如此聲稱。
這個看似簡單的夢想,其實正是當下中國醫療領域的痛點。這用北京大學發展研究院教授李玲的話説就是,醫療領域資訊嚴重不對稱,幾乎在看病的每一個環節,醫生知道的資訊都比患者多。
2011年,春雨醫生從“輕問診”切入了這一痛點,並從國內最早的一批移動醫療交互平台中脫穎而出。它的主要模式是,患者可以免費在這一移動醫療APP上諮詢,醫生回答患者的提問,春雨醫生為醫生付費。
人氣為春雨醫生帶來了更多有價值的東西——醫療健康數據。但是在從健康數據中掘到未來的金礦之前,春雨醫生不得不面對眼前的生存壓力。
由於絕大多數用戶依然習慣於免費諮詢,而醫生的收入主要來源於春雨醫生,這樣的燒錢模式即使融資再多也是不可持續的。“春雨醫生雖然有很多的用戶和很高的平臺知名度,但是輕問診這個模式並不能支撐整個公司的發展,所以它需要對用戶的需求進行轉化。”易觀智庫醫療健康行業分析師林文斌説。
2月初,春雨醫生宣佈轉型——做服務型電商。所謂服務型電商,張銳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就是不再採取傳統醫藥電商以流量為中心的模式,而是基於醫患關係,向患者提供服務産品,包括醫生提供的諮詢服務以及對藥品、産品的建議。
張銳以春雨醫生推出的“育兒包”服務舉例説,這种家庭醫生服務為期一年,醫生可以全程跟隨寶寶0—1歲的成長,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通過春雨醫生跟醫生進行溝通。“一年結束後,用戶可以選擇和醫生續約,這樣醫生和用戶之間就可以建立起更長期的關係。”張銳説,與此類似的是春雨醫生推出的第一款服務電商産品“媽咪寶盒”,“目前銷量非常不錯”。
張銳説,開闢服務型電商新模式的基礎是建立醫患之間的長關係和強關係,發揮醫生在藥品採購流程中的決策價值,形成醫藥和健康産品的持續購買。
但是如何建立起醫患之間的長關係和強關係?張銳告訴記者,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家庭醫生十分常見,一般一個家庭醫生會長期為一個家庭服務,跟蹤整個家庭的健康狀況,為家庭成員的小病提供幫助,並在重大疾病發生時幫助他們轉診到大醫院,這种家庭醫生跟病人之間的關係就是長期且持續的。“春雨希望通過利用網際網路低成本的持續溝通,彌補中國家庭醫生的缺失,打造新型的醫患關係。”
春雨醫生的新嘗試能否成功,仍有待觀察。林文斌認為向患者提供家庭醫生服務或私人醫生服務確實是整個移動醫療行業的發展方向,但是當前中國人的就醫習慣與歐美國家有巨大差異,不得不考慮目前中國消費者的付費意願以及選擇私人醫生的意願。“這些意識可以培養,但是需要考慮其時間成本。”
問及目前面臨的困難,張銳説,目前中國人的健康意識還比較薄弱,人們習慣有病才去看醫生,平時很少關注自己的健康。
當然,同樣薄弱的,還有中國人在網上看病的意識,以及為移動醫療服務付費的意識。這些,是包括春雨醫生在內所有移動醫療企業無法選擇“跳過”的關卡。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