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彩電出口成視聽領域亮點

  • 發佈時間:2015-03-03 21:30:47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機電商會視聽分會許彤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海關統計,2014年我國彩色電視機出口約7405.7萬台,同比增長24.3%,出口金額約為135.5億美元,同比增長22.6%,成為整個家用視聽産品領域中出口的最大亮點。彩電出口平均單價183美元,同比下降1.32%。其中液晶螢幕彩電出口約6870.5萬台,同比增長25.9%,金額約128.3億美元,同比增長27.62%,出口單價約186.8美元,同比下降4.3%;CRT彩電出口約502.6萬台,同比增長4.1%,金額約6.4億美元,同比增長80.5%,出口單價128美元,同比增長73.4%;電漿螢幕彩電出口24.8萬台,同比增長84.2%,金額約7236.4萬美元,同比增長81.1%,出口單價292.3美元,同比下降約1.7%。同期,彩電進口規模較小(6.1萬台,同比增長33.5%;金額1853.4萬美元,同比減少40%)。

  海外市場復蘇出口告別負增長

  與2014年以來彩電內銷下降呈反比的是,2014年我國彩電出口量、出口額均顯著高於上年同期,銷售量、金額同比增長均超過三成,彩電出口迎來開門紅,一季度形勢不錯並在二季度得到延續,三季度隨同比增長幅度逐月下降但9月最低也超過10%,10月達到全年出貨量最大值後同比增幅有所放緩。這主要是由於:一是主要發達經濟體持續好轉,海外市場需求逐步回升,歐美成熟市場對彩電的需求持續回暖,新興市場(特別是非洲市場)對彩電的需求強勁增長,海外訂單大幅增加。二是2013年上半年彩電出口極為慘澹,導致對比基數比較低。三是海外渠道商補庫存:年初海外渠道商庫存處於低位,後市看好,積極備貨;另外由於2014年中國春節連休較往年提前,海外經銷商趕在節前出貨,使1月出貨量出現高峰。四是受巴西世界盃及俄羅斯冬奧會賽事刺激,2.4億球迷回到電視機前,帶動大屏彩電銷售。五是國家促外貿政策措施得力,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低。六是國內六大彩電品牌商加大海外市場拓展力度,自主品牌出口增長較快;創維並購廈華南非公司,TCL收購三洋墨西哥工廠,一方面是加大自有品牌出口,另一方面是為規避貿易壁壘。

  我國自有品牌彩電出口在延續了2013年的增長後今年增幅更大,比重已達40%,這主要是由於債務金融危機後全球的消費能力都有所下降,我國彩電品牌相對歐美、日韓産品還是相對便宜,性價比高。海信、長虹、TCL、創維、海爾等公司堅定不移地實施品牌走出去戰略,不斷加強海外品牌推廣投入,重點打造海外品牌根據地市場,品牌市場總體份額不斷提升,搶佔了部分日本彩電品牌的市場份額。其中2014年海信電視海外市場品牌收入同比增長了77.0%,自有品牌佔比達63.9%;品牌銷量同比增長121.2%,自有品牌佔比達58.7%;海信2014年彩電出口540萬台,同比增長75%。TCL出口760萬台左右,自有品牌佔比達40%。

  在曲面、OLED、大屏鐳射影院、量子點等多種新型屏顯技術並存,市場競爭逐步走向高端的同時,彩電産品的價格卻不斷走低,這種情況在內外銷方面都顯著存在,但彩電的成本(屏和晶片)確實是上升的,因此彩電生産企業利潤持續被擠壓。2014年彩電出口平均單價183美元,同比下降1.32%,液晶電視單價同比下降4.3%。根據彩電主營企業上市公司的三季度的財報,海信、海爾、TCL、長虹、康佳五大彩電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僅為1.8%;在凈利潤方面,除海爾、TCL、康佳實現增長外,其他2家是負增長:海信同比增長-18%,長虹同比增長-201%。2014年彩電全行業的平均利潤率則更低,為1.5%。

  出口單價低導致企業盈利差

  據海關數據,我國彩電出口單價從2010年的最高240美元/台下降到目前的183美元左右,雖然第三季度彩電出口單價有所回升,但仍然較低。一方面,國內廠商的成本壓力加大,既包括製造成本(原材料、物流、土地、勞動力等)快速上漲及短缺,也包括企業研發、管理費用的提升,企業競爭力進一步被削弱。行業産能在提升、産量在增長、出口規模在擴大,但出口價格卻下降過快,彩電企業內外銷價格均普遍偏低;另一方面,外部市場競爭激烈,消費需求雖有所反彈,但持續性仍待觀察;由於上游液晶屏(特別是出口主力32英寸屏)2014年以來供不應求,價格上漲過快(20%),因此整機價格漲得慢,也將導致行業整體無法盈利,影響企業經營,並限制企業的研發和技術升級投入。

  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成為全球彩電生産銷售大國,彩電出口一直保持旺盛的增長勢頭,但也面臨著歐美的專利壁壘、核心技術缺失等因素制約,使擴大出口阻力重重。目前貿易壁壘漸趨複雜化和彈性化。隨著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以環保、節能、反傾銷、專利授權等多種形式來提高我國彩電行業的出口成本,其結果是企業出口阻力加大,利潤減少,産品進入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難度加大。專利問題需要彩電廠商長期面對。每年企業在專利方面的支出都很不菲。如何建立有效的機制,避免不必要的專利收費,是企業最關心的問題。在專利上,相對於日韓企業,中國企業掌握的專利技術較少,進入國際市場則需比同行多支付很大一筆專利費用,削弱了企業競爭力。

  從近幾年全球彩電業格局發生的變化看,中國彩電企業國際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可以看到,日係品牌不斷衰落,而它讓出來的份額絕大部分是被南韓企業佔據,中國企業搶佔的份額很少。而這裡面關鍵因素是品牌、技術和全球産業佈局缺失。中國企業一直在説要從“中國製造”做到“中國創造”,要打造中國的世界品牌,但就目前的現狀看,中國的家電品牌離成為全球品牌還很遠。拋開中國市場,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的佔有率更是與南韓品牌存在巨大的差距,在海外南韓三星、LG兩者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47%。中國企業要實現持續穩定的發展,就必須大力發展自主品牌,在市場佈局、品牌建設、銷售渠道、售後服務等方面系統推進,光靠企業自身的發展顯然不能在短期內滿足與國際市場接軌的需要。

  2015年彩電出口將較為平穩

  以顯示技術來區分,彩電目前正處於以液晶顯示為主體、CRT/PDP將退市,OLED、曲面、量子點、鐳射電視開始逐步向市場滲透的歷史階段。由於主體液晶電視的市場增速已逐步趨緩,2015年全球彩電市場預計不會有太大增長,全球出貨量預計將增長3%,達到2.4億台左右。

  歐美等發達國家對大尺寸電視機的需求較強,而小尺寸電視機則在新興市場更加走俏。

  由於去年上半年出口基數較高,今年全年又無重大國際體育賽事的拉動,預計全年彩電出口表現較為平穩,同比增長2%~3%。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