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兩會開啟 哪些深改將由虛及實

  • 發佈時間:2015-03-03 08:37:4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開幕,“兩會”模式正式開啟,而恰逢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亦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讓今年“兩會”註定格外引人矚目。眾所週知,近兩年來,隨著多項改革業已完成,要想繼續拆解剩下的“硬骨頭”絕非易事,而這也成為代表、委員共同求解的問題。在關注改革之外,如何給中國經濟尋找新引擎也是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外界普遍預測,博采眾議後,多項新政有望在“兩會”後向前邁進一步。

  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將出

  截至昨日17時,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提案組已收到提案979件,立案657件,內容包括“十三五”規劃制定、積極實施“一帶一路”等。相關知情人士曾透露,“一帶一路”戰略規劃有望在全國“兩會”後公佈,這一時間點也符合外界預期。

  業內普遍認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同時平衡東西兩道發展線路,助力中國“走出去”,開闢交通和物流大通道,同時實現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打破地區經濟發展瓶頸,推進各國金融産業合作,推動中西部地區開放,推動東部地區産業升級,將為中國經濟增長尋找新的增長動力。

  據預測,“一帶一路”倡議一旦落實,將成為世界上跨度最長的經濟大走廊,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它發端于中國,貫通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乃至歐洲部分區域,涉及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約佔全球的63%和29%。

  全國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昨日也對“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下企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我國一些産能過剩的行業,在國外一些欠發達地區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故‘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將調整我國過剩的産業結構。例如我國的水泥,在安哥拉可以賣到300美元一噸,比國內貴6倍。可以説,將我國的過剩産業轉移到欠發達地區,既幫助了欠發達國家的發展,又能解決我國産業結構調整問題。”宗慶後説。

  國企改革:地方將有大動作

  如果説代表、委員對“一帶一路”的關切體現出中國正求索新的經濟增長模式,那麼對國企改革的熱議則可看出我國改革欲啃“硬骨頭”的決心。昨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新聞發佈會舉行,大會發言人呂新華介紹,今年將安排三次大會發言,全國政協委員將圍繞全面深化改革,就經濟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做發言。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目前國企改革面臨四大難點:國企依靠壟斷地位和政府政策佔據市場優勢,利益固化阻礙改革深入;國企在公益領域用力不足,在競爭領域投入過多與民爭利;國資監管體制改革“難”,有的管得過多過細,有的缺少監管;混合所有制破題“難”,“誰來混”、“怎麼混”等操作實施面臨諸多挑戰。

  事實上,雖然國企改革從去年就已逐步推進,但讓國企“去行政化”,打破對壟斷的依賴和低效、腐敗,真正提升市場競爭力,仍任重道遠。一位行業專家指出,中央企業負責人薪酬改革已實施,接下來,地方國企負責人薪酬也將隨之而“動”。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2個省區市明確今年將推進所屬地方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改革。由此,地方國企改革的動作或將邁出實質性步伐。

  財稅改革:欲給企業百姓減負

  同樣值得一提的是,2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這也是2015年全國“兩會”召開之前的最後一次常務會議,此會議的召開對“兩會”熱點的把握具有重要作用。根據會議精神,要堅持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加強定向調控,加大財稅政策支援力度,用減稅降費鼓勵創業創新,帶動社會就業和調節收入分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等專家公開表示,財稅體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不少深層矛盾待解:中央“事少錢多”、地方“事多錢少”的問題還未扭轉,地方迫於支付壓力依賴土地財政,引發房地産泡沫、地方債務危機等一系列問題;全口徑預算改革仍未完成、預算制定科學性、資訊公開透明還有差距,蘊藏腐敗尋租風險;稅收增速高於居民可支配收入和GDP增速、地方非稅收入逆勢增長等。

  根據此前一項調查顯示,公眾期待今年“兩會”期間,包括提高個稅起徵點並按年收入計徵、開啟以家庭為單位的綜合徵稅體系、取消不合理收費等方面能有所突破。李佐軍則坦言,對於企業和百姓對減稅費降負擔的需求迫切,光靠簡單“減負”難以達到,必須依靠稅收體制系統性改革的推動,預算改革、財稅改革等仍要加速求解。

  北京商報記者 肖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