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級市場培育將成藝術金融重點

  • 發佈時間:2015-03-02 05:31:56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2014年度中國藝術金融發展年度研究報告》出臺,報告顯示,藝術金融的市場規模卻比2013年增長了61.5%,與高峰期年份2011年的市場規模相比,增長了2%,達到了123.4億元,表現了較強的市場“擠出效應”。2015年新年伊始,文化部文化産業司又發佈了《關於做好2015年度“文化金融扶持計劃”準備工作的通知》,對今年的文化金融扶持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有業內專家認為,在國家戰略打“文化牌”的基調不變的前提之下,藝術市場無論從“中國創造”的高端層面,還是從“中國設計”的中端層面上而言,仍是充滿了機遇,藝術金融的創新需要把握在基本面以及政策面等方面的調整變化。

  回望2014年,文化産業新政密集出臺,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支援文化産業與金融等領域全面融合發展。但與此同時,藝術金融卻暴露出諸多問題,國內藝術金融一直處於不穩定的狀態,新的一年,藝術金融能否迎來轉機,可從哪些方面尋求突破?●南方日報記者 謝夢

  市場將從二級市場炒作轉向一級市場培育

  從2007年民生銀行推出國內第一隻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品基金理財産品——“非凡理財·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開始算起,中國藝術金融的發展已近8年,但至今尚未有很成熟和成功的案例。

  藝術金融這幾年的態勢也大致經歷了從各種藝術金融形式的井噴、被炒作追捧,到市場調整突顯風險問題,再到相關監管的後發到位這幾個階段。隨著去年藝術品信託的集體陷落,此前風光一時的各種藝術金融形式也基本上歸於沉寂。這也表明瞭僅僅靠資本入市、資金推動的大幅市場行情不可能長久維持。

  2014年藝術品拍賣市場資金的短缺,藏家惜售、買家謹慎,明星拍品的標桿效應無法更多地調動市場的積極性,板塊輪動的背後是不同藏家群體的輪動乃至文化價值取向的轉型。在市場調整態勢繼續深入的情況之下,新的藝術金融形式如何更好地切合目前市場的基本情況,可能還是需要首先面對市場的基本現狀。

  在市場消息面上,去年相關監管部門有關藝術品信託與藝術品基金的發文也表明瞭高層對不同藝術金融形式迥異的態度,特別是對於高端市場風險的嚴控。市場人士預計,今後藝術金融的介入側重點會更多地從藝術品二級市場的炒作轉向一級市場的培育。不過在中端市場方面,藝術設計的概念嶄露頭角。與高端的“藝術創造”不同,藝術設計與當下文化産業高端化發展,製造業的升級換代以及生活的智慧科技化都密切相關。

  去年各地文博會項目增長,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産業跨界融合的新産品、新業態的出現也令人矚目。這些政策面上的利好都使得藝術設計概念更受追捧,這已經悄然反映在家居、飲食、服裝等諸多文化消費層面之上了。

  趨勢

  將會涌現出越來越多藝術金融中間産品平臺

  上海大學中國藝術産業研究院副院長西沐認為,中國藝術品市場過於重視投機的市場行為以及由此産生的失范行為,放大了藝術金融初步發展階段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導致了藝術金融理論與實踐過程中出現亂象,這對中國藝術金融及其産業的發展造成了非常大的傷害。藝術品流通性差的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藝術金融的發展。

  摩帝富副總裁兼亞洲區總經理黃文叡認為,藝術品投資與藝術品收藏的側重點是不同的,利潤點和思考模式不一樣,藝術品收藏首先要考慮的是藝術品的真偽問題,而藝術品投資則剛好相反,必須首先考慮藝術品的流通性問題。此外,還有業內人士表示,儘管從近幾年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來看,金融支援文化産業發展的方向已經越來越明確、細化,金融機構也在密切關注藝術品市場的發展,但由於缺乏專業的藝術品市場人才,以及藝術品評估系統的缺失,使得金融機構在現階段仍然處於謹慎觀望狀態。

  談及當前中國藝術金融的發展形勢,西沐認為,當下藝術金融面臨最好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很多困難。一方面,藝術金融的發展在強大需求的牽引與政策效應的推動下,進一步拓展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空間,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前幾年藝術金融探索階段體系的發育,推出的産品與服務,在市場大勢走弱與運營能力欠缺的雙重壓阻下,出現了新的困境。西沐表示,中國藝術金融發展到今天的核心領域就是藝術品及其資源的資産化、金融化,關鍵環節就是藝術品及其資源資産的估值。

  西沐認為,國內藝術金融圍繞藝術品及其資源的資産化、金融化這一核心領域,以及資産估值、定價等重點環節,正在體系、業務、産品創新等方面嘗試新的突破。平臺化創新及與網際網路的融合,將會帶來更多的創新業態,特別是在平臺化+雲服務+網際網路+終端的整合過程中,會涌現出越來越多的藝術金融中間産品平臺,推動藝術金融資産化及其消費的業態不斷豐富、不斷向縱深發展。

  從近期看,主要有兩個大的方向:一是在藝術金融産品創新的結構方面,基金産品的發展是主要的方向之一,雖然信託産品的發展遇到困難,但産業投資基金與股權投資基金不斷興起,有可能成為發展的重頭戲;二是基於實物的標準化的藝術品電子化交易産品,會進一步放大規模,如在文交所平臺上推出的郵幣卡、電子化交易産品等,會成為繼藝術品份額化交易後的又一次産品集中上市與實驗。

  監管

  藝術品金融監管體系日趨完善

  2014年7月,銀監會正式印發了《關於完善銀行理財業務組織管理體系有關事項的通知》(俗稱“35號文”),明確了銀行不得提供含有剛性兌付內容的理財産品介紹,要求信託公司加強主動管理能力。

  銀監會的這一做法被業內人士視為長期以來國內信託市場剛性兌付的潛規則即將被打破的信號。業內人士稱,以前大家買信託産品的積極性很高,也是因為信託産品的剛性兌付,而“35號文”的出臺,意味著剛性兌付今後將不再靠譜,這也將會使投資者對藝術品信託産品的風險有更加理性的判斷。

  此前,藝術品信託和基金産品主要是利用銀行龐大的客戶資源優勢向其高端客戶發售,銀行收取一定比例的銷售費用。隨著現在藝術品信託和基金風險不斷暴露,銀行的此項通道業務也面臨全面收緊。

  而幾乎同一時間,證監會發佈了《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將藝術品、紅酒等為投資對象的私募基金納入調整範圍。業內普遍認為,未來藝術品信託或將由私募接棒,並將對行業帶來利好。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