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常態下的創新生態
- 發佈時間:2015-03-02 01:30:30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胡鈺
■科技專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把握新常態,就要看到新常態是合理的狀態、創新的狀態、持續的狀態。合理,是因為各項主要經濟指標都在合理區間,發展速度、結構調整也更加合理;創新,是因為經濟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創新力量成為主要驅動力;持續,是因為世界經濟形勢復蘇緩慢與國內發展轉型任務艱巨共同作用下帶來的長期狀態。
在這種新常態下,就要按照中央要求,“堅持發展、主動作為,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要在創新驅動上做到主動作為,應避免兩種錯誤行為:一是無所作為,另一是盲目作為。無所作為,表現在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缺乏重視、缺乏信心,或者認為靠傳統的增長方式依然可以維繫,或者認為中國創新能力不行只能去購買國外技術,還是過“仰人鼻息”的日子。盲目作為,表現在不遵循創新規律,不研究創新中的問題,認為憑藉增加經費投入、上大項目就可以奏效。
從全球範圍內看,中國的發展已經從“技術洼地”走到“技術平地”並逐漸向“技術高地”邁進,在這個新的歷史階段,買技術的日子已經不可繼續,做不了技術的擔心也不必存在。只要堅定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主動作為,遵循創新規律科學作為,就一定能讓中國成為創新大國、創新強國。
美國學者哈羅德·埃文斯研究了美國兩個世紀以來最著名的五十多位創新者,得出一個明確結論:“創新的歷史教育我們,最偉大的創新是不可預見的。”從創新規律上看,對一個希望提高創新能力的國家來説,規劃創新方向重要,完善創新生態更重要,後者是更具深層意義的舉措。新技術、新産品、新産業往往不是政府規劃出來的,而是創新人才通過自由探索和市場競爭實現的。為此,應以“激發全社會創新激情”為目標,下大氣力營造創新生態。
著力點之一:疏通創新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創新必須落實到創造新的增長點上,把創新成果變成實實在在的産業活動。這是對創新活動提出的明確要求。創新是技術活動,更是經濟活動,沒有實現市場價值的成果只能叫做發明而不是創新。從創新成果的産生流程上看,要經過一個演變過程:試驗品,樣品,産品,商品,暢銷品。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一整條的創新鏈條來支援,具體體現在:研發平臺、檢測平臺、孵化器、智慧財産權服務、財務會計服務、技術轉移服務、資訊諮詢服務、投融資服務、創意設計服務、品牌推廣服務等。
好的創新生態要遵循創新規律,降低創新成本。調研表明,初創企業、中小企業往往存在落地難、融資難、拓展難等問題。為此,要圍繞疏通創新鏈,大力發展創新服務業,完善支援創新活動的仲介體系和輿論氛圍。
在資訊化條件下,要建設互聯互通的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國家層面的科技成果資訊系統,發揮網際網路的作用,鼓勵眾包、眾籌、眾創,提高創新效率。在全球化條件下,抓住時機進行全球佈局,在全球範圍內爭取創新資源和項目,通過“一帶一路”等戰略的實施,鼓勵中國企業在全球範圍內開展技術合作、並購和拓展,積極融入並引領全球創新網路。
政府鼓勵和引導創新活動,要多采用“普惠制”的支援手段,比如稅收政策、後補貼政策、獎勵政策、採購政策等,要在保護智慧財産權、維護公平競爭、改善金融支援、吸引優秀人才等方面下工夫,努力創造市場化創新機制和競爭環境。
著力點之二:培育創新市場
創新規律表明,對創新活動的支援,給市場遠比給項目更重要,因為市場在配置資源上更有效率,市場給予創新者的是內生動力。
對創新活動來説,重點要建設好兩個市場:消費市場和資本市場。任何創新産品做出來後,一定要得到市場認可、獲得應用才能持續改進和發展。這種消費市場的支援對創新者信心的積累、創新資源的整合很重要。一方面,應通過政府採購支援自主創新産品,補貼應用端,鼓勵採購自主創新的首套設備、首批産品,併發揮宣傳輿論作用,引導公眾購買本國産品。另一方面,應建立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體系,避免地區分割、部門分割對創新産品應用的阻礙。
注意引導投融資支援創新,形成資本與技術對接的機制。在創新的不同環節,經費需求量差別很大,大致上看,研究:開發:量産=1:10:100。這麼大的資金需求不能僅僅靠財政資金,要發揮社會資本的力量。中國一直具有負債率低、儲蓄率高的特點,政府還有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些都應轉化為支援創新的有效力量。風險投資不能遠離風險,財政資金在支援創新方面應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著力點之三:鼓勵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對於一個社會創新力提升具有最深刻、最持久的作用。全社會形成濃郁的創新精神,就會轉化為全社會的創新行為,迸發出的創新活力是生生不息的。這其中,重點是抓原創精神、企業家精神和創業精神。
原創精神強調的是創新信心、創新決心。在新的發展階段下,敢於創新、肯于創新是創新的先決條件。不論是基礎研究項目立項,還是新産品研發,都不能妄自菲薄,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外國人做過的東西我們才能做;也不能心浮氣躁,貪求快速成名致富,而要有“十年磨一劍”的恒心,堅持寂寞長跑,扎紮實實做出自己的成果。
企業家精神強調的是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在技術創新體系中,企業是主體,用戶是導向,市場是機制,品牌是目標,院校是支撐,仲介是紐帶,政府是環境,最重要的,企業家是靈魂。企業家在創新中的重要作用在於發現創新方向、整合創新資源、組織創新活動。在産學研合作中,應切實以企業為主體,不能以企業為傀儡,才能真正實現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
創業精神強調的是形成“以貪圖安逸為恥、以奮鬥圓夢為榮”的社會氛圍。2014年11月,扎克伯格來清華大學演講,談到大學生創業時説,“我覺得最好的公司,不是因為創始人想要成立公司,而是因為創始人想要改變世界。如果你只是想要成立公司,你會有很多想法,但不知道哪個想法最好,最後影響公司的發展。但反過來,如果你想要改變世界,有了很好的想法才去創業,這樣你才會成立好的公司。”創業不是一時衝動,不是為了掙錢,而是自強精神、創新精神的實踐。
2014年被稱為“中國創業元年”,政府一系列簡政放權的政策鼓勵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當前的創業創新環境越來越好,逐漸進入了創業創新的黃金時代。
在新常態下,經濟靠創新驅動,創新靠人才驅動,人才靠什麼驅動?答案是創新生態!從國際經驗來看,檢驗一個國家的創新生態好不好,有三個重要維度:一是社會文化中推崇創新,二是金融體系中推崇創新,三是消費市場中推崇創新。
我國有9億多勞動力,2億多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能勞動者,2014年高校畢業大學生就超過700萬人,好的創新生態會推動中國發展實現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的轉變,形成中小企業“鋪天蓋地”、大型企業“頂天立地”的嶄新格局,讓中國的企業家、科學家發揮出無限的創造力。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一個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將會為中國的新常態注入持續新動力,這一過程不但對中國轉型發展、而且對世界持續發展都非常重要,其歷史性、世界性的作用將日趨顯現。
(作者係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副主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