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拉開防通縮序幕
- 發佈時間:2015-03-02 00:30:54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週末的降息,在情理之中、預料之外。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強、通貨緊縮趨勢明顯的當下,通過降息降準這類外生性的貨幣寬鬆對衝是政策應有之義。意料之外則是在於時機的選擇,兩會期間是慣常的政策真空期,決策層選擇會前降息凸顯了下行壓力之重和通縮趨勢之強。在不少專家看來,這次降息意味著政策拉開了防通縮的序幕,年內還有2次降息可期,降準的空間則高達5次。
但與通脹的單純貨幣驅動不同,通縮是一種更為複雜的經濟現象,是有效需求不足、貨幣供給緊縮等經濟下行壓力的集中表現。所以,在降息降準發力防通縮的同時,也需要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相配合。同時,考慮中國經濟的新常態,考慮中國所處的經濟增長階段的轉換期,防通縮還需要短期的總量政策和中長期的調整改革相結合。
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弱增長低通脹”格局異常明顯。許多經濟數據顯示,雖然經歷了去年底的一次降息,但一季度的增長仍不容樂觀。發電量數據、PMI數據、投資數據和房地産銷售數據等都預示,一季度的經濟增長或將保持慣性下滑。這些壓力也集中反映到價格方面。2月的PPI數據大概率連續第36個月負增長,這一跨度已經遠超1998年、2002年和2009年3次通縮時期PPI的負增長時間。雖然統計局的CPI數據還沒確認,但華泰證券計算的加權物價指數顯示,早在去年10月,加權物價指數就處在負增長。同樣,民族證券以1月數據測算的GDP縮減指數也是負數。
如此的數據背景之下,政策重心向防通縮轉移也是必然。宏觀政策如何防通縮?目前看來,亟須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政策三管齊下。就貨幣政策而言,在通貨緊縮的條件之下,即便名義利率保持不變,實際利率也將上升,為保持貨幣中性,央行也有繼續下調基準利率的必要。同樣,考慮到外匯佔款的收縮,央行也有必要繼續降準對衝,對衝力度將視外部流動性條件而定。
回顧上一輪的貨幣緊縮週期,在2010年10月底至2011年7月底9個月的時間裏,連續加息5次,基準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從2.25%升至3.5%;在2010年初至2011年底兩年的時間裏,存款準備金率連續12次上調,大型商業銀行由15.5%提高至21.5%,累計上漲6個百分點。這輪降準降息後,基準的一年期存款利率2.5%,大型商業銀行存準率19.5%。專家判斷,年內還有2次降息空間,降準空間更是高達5次。同時,考慮到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同樣作為保險手段的存準率有整體下調的必要。更為重要的是,降息這種價格型工具需要降準這種數量型工具配合,只有進一步降低存準率,銀行體系的池子裏有了水,才有基礎尋求“融資難”和“融資貴”的解決之道。
在貨幣政策發軔之時,財政政策也要更為積極。有專家表示,站在宏觀視角,通縮時期的債務增長,是經濟意義上的“消渴”行為,應該考慮適當增加財政赤字水準。同時,結構性稅收政策支援小微企業;加大政府基礎設施與戰略行業研發投資,引導私人資本填補投資缺口;加大政府採購公共服務産品的力度,提高民生與社會保障水準。這些政府投入都將真正激發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
更為重要的是,“新常態”需要新動力。政策應對也要化危機為契機,進一步加大結構調整力度,釋放改革紅利。加快推進國企改革,加快對民營經濟投資領域的放開,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和淘汰落後産能,推進京津冀等區域一體化建設,落實“一帶一路”詳細規劃等。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