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救助金何日能睡醒
- 發佈時間:2015-03-01 10:14: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交通事故救助金何日能睡醒
因為車禍受傷的劉來香老人在暨南大學附屬三九腦科醫院已住3年3個月又15天,拖欠了醫院20多萬元的治療費用,親人為此玩起了失蹤,醫院則不堪重負。與此同時,據有關人士披露,廣東全省的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累計收入已超過20億元,去年真正用出去的只有幾單,十來萬元而已。
那邊急需用錢,這邊錢卻花不出去,實在是怪事一樁。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其資金來源是交強險的2%,交通違法罰沒資金的3%再加上社會捐助,其設立的初衷,是為讓車禍傷者得到及時救治,對於因為種種原因難獲賠償的受害方來講,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堪稱雪中送炭的“救命錢”。
然而現實中,屢屢出現交通事故救助金“沉睡”的現象。造成這一現象的直接原因,是救助金申請程式的繁瑣。此前廣東省中山市政協委員韓建華在調研時就發現,“根據基金實際運作調查情況來看,醫院在幫助病人申請救助基金時,普遍感到很困難,實際申請成功者不足10%。得到批准的案例大都在數月後才兌現,有的甚至需要10個月的時間才能申請成功。”
而造成手續繁瑣深層次原因則在於,對於該基金的管理職責不明,有的地方,受害者寫好了事故救助金申請書,卻找不到接收部門。有的地方在審批過程中,各種行政部門總要以各種名義“插上一腳”,一些地方甚至規定,每筆救助金的申請審核需要經過分管副市長簽批才能發出。如此一來,救助金的申請審核成了另類“行政審批”。
就算極少數人幸運地申請到救助金,往往金額也不大,對於傷病的治療可謂杯水車薪。以劉來香老人為例,醫院曾費盡週折為其申請了救助金,但獲批金額很小,劉來香最終仍欠醫院20多萬元。
交通事故救助金躺在銀行賬戶上吃利息,付出的代價,是民眾的健康損失和高居不下的醫療壞賬,所以,不能讓這種情況再持續下去,國家有關部門亟須完善救助金管理制度。包括,明確基金管理責任方,改變基金的多頭管理;簡化基金審批手續,縮短審批時間,建立危重傷交通事故傷者的事先墊付機制;加大基金救助力度,例如可明確受害人醫療費或喪葬費最低救助金額或比例,真正讓救助金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交通事故救助金是交強險的重要補充,如何積極發揮救助金的作用,把能花出去的救命錢盡可能花出去,考驗著政府部門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