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羊年 回味春節
- 發佈時間:2015-03-01 05:52:15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羊年春節長假結束了,但那紅紅火火、圓圓滿滿的年滋味卻總是繞在心頭,久久不散。讓我們試著抓住年的小尾巴,咂摸咂摸那沒化的甜味,透過符號,品味春節,回味春節……
説起符號,人們似乎會覺得有點抽象,但你知道嗎?其實我們每天都在用符號處理事情,用符號和人打交道。比如我們看到一家門上貼著紅“囍”,“囍”就是符號,告訴我們這家有人結婚了。我們在路上走,聽到身後有人摁喇叭,那聲音就是一種符號,提醒我們後面有車。可以説,在我們生活的世界裏,符號無所不在。而春節本身,更是一個複雜的符號系統。從感知角度看,其中既有視覺符號、聽覺符號,也有味覺符號、嗅覺符號;從內容上看,有語言符號,即圍繞春節及其各種習俗活動出現的傳説故事、歌謠祝辭等;也有非語言符號,包括時間符號、空間符號、色彩符號、活動符號、實物符號、圖像符號等。所以從這個層面我們可以説,春節是由各種符號構建起來的,而我們剛過完的春節就是人們再一次運用各種春節符號的過程。
看,火熱的力量
“紅紅火火,春節到來又一年”,春節首先是一個時間符號。廣義的春節是一段時間,春節的大幕在臘八粥的香味中徐徐拉開,直到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元宵節過後才閉合起來,而在北方許多地區,俗以為二月二龍抬頭節是春節真正的尾聲。狹義的春節則指正月初一。正月初一又有元旦、正旦、元日、元正、元辰、元朔、歲旦、歲首、歲朝、新正、三元之日等名稱。這些名稱本身均有開端、美好之意,而在陰陽五行學説中,春節所在的孟春之月、春季位屬東方,東方屬木,五色屬青,是陽氣生長的季節,因此又象徵著生機與活力。
春節同時還是個空間符號。看看你家玻璃就知道啦,每到這個時候,我們總會把自己的家裝扮一新,而這,正是最重要的私人空間符號。同理,廟會則是春節最重要的公共空間符號。
在中國,奇數為陽,偶數為陰,數字從一至九都有象徵意義,而這一點在春節尤為凸顯。標誌時間在正月初一的春節首先與數字“一”關係密切,一雖是所有數中最小的一個,卻是萬物之本源,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五在春節期間多有應用,一首上供歌這樣唱道:“大年初一天氣寒,多拜老天一整年。金香爐,銀供桌,兩把燒香往上搓。五個供,五個饃,五碗幹菜隨和著,滿堂兒女把頭磕。”九因諧音久,又是數中最大的一個,往往是幸福、長壽、富有的象徵,也在春節中得到應用。偶數二寓意成雙成對,是和諧圓滿的象徵,春節的門神多是貼兩個,一左一右,頗具力量。但同為偶數的四,因諧音“死”則比較禁諱使用。
色彩是表情達意的載體。在中華文化傳統中,紅色是火的色彩、血的色彩,最為醒目,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是熱情、吉祥、喜慶的象徵,具有驅邪避煞的民俗功能。“紅紅火火過大年”,所以紅色是春節最重要的顏色符號。春聯是紅色,福字斗方是紅色,過門箋是紅色,壓歲錢的袋子是紅色,連饅頭上也要加上紅色的點。
而圖像,即春節期間常用的花紋或圖形,同樣是富含意義的符號。如一個福娃懷抱金魚,坐擁蓮花,就有“連生貴子”、“金玉滿堂”、“連年有餘”等多重含義。
聽,團圓的聲音
中國傳統節日都離不開故事,尤其是春節。圍繞著春節及其諸多節俗活動而形成的民間故事數不勝數。如春節的來歷、祭灶王爺的傳説、過年為啥貼對聯、過年為啥放鞭炮、過年為啥規矩多等,廣為流傳的關於年獸等的傳説故事就是其中的典型。這些故事解釋了春節習俗的來歷與意義,而這些故事也總是在春節期間得到更多的講述,這是春節作為語言符號的一個體現。
歌謠諺語,則是春節作為語言符號的另一種體現。像節俗歌謠諺語、儀式歌謠諺語、遊藝歌謠諺語、苦情歌謠諺語、時令歌謠諺語等。“臘月二十三,呀呀喲,家家祭灶,送神上天,祭的人間善惡言。一張方桌擱在灶前,阡張元寶挂在兩邊。滾茶涼水,草料俱全,糖果子糖餅子,正素兩盤。當家人跪倒,手舉香煙,一不求富貴,二不求吃穿;好事兒替我多説,惡事替我隱瞞。”這是典型的儀式歌謠,用於臘月二十三的祭灶儀式。它朗朗上口,將儀式的目的、供品、程式一一作了敘述。
至於流傳于河南鄲城縣的《寡漢怨》則屬於苦情歌謠。他用一個無妻男子的口吻唱出每個年節裏的無助、落寞與淒涼,其中與春節有關的是:“正月裏,是泰陽,大年五更真清涼,人家有妻把年過,為什麼寡漢不成雙。點上紙,焚上香,自家燒鍋去下湯,一壺美酒無需用,家裏少個小女郎。”在這裡,“寡漢”的“清涼”反襯了春節原本具有的團圓、熱鬧精神。
祝辭是春節中互相祝福的語言符號,如“恭喜發財”、“丁財兩旺”等。而春節短信則是隨著手機、網路平臺的使用而出現的新的語言符號,形制短小,圍繞著春節習俗、故事、風物等展開,又多含有祝福之意。如:“ωω,這是兩個餃子送給你,雖然不太好看,但是餡是我精心調製的,一個包有快樂,一個包有健康,新年了,祝你開心健康每一天!”
聞,幸福的味道
春節的活動以除夕為界限分為年前年後兩段,年前活動意在辭舊,為過年做準備。年後活動意在迎新,慶祝新年的到來。
有首節俗歌謠唱得好:“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臘月二十四,家家掃院子,臘月二十五,裁紙糊窗戶……臘月二十九,春聯貼門首。三十守歲坐一宿,大年初一拜新春。”它按照時間順序主要羅列了年前臘月二十三之後的種種習俗活動,具有較強的普遍性。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人們要祭灶,將被認為是“一家之主”的灶神送上天宮;要打掃衛生,要清洗自己;要趕年集,購買過年所需各種物什或原料;要做年貨,準備、製作過年所需吃穿用度一應物品,宰羊殺豬、生豆芽、磨豆腐、蒸饅頭、做年糕、炒果子,汆丸子、過油;還要貼春聯,並在除夕守歲,送舊年離開,迎新年到來。而隨著新年的到來,在隨後的一段時間裏,各種歡迎、慶祝活動紛至遝來,如早起、開門、放鞭炮、迎神、祭祖、拜年、宴請賓朋、送窮、佔歲、接路頭以及賽會、看舞獅、看花燈、聽唱曲、玩寶盒等各種娛樂活動。與此同時,又有諸多禁忌要遵守,比如不能罵人,不能吵架等。而所有這些活動,都是意義的載體,都是有意義的符號。比如打掃衛生、清洗自己就承載著凈化的意義,就是用乾淨的空間和身體來迎接神聖時間的到來。這些都是春節作為活動符號的體現。
春節的實物符號則是複雜多樣的,大體可分為如下幾類:
首先是食品,如水餃、湯圓(湯糰)、麵條、糕粿(如年糕,取年年高升之意;紅龜糕,龜形,染紅色,象徵長壽;還有發粿,有求發達之意)、糍粑、麥芽糖、五辛盤、歡喜團、桂圓、杮餅等;其次是飲品。如屠蘇酒、椒柏酒、元寶茶、橄欖茶或五果湯等,都是具有歷史底蘊的春節用飲品;還有服飾。過年穿新衣,過去多戴花、鬧蛾兒等,現在會購買金銀玉等各種質料的首飾;四是飾品。如年畫、春聯、斗方、門神、過門箋、窗花、燈籠、中國結挂飾、生肖飾物等,幹花、鮮花、假花也是重要的春節裝飾品;五是祭品。如神像、神主、家堂、香燭、紙箔、茶果等;最後玩具等也不能忘,如木製的關刀或長槍,小喇叭或小鼓,紙糊的龍燈獅燈、各種材質的生肖、假面具、鞭炮、壓歲錢、賀年片、芝麻稈等都是。
不論食品、飲品、飾品還是玩具等物品,都可以作為禮品來使用。這些物品,同樣承載著意義,不能等同於平時所有的物品。比如餃子,是現在平時也會吃的食物,但春節期間的餃子諧音“交子”,具有新舊時間更換之意。
説到現在,你應該會發現,不同的春節符號承載著不同的意義,但這些春節符號放在一起,則又承載著春節獨特的文化內涵,即更新、慶賀、祈吉、迎春、祥和與團圓。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