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甲骨文起源於彩陶符號
- 發佈時間:2014-10-28 09:48:31 來源:內蒙古日報 責任編輯:劉波
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刻有符號的彩陶片。
甘肅省甘谷縣西坪出土的新石器時代人面龍身紋瓶。
在青海省樂都縣一處原始社會晚期氏族公共墓地——柳灣墓地,出土了近2萬件遠古彩陶,包括馬家窯文化的半山、馬廠類型,齊家文化、辛店文化等類型,距今4500餘年。這些彩陶的紋樣有鋸齒紋、渦紋、菱形方格紋、葫蘆形紋、圓圈紋、變形蛙紋、網紋、平行線紋、折線紋、三角紋等。一些彩陶底部或陶體彩繪以下部分標有 “+”、“-”、“×”等符號,考古專家認為,這些符號極有可能是原始文字的萌芽狀態。
我國彩陶研究專家蔣書慶曾在甘肅省臨夏州發現了一件4500年前繪有7個符號的彩陶壺。該壺底色為土黃色,直徑30釐米,高28釐米,壺身兩側有兩個耳把,壺肚畫有7個菱形塊,每個菱形塊內都有1個符號。經考證,這7個符號在甲骨文中都能找到,是1個字的7種不同寫法。1個字在一件彩陶壺上出現了7次,而且是以變化的形態出現,説明先民不是隨意而為,是有目的對生活的記錄。這些符號比甲骨文早了將近1000年。
專家認為,彩陶上的一些符號和其他文物史料説明部分彩陶符號已經具備了文字的要素,有力地印證了甲骨文起源於彩陶符號的説法。可見,甲骨文中有一部分是在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陶器刻劃符號的基礎上,經過二三千年的孕育、萌生和發展,到商代形成一種相當成熟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