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常態催生新動力 新進展孕育新希望——《2014年統計公報》評讀

  • 發佈時間:2015-02-27 13:31:13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如期發佈了。統計公報展現了過去一年,黨中央、國務院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科學認識新常態,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引領新常態,改革創新,奮力拼搏,國民經濟在新常態下呈現出增長平穩、結構優化、品質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

  一、經濟進入新常態,增速換擋不失勢

  初步核算,2014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7.4%。跟過去的高速增長相比,儘管增速略有放緩,但既沒有“掉擋失速”,又蘊含著更高的含金量。就業在經濟放緩情況下不減反增,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22萬人,農民工總量比上年增長1.9%。物價水準較為穩定,全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0%,低於年初預期目標。進出口平穩增長,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264334億元,比上年增長2.3%,貿易順差23489億元。糧食生産喜獲“十一”連增。這些情況足以表明,我國經濟總體向好、穩中有進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發展的柔韌性得以增強。

  “事非經過不知難”。2014年,世界經濟復蘇疲弱的“亞健康”狀態依然持續,經濟金融風險上升,大國博弈和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國內經濟仍處在“三期”疊加的陣痛期,産能過剩矛盾突出,工業生産價格持續下降,企業生産經營困難等問題比較嚴峻。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國從容應對各種挑戰,頂住巨大的下行壓力,保持中高速增長,成就來之十分不易。從世界範圍看,7.4%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仍然是高的。更應該看到,7.4%增速所對應的經濟增量已經達到8000億美元左右,相當於我國上世紀90年代中期全年的國內生産總值。

   二、經濟結構和增長動力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産業結構優化,轉型升級態勢明顯。工業向高端化轉型演變。高技術産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分別增長12.3%、10.5%,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0和2.2個百分點。在工業化、資訊化以及居民消費升級的多重因素推動下,服務業增長強勁。第三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增速比第二産業高0.8個百分點,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比第二産業高5.6個百分點。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表明,我國經濟正處在向中高端演化的過程,並將持續這一過程。

  增長動力從投資出口驅動向消費驅動轉變。經濟進入新常態以來,受國內資源環境以及外部壓力影響,投資和出口的拉動作用漸顯乏力,消費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則逐漸增強。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0%。居民消費結構持續改善,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佔比提高。在全國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中,交通通信和醫療保健支出佔比分別比上年提高0.6和0.3個百分點。旅遊消費增長較快,全年國內遊客人次比上年增長10.7%,國內居民出境人次增長18.7%。初步測算,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比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高2.6個百分點,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消費驅動型經濟模式初步顯現,表明我國經濟增長需求結構趨於優化。

  三、經濟運作品質效益不斷提升

  在市場倒逼和政府引導下,品質型、差異化競爭逐步代替過去的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資源配置效率顯著提升。2014年,我國國家全員勞動生産率為72313元/人(以2010年不變價計算),比上年提高7.0%,這是勞動力素質提高、科技進步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8%,降幅比上年擴大1.1個百分點。萬元國內生産總值用水量比上年下降6.3%,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6%。銅、鋼、燒鹼、水泥等産品的單位生産綜合能耗持續下降。我國經濟正逐步告別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式增長模式,向高技術、低消耗的集約型發展方式轉變。

  四、改革開放激發活力

  古今中外,在經濟下行時,改革創新是治本之良藥。為了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作用,政府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行“先照後證”和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的商事制度,啟動鐵路運輸、郵政業、電信業“營改增”改革試點,放開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這些改革舉措點燃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激情,激發了市場活力。自3月份商事制度改革實施以來,到年底全國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1146.7萬戶,增長16.8%,註冊資本(金)增長85.8%。民間固定資産投資比上年增長18.1%,增速比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快2.4個百分點,佔全部投資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尤其是鐵路、教育、醫療等傳統行業的行政壁壘被打破後,民間資本大量涌入,為這些行業注入新的生機。

  市場環境的改善和對外開放力度加大吸引了更多的外資。全年非金融領域新設立外商直接投資企業23778家,比上年增長4.4%,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1196億美元,增長1.7%。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經驗多點推廣,服務業市場準入進一步擴大,全年服務進出口總額604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6%。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引領下,我國企業積極“走出去”參與全球化競爭,積極拓展外部市場。全年非金融領域對外直接投資額102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4.1%。企業海外並購取得突破,對外直接投資産業結構不斷優化,投資效率不斷提高。

  五、科技創新注入新動力

  科技創新是國家發展的核心。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帶動下,我國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改善金融支援,強化激勵機制,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比上年增長12.4%,相當於國內生産總值的2.09%。在市場化創新機制引領下,創新成果加速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産業活動。全年國家新興産業創投計劃累計支援設立213家創業投資企業,資金總規模574億元,投資了創業企業739家。全年共簽訂技術合同29.7萬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8577億元,比上年增長14.8%。

  創新帶來新的增長點,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新産業、新業態、新産品不斷涌現,尤其在網際網路資訊技術的催化融合下,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新興産業不斷涌現,煥發出勃勃生機。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網際網路金融、線上醫療、網路教育等蓬勃發展快速壯大,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日益增強。資訊消費發展迅速。在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推動下,全年郵政業務比上年增長35.6%,其中快遞業務量比上年增長51.9%,快遞業務收入增長41.9%。“寬頻中國”戰略實施進程加快,2014年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47.9%。2014年,全國網上零售額27898億元,增長49.7%,增速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快37.7個百分點,相當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6%。這些新産業、新業態、新産品、新模式儘管規模數量還不足夠大,但代表著新興的增長動力,是中國經濟未來的希望。

   六、民生得到進一步改善

  改善民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黨中央國務院堅持底線思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關注低收入群眾生活,不斷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收入分配繼續優化。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名義增長10.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0%,比每人平均GDP增速高1.2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快於城鎮居民2.4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倍差比上年縮小0.06。啟動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並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準。全年資助1310.9萬城市困難群眾參加醫療保險,資助4118.9萬農村困難群眾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年末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比上年末增加1897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增加357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增加2702萬人,農村貧困人口比上年減少1232萬人。

  衛生和社會服務事業不斷改善。全國醫療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有較快增長,特別是養老服務能力增強,年末養老床位達到551.4萬張。群眾健身活動廣泛開展,體育基礎設施不斷增加。

  為了“藍天凈水”的期待,我國不斷加大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力度。全年完成造林面積603萬公頃,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5.4萬平方公里,新增實施水土流失地區封育保護面積2.0萬平方公里。年末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比上年末增長3.5%,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0.2%,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5.9%。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化,水電、風電、核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16.9%,推動形成綠色低碳迴圈發展新方式。

  2014年統計公報是一份凝聚著無數努力的成績單,充分證明“向改革要動力、向市場要活力”的決斷和舉措是正確有效的,尤其是改革開放、科技創新所形成的諸多亮點,將會匯聚成發展的新動能,令人振奮。

  新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儘管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仍然不少,但我們堅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只要我們銳意改革,積極創新,不斷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努力培育好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新動力、新模式、新結構,中國經濟必將行穩致遠,托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謝鴻光)

新希望(000876)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