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李宇嘉:支付領域現三分天下雛形

  • 發佈時間:2015-02-27 07:1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李宇嘉

  2015年大熱的紅包之戰已基本落下帷幕。通過搶紅包看似不起眼的“塊兒八毛”,卻基本實現了移動支付的全民普及,這讓網際網路企業、金融機構和商家發現了居民生活和消費中移動支付的藍海是何等誘人。

  拋開沒有商機的現金支付不算,線上下傳統的信用卡支付、近年來興起的電商網路支付(以支付寶為代表)之外,借助於網路紅包的微信支付崛起,讓社交平臺有望成為第三種大眾化的支付新形式。

  微信紅包的異軍突起,在網際網路産品設計、行銷設計上來説,無疑是一場革命和劃時代的大事件。借助於這一全球最大的社交平臺,微信以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實現了移動支付,並將移動支付的覆蓋面在短時間裏做到極致。微信支付不僅讓更多的人了解了移動支付,而且開拓了基於社交平臺的支付新形式。

  從這個角度看,微信支付抓住了移動支付能夠走向大眾、貼近生活支付場景現實的三個要點:即便利化、低成本和靈活性。

  微信支付是相當便利的,通過綁定社交平臺窗口與銀行借記卡,同時設置“零錢”功能,並與銀行借記卡互通,既達到了簡單操作、適時支付和轉賬的目的,也能適用於沒有綁定銀行卡的微信用戶;微信支付非常靈活,既能一對一、一對多送紅包和送祝福,又能滿足老百姓節日娛樂和團聚的訴求,既能滿足遠距離的移動支付需求,也不輸于近距離支付;微信支付的成本很低,移動終端的普及讓網路流量成本顯得微不足道,再加上轉賬零成本,這就將最廣泛的用戶(特別是農村用戶)拉到了微信支付大軍。

  但在一定程度上,微信支付也被過度解讀了。微信支付雖然在成本上有優勢,但這種優勢與電商平臺(以支付寶為典型代表)的成本優勢不是同一回事,也不是一個數量級。電商對於門店成本、人力成本和物流成本的消滅和節約,將使得基於電商平臺的網路購物、線上消費在成本上的優勢長期內無人可敵。即便在支付的靈活性、便利性上不敵微信支付,但相比線下消費的成本低的優勢,足以吸引廣泛的人群轉向線上購物和消費,“雙11”之火爆已經説明瞭一切。

  另一方面,基於社交平臺的移動支付一般是大眾小額的,而基於電商平臺的網路支付和線上消費支付則通常是大眾大額的,電商平臺更有動力去追加投入、迭代和更新産品,以更低的成本、更靈活便利的操作吸引大眾、追求規模經濟。這就是為何阿裏和騰訊主導的滴滴快的打車大戰最後以二者合併終結,而不是風險投資繼續燒錢去迭代和更新産品來競爭。

  其原因或許在於,基於社交平臺的消費一方面不活躍,另一方面其小眾小額的特性決定了投入産出比並不高。從這個角度講,以阿里巴巴為典型代表的電商在未來將繼續佔據領先多個身位的優勢。因此,儘管有交集,但基於社交平臺的微信支付恐不會對基於電商平臺的線上支付、移動支付産生致命的衝擊。

  在馬雲的網際網路思維衝擊下,傳統行業的商業模式被衝擊得七零八落。但是,基於大眾的支付習慣、移動互聯支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術以及線上消費無法實現線下體驗的弊端等諸多因素,使得未來線下信用卡消費的傳統支付模式仍將具有優勢。因此,銀行也不必為銀行卡被社交和電商平臺支付綁定、存款資金從存款流入微信“錢包”和支付寶“錢包”而擔憂和糾結。

  在網路支付和移動支付佈局之前,各大商業銀行在信用卡發卡、開卡上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已經先入為主地塑造了消費者的支付習慣。因此,銀行信用卡支付、基於社交平臺的微信支付、基於電商平臺的網路支付一起,未來消費和資金支付領域將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

  基於數億用戶、以微信為代表的社交平臺,其支付産品設計在親民、接地氣上做得很好,未來在水電費繳納、餐飲、車票支付等生活場景支付領域或將佔領市場;同樣吸附數億客戶的電商支付平臺,未來在“大眾大額”購物上的優勢同樣是別的支付形式所無法比擬和取代的,而其産品更新和迭代的效率也最高;在信用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下,線上網路消費與實體店消費的邊界和消費群體越來越明確,信用卡支付也將佔據不可替代的一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