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浩俊:紅包大戰"塊八毛"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市場野心
- 發佈時間:2015-02-26 07:1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過去只是發生在長輩與晚輩之間的紅包,或稱壓歲錢,隨著歲月的變遷,內涵正在不斷延伸,範圍也在不斷擴大。
在去年春節搶紅包活動的基礎上,這一網路時代的新生事物在今年春節更達到了瘋狂的地步——數以億計的居民為了紅包,可以放下手中的主要營生,置每年的除夕大餐——春節聯歡晚會于不顧,捧著手機搶紅包搶得手發酸。紅包儼然成了羊年春節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
紅包如此火熱,除了廣大居民熱情高漲,對紅包的“好運”含義極力挖掘之外,與商家及個人的借機炒作、過度競爭、趁機挖掘客戶資源等也是分不開的。
就在春節到來前夕,微信、支付寶、微網志等都誇下海口,對外宣稱要派發數以億計的現金或卡券紅包,而一些想通過紅包開拓市場、挖掘客戶資源的商家和個人,也迅速加入到紅包隊伍之中,進一步擴大了紅包的發放範圍,使搶紅包的熱情節節升溫。實踐證明,今年春節的搶紅包活動,勝過了此前絕大多數的商業活動,參與人群以及總人次更是創下了各種商業活動之最。
紅包為何能成為一門新的經濟學?這個在異域很難形成氣候的活動,在中國為什麼能産生巨大的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
作為一個禮儀之邦,中國人內心充滿了用紅包溝通感情、聯絡關係的情結。即便生活條件再一般的人,也絕不會放棄這一手段,以至於每年的春節,就算商家不出手,也會有各種各樣的紅包出現,有各種各樣發放紅包的行為發生。
對普通居民來説,紅包更多的是立足禮儀性和感情交流性,不具備太多的外在含義,也並不具備什麼市場價值。但當微信紅包僅在除夕一天收發總量就達到10.1億元這樣的天量之時,它背後所體現的移動支付便成為未來網際網路企業的“兵家必爭之地”了。
作為一種輕鬆、有趣的媒介,紅包可以借此自然地發展用戶,並培養用戶的移動支付習慣。央行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共發生電子支付業務333.33億筆,同比增長29.28%。其中,移動支付業務45.24億筆,同比增長170.25%。由此可見,移動支付雖佔電子支付行業總量份額偏小,但增長勢頭強勁,這也是吸引巨頭拼殺的動力。
網際網路巨頭慷慨發紅包,是“工夫在詩外”,其野心不止于支付領域,而是瞄準構築在支付體系之上的O2O大平臺。以紅包爭奪用戶入口、搭建移動支付平臺、建立O2O生態系統,這或許才是網際網路公司佈局紅包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