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藝術與科學的交叉之作

  • 發佈時間:2015-02-26 01:30:5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樂享悅讀

  文·無機客

  筆者曾在不止一位科學家的回憶錄或傳記裏見到“科學是美的”的這種説法,假如由追求美的藝術家們與科學家通力合作,創作一部藝術與科學交叉、別具一格的科普書籍,會是什麼模樣呢?大概就是眼前這本《哪兒,為什麼,如何:75位畫家為科學驚世之謎配圖》了吧。

  這本書的形式,是由若干科學工作者來解答75個問題,在每篇科普短文之後,再配上一幅畫作。該書題材的選擇是“無知驅使發現”和“驚奇推動科學”的最佳例證。

  任何一位讀者應該都會在75個主題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比如“什麼是反物質?”“地震能否預測?” “為什麼每一朵雪花都獨一無二?” “我為什麼打哈欠?”“松鼠記得它們藏堅果的地方嗎?”“癌是生物學上不大可能發生的事件,怎麼還會如此常見?”“為何人類與大猩猩擁有著幾乎相同的DNA,卻長得如此不同?”等等。

  撰寫科普短文的作者大多用於博士或教授的頭銜,是各自研究領域的佼佼者。而為文章配圖的畫家之中,也不乏麗莎·康頓、傑瑪·科雷爾、喬恩·克拉森這些在北美頗有名氣的插畫藝術家。

  讀過這本書的人大概會被創作者的心意給打動,覺得確實買得物有所值。縱觀各大網路書店,讀者評價普遍很好,難怪在2013年TED書店推薦的10本好書中,也能找到該書的身影。除卻“我們為什麼要睡覺?”之類的問題,書中提出的多數問題都能調動起讀者的興趣,讓大家有讀下去的動力;科學解釋的部分言簡意賅,往往只有一兩百字,而搭配的插圖又兼具趣味與美感。

  以筆者之見,為本書撰文的那些科學工作者的寫作手法很值得國內的科普工作者學習。如本書第20頁上,費米國立加速器實驗室的科學家Brian Yanny在解釋“有任何物質能逃離黑洞嗎?”這個問題時,簡明扼要,有條不紊。他先是解釋何為黑洞,再介紹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測了黑洞的存在,然而,愛因斯坦並未將量子力學納入考慮範圍。更新的理論發現每個黑洞都會放射出微量輻射,即霍金輻射。最後描述了黑洞蒸發的過很。

  Yanny博士在論述中儘量少用物理學中的玄妙高深的術語,如“熵”“海森堡測不準原理”等術語均未出現,即便短文中出現了“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一詞,他也沒有多做解釋。(因為客觀來説,要解釋清楚“事件視界”概念,需要寫一篇更長的文章才行。)

  經過Yanny博士的取捨,即便是普通讀者相信也能讀懂他對於這個問題的解釋。所以,科學寫作需要注重方法。假若大多數讀者都難以明白,那麼即便在文章中塞入更豐富更完備的資訊都是白搭。

  而在畫家為這篇文章繪製的插圖裏,出現一對少男少女,兩人一個在黑洞內,一個在黑洞外,想牽手卻牽不著。畫家以其獨到的手法展示了Yanny博士前文中寫到的“霍金輻射導致黑洞表面附近出現一對粒子,一個在黑洞裏面,一個在事件視界外面。外面的粒子確實能逃離黑洞,與此同時它的同伴則墜入黑洞裏”,達到了圖與文相得益彰的境界。

  出版本書的“編年史”出版社,以美國舊金山為基地,歷來的出版物都裝幀甚美,極有藝術范兒。這家創立於1968年的出版社擁有46年曆史,有130多名員工,每年出版300多種新書,出版範圍廣泛,涵蓋建築、美術、文化、室內設計、烹飪、童書、園藝、流行文化、小説、美食、旅行和攝影等領域,可以説是美國地方型出版社的一個縮影。在大眾圖書飽受電子書衝擊的年代裏,《哪兒,為什麼,如何》這樣創意獨到、製作精美的彩色圖文書是很難以電子書形式呈現的。或許,今後的出版社面對洶洶而來的電子書大軍,將更多地倚靠這一類書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