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春走基層】好人好事事業興

  • 發佈時間:2015-02-20 05:3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徐如俊 蘇民 魏永剛  責任編輯:羅伯特

  2月16日,已是農曆臘月二十八。趙立軍給村委會大門上琢磨出這麼一副對聯:“一村一品品春餅,好人好事事業興。”老趙告訴我們,這副春聯要提出一個新題目:富起來的農民怎麼過上美好生活?

  趙立軍是北京市昌平區十三陵鎮康陵村黨支部書記。康陵村深藏在北京郊區的山谷間。1989年開始當村幹部的趙立軍,經歷了這個山村從貧困村到北京“最美鄉村”的過程。“這些年,村裏發展‘春餅宴’,搞農家樂,農民收入打著滾地往上翻。”趙立軍説,“村裏富了,我們感到農村要發展,離過上美好生活還有好大的距離。”

  “一村一品品春餅”,“春餅”就是康陵村最當緊的題目。“春餅宴”是村裏的致富産業。康陵是明代十三陵中正德皇帝的陵寢。明史專家商傳為這個村挖掘出正德皇帝喜食江南春餅的故事。2005年,昌平職業技術學校幫扶康陵村,給村裏定出了一個製作“春餅宴”的技術流程。尋常江南春餅,在康陵村發展成遠近聞名的正德“春餅宴”民俗特色旅遊。70戶人家的康陵村,如今有34戶開辦“春餅宴”農家樂,一次性可以接待2500多人。八九年時間,“春餅宴”使農民年每人平均收入從過去的3000元增加到現在的3萬多元。

  産業發展是農民過上美好生活的基礎,“春餅宴”又提出新題目:要守護正德“春餅宴”這個品牌,就得從做菜工藝到食譜搭配進行規範;要讓群眾接受規範,不改進食譜和升級工藝也不行。康陵村的“春餅宴”有統一菜肴食譜,提升“春餅宴”成為康陵發展的大題目。李文芳是村裏最早搞“春餅宴”農家樂的農戶之一。這位從四川巴中遠嫁到康陵的媳婦,現在琢磨的是菜的花樣。“我是最早參加‘春餅宴’菜譜制定的。”李文芳説,他們曾想按照城裏大飯店的花樣確定菜譜,昌平職業技校的老師不同意,要求用特色土菜定菜譜。“這幾年‘春餅宴’能火起來,也是因為我們用的是土菜。土菜是我們的特色,但土菜怎樣吃出花樣,吃出新鮮感來呢?”這讓李文芳很費心。

  55歲的趙鳳春也是村裏第一批搞“春餅宴”的農戶。現在他全家三口,又雇了5個人幫忙,2014年收入40多萬元。農家樂讓這位以前做木工的農民真正樂了,可他現在想得最多的是“節約”兩個字。正德“春餅宴”按每人每頓40元的標準收費,菜量沒有明確限制,有的客人就會剩下不少。“立春那天,我家的剩菜拉出去10多桶,很心疼啊!”趙鳳春操心的是,要在配菜環節上動腦筋,能不能學習自助餐的辦法,減少浪費?

  趙立軍作為村裏的領頭人,既為菜的花樣操心,也為“春餅宴”的未來著想。他説,“為了拉客人,如果東家一個菜譜,西家一個樣子,最後就會毀了‘春餅宴’這個品牌。”村裏成立了股份公司,公司下面又聯合農戶成立合作社,正在探索用體制和機制來保證“春餅宴”的品種和品質。要提升“春餅宴”的産業水準,農家樂的經營模式和管理模式都得創新。

  昌平職業技術學校對康陵村的幫扶,在村裏人的心目中分量很重,大夥兒都盼著學校幫忙提高“春餅宴”水準。這裡的特色旅遊得益於旅遊部門幫助,也得益於民俗文化和職業技術教育。破解發展提出的新題目,還得靠文化和職業技術教育。

  “好人好事事業興”講的正是農民素質教育的題目。趙立軍説,我們不僅歡迎幹部駐村蹲點做指導,更希望幹部常來村裏給村民講講課,對農民和農村幹部進行教育。

  富裕帶給農村的變化,不僅是蓋了房子修了路。提高農民素質成為過上美好生活的新題目。過去鄰里爭吵往往因為家庭瑣事,講講道理、論論輩分就可以解決;現在為拉客人引起鄰里關係緊張,協調起來就得從管理制度上想辦法。農民生活習慣與農村發展的新要求也産生矛盾,農民喜歡把柴火、煤炭堆放到家門口,這就不符合旅遊發展的要求。以前家家打掃自家門口的街道,現在有了保潔員,很多人丟放垃圾反而更隨意了。“解決好這些問題,都得提高農民公共意識”。趙立軍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也要進到村裏,進入農民心裏,“我在對聯裏寫上‘好人好事事業興’,就是要提倡大家提高素質,多做好人好事。村黨支部今年要好好抓抓農民教育這件事。”

  康陵村村委會門口的照壁上寫著大紅的標語: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奮鬥的目標。趙立軍説,這樣顯眼地方,以前會貼上“春餅宴”廣告,但今天要寫的是“美好生活”,“農民富裕了,還要提高素質,才能過上美好生活。基層幹部不能光會帶領農民掙錢,還要能夠領著農民過上美好生活!”(經濟日報記者徐如俊 蘇民 魏永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