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調查:中國“銹帶”突圍應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
- 發佈時間:2015-02-17 19:53:1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2月17日電(記者彭卓)坐在火炕吃殺豬菜,喝著小酒聽二人轉。東北人的豪爽幽默聞名全國,東北工業可謂全國經濟的一大“硬菜”。然而,近期東北地區的經濟形勢引發憂慮:三省GDP增速均位列全國倒數。東北經濟怎麼看?東北振興怎麼辦?
新華社“新華全媒頭條”和騰訊網、“記錄遼寧”微信公號為此聯合發起網路民意調查。多數參加調查的人表示,“工業基礎雄厚”是東北振興最有利的先天條件,而“産業結構失衡”是導致東北經濟增速“斷崖式下跌”的主要原因。
不少人認為,東北亟待進行經濟結構調整,政府要真正做到簡政放權,“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才能獲得長線發展,重振雄風。
蠢史:工業基礎“杠杠滴”
作為共和國的“長子”,東北曾經為共和國工業的興起和騰飛做出巨大貢獻。
與德國著名的工業區“魯爾區”相對,瀋陽鐵西區也有“東方魯爾”的美譽。在“‘東方魯爾’在哪”的調查題目中,54.57%的人選擇了正確答案瀋陽。
就“東北振興的優勢在哪”的問題,41.79%參與調查的人選擇了“工業基礎雄厚”。由此可見,東北的工業基礎可謂根紅苗正,絕對“杠杠滴”。
“東方魯爾”所在的瀋陽鐵西區雲集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早的一批重工業工廠,製造新中國第一枚金屬國徽,是全國最大工人居住區。
鐵西區不僅有機械製造業,其歷史演變還被搬上熒屏。在第二屆墨西哥城國際現代電影節,中國導演王兵的參賽作品《鐵西區》榮獲最佳紀錄片獎。這部電影長9個小時,真實記錄了1999年至2001年這個全國重工業基地的一些側面。
問現狀:産業結構“瘸腿”
最近,因為GDP增速過緩,東北又上了“頭條”。
2014年,東北三省經濟普遍未能完成預期增長,黑龍江、遼寧、吉林的GDP增速在全國位列倒數:黑龍江增長5.6%,遼寧增長5.8%,吉林增長6.5%。
“東北經濟為啥下滑?”就這一提問,“地理條件差、開放程度低”和“地方政府管得太多,行政審批太麻煩”兩個選項並列第一,各有30.79%的人選擇。20.22%的受調查者認為,“靠投資拉動經濟的增長模式難以為繼”。在“你眼中什麼制約了東北經濟發展”這一題目給出的4個選項中,選擇“産業結構失衡”和“計劃觀念余威仍存”的人數分別處於第一和第二位。
作為中國工業化最早、重工業程度最高的區域,東北三省曾經歷了歷史的輝煌,如今卻成了計劃經濟體制束縛最深的樣本。
多名專家學者的共識是,東北地區由國有經濟主導的經濟格局仍然沒有改變,單純依賴重工業或者國家投資的結構來發展經濟,困難越來越大。“東北地區應深刻反思,朝著更加有效的體制機制方向改革和改變。”
藥方: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
翻閱歷史,可以知興替;求教百姓,能聽到真實之聲。
一道“中央大力推行簡政放權後,您在東北辦業務方便了嗎?”的是否題中,有75.11%的人持否定觀點。對“東北想振興最應該做點兒啥”的問題,超過半數的人為東北開出的“藥方”是,應該“真正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
在請各方專家“把脈”東北經濟時,許多專家認為,“東北經濟發展核心的問題是市場發育不夠,投資環境不行”,導致東北老百姓在當地創業的意願不高。
就怎樣“振興東北”,有網友留言,計劃經濟那一套要不得,不放開手腳進行市場化改革,不發展民營經濟,東北經濟難免繼續被“熱議”、被“描黑”,甚至從“老大哥”淪為“老大難”。